iNaturalist 簡稱 iNat,是一個藉由社交網路實現的公眾科學項目,在線運營同名生物數據庫網站和移動應用軟件[3][4],旨在讓全球各地的人們發現、記錄並分享身邊的物種信息[1][5],用戶包括專家學者、教師、學生、自然愛好者及生物愛好者等。iNat 通過社交網絡,將專業研究人員與普通群眾連接起來,使業餘觀察者隨手記錄的資料,成為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要參考信息。

Quick Facts 網站類型, 語言 ...
iNaturalist
Thumb
Thumb
網頁截圖
網站類型
公眾科學社區
生物學數據庫英語Biological database
語言多語種
持有者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
國家地理學會[1]
創始人Ken-ichi Ueda
Nate Agrin
Jessica Kline
網址inaturalist.org
商業性質
註冊可選
用戶 約800萬註冊用戶
(截至2024年8月[2]
推出時間2008年,​16年前​(2008[1]
現狀活躍
Close

iNat 起初為2008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信息學院英語UC Berkeley School of Information三名碩士生(Nate Agrin、Jessica Kline 和 Ken-ichi Ueda)的畢業設計項目[1],2014年該項目被加州科學院收購[6],2017年以後為加州科學院與國家地理學會共同持有[1]

iNat 移動應用程序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自然科學類應用軟件之一,自2017年以來添加了自動物種識別英語Automated species identification工具[7],當用戶拍攝或上傳一張動植物照片後,軟件便會調取數據庫中的海量信息快速識別物種,幫助用戶了解身邊的動植物。向 iNat 平台上傳物種照片並填寫相關信息後,還會由專家學者和普通用戶協助鑑別,並持續觀察和記錄。用戶在接收 iNat 社區給出的物種鑑定結果的同時,亦可討論或幫助辨認其他用戶分享的物種。

分享到 iNat 平台的物種觀察記錄,可為科研項目、保育組織及廣大群眾提供有價值的開放數據[8][9][10],這些記錄被專家鑑定為「研究級」數據後,通常會被整合到其他數據庫中,例如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英文縮寫:GBIF)和澳大利亞生物圖集英語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英文縮寫:ALA)[9][11]

從2012年起,iNat 的參與人數大約每年增長一倍[12];到2014年時,iNat 用戶對全球動植物、真菌和其他生物的觀察記錄達到了100萬條[13];截至2024年8月末,觀察記錄已超過2.2億條[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