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7年緬甸反軍政府示威,亦稱番紅花革命,是一場自8月15日開始持續至2008年9月的民主運動;起因為緬甸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取消燃油補貼,導致燃料突然加價約一至五倍,公共汽車收費也漲價一倍[1],引發民眾連日來示威,要求民生物資價格合理化,而後開始加入「與軍事執政團進行對話」以及「釋放翁山蘇姬等政治犯」等訴求。示威以學生和反對派政治人物為首,事後緬甸軍政府宣佈宵禁,並在前首都仰光和曼德勒捉拿異見人士,聲稱示威是由外國挑撥引發。 [2] [3]自9月18日起,約數千名佛教僧侶開始參加示威遊行。一些新聞媒體將此次示威活動媲美顏色革命,稱為「番紅花革命」。此次示威中有13至31名抗議者死亡,數百人被捕[4][5]。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4年1月5日) |
此條目內容疑欠準確,有待查證。 (2012年11月12日) |
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得名於站在示威最前線的上座部佛教僧侶。遊行群眾將象徵僧袍的深紅色帶子別在衣服上,表達對僧侶的支持。由於聲勢浩大,英國《泰晤士報》引述外國人權組織之說,開始稱之為「番紅花革命」。「Saffron」在顏色上雖譯為藏紅色,但卻是一種黃色,是印度教的傳統代表色,也是有地緣關係的上座部佛教僧袍的傳統顏色,所以「Saffron Revolution」中的「Saffron」是寓意遊行活動由上座部佛教僧侶領導的意思。不過此名稱常讓人誤解為是得名於參加活動的僧侶所穿的深紅色僧袍。[6]
歷史上,以花果、顏色或植物取名的革命都是以選舉達到政權轉移的和平革命。(例如格魯吉亞玫瑰革命、烏克蘭橙色革命和吉爾吉斯鬱金香革命)。[7]巧合的是,法國共和曆的9月23日叫作「番紅花日」(Jour de safra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