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Equus africanus asinus)是常見的馬科馬屬家畜,是非洲野驢被人類馴化所形成的亞種,和體形相似,但耳朵長,尾巴有尾柄,類似牛尾巴。

Quick Facts 驢, 保護狀況 ...
Thumb
馴養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馬科 Equidae
屬: 馬屬 Equus
種:
非洲野驢 E. africanus
亞種:
E. a. asinus
三名法
Equus africanus asinus
(Linnaeus, 1758)
異名
  • Equus asinus
    Linnaeus, 1758
Close

特徵

驢是奇蹄目的成員。其他成員包括斑馬,它們都有相同形態的腳。叫聲響亮且高尖刺耳。體色一般為灰色,也有白色和黑色品種,但都有一個白色眼圈。由於不同品種,體形大小相當不同,小的類似大狗,大的和馬一樣高。

歷史

形象

驢在人類歷史記載和神話中經常出現。與騎馬常用來描寫軍旅風貌不同,騎驢的描寫常出現在唐宋隱居文人的詩詞之中,故騎驢給人落魄、清貧的印象,人們也將此看作一種清雅、高潔、脫俗的象徵[1]

文獻、典籍資料中提及的驢子

Thumb
古埃及人與驢子
  • 據《馬太福音》第21章第1-11節記載,耶穌曾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受到民眾手持棕櫚樹枝、歡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禮遇[2]
  • 中東和埃及人較早跟驢子結緣。5000多年前,馴化的驢子被美索不達米亞、敘利亞以及埃及人當成馱獸;4500年至4700年前,則被訓練拖拉戰車,用於軍事用途[3]
  • 八仙中的張果老的坐騎即是一頭白驢,能日行數萬里,休息時則將白驢摺疊,厚度猶如一張白紙,並將其藏於巾箱中;乘坐時則將水含在口中朝白紙噴去,白紙就能恢復成原先的白驢[4]
  • 唐朝柳宗元寓言故事《三戒》中,有一篇描述黔州當地一隻從沒有見過關中驢老虎,從原先的恐懼、試探,到後來的習以為常,了解驢子再無其他技能後,立刻撲上去吃了牠。並認為如果驢子不顯露牠拙劣的技能,老虎縱使再兇猛也會因為心存懷疑和畏懼,不敢對牠怎樣,而招致大禍臨頭[5]。後用來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6]
  • 正史中的騎木驢是一種釘住犯人手腳的刑車,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趙野密州知州。同年十一月,因京東東路(今山東)境內盜賊縱橫,遂攜輜重、家屬棄城而走,後遭守衛軍校杜彥遣人抓回,並命身旁之人對趙野施以騎木驢之刑[7]
  • 納斯雷丁為土耳其民間家喻戶曉的幽默大師,某天以客人的身份到某處參加主麻日,眾人對於能聽到大師的開導與啟示感到十分開心。聚禮結束後,納斯雷丁便倒騎驢子向眾人道別離開,眾人不解的問納斯雷丁為何要倒騎驢子時,納斯雷丁回道:「因為我不想背對著你們說再見啊!」[8]
  • 三國演義劉備第二次拜訪諸葛亮未果,正當要回去時,碰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身騎一頭驢,手拿一壺酒,踏雪過橋而來,並賦詩一首,詩曰:「一夜北風寒,萬里彤雲厚。長空雪亂飄,改盡江山舊。仰面觀太虛,疑是玉龍鬥。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騎驢過小橋,獨嘆梅花瘦。」曾一度讓劉備以為是諸葛亮本人[9]
  • 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反騎士小說《唐吉訶德》中,主人翁阿隆索·吉哈諾騎著一匹瘦馬,其侍從桑丘·潘薩則騎著一頭灰驢跟隨其後[10]
  •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私底下也是位不折不扣的頭號驢迷。在卸任總統後,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曾送了兩頭驢子給華盛頓,華盛頓非常喜愛牠們,並把牠們培育成美國唯一的種畜群[11]

繁殖

公驢可以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馬騾個大,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但基本不能生育,極少數可以生育。如果是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又叫「駃騠」,驢騾個小,一般不如馬騾好,但有時能生育[12]

用途

畜力

驢比馬的適應性強,可以忍受粗食、重負,比馬的價格低,因此一直是人類的重要役使動物。有的小驢可以馱負相當高大的人。 一般驢的負重可以達到一百公斤,連續走動五至六小時的山路沒有問題。驢對危險相當警覺,因此在某些對自己有危險的情況下不聽人的驅使,顯得相當執拗,所謂「驢脾氣」。但一般情況下脾氣溫順,可以服從孩子的調遣,因此現在不再使用役用動物的發達國家,有許多人把小型驢作為寵物,可以供孩子騎乘。

食用

驢肉可食用,甚至美味程度,竟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一詞形容。中國河北保定有著名小吃「驢肉火燒」,是在烙熟的麵餅中加入熟驢肉而成。驢腸也是一道名菜,北宋韓縝愛吃驢腸,每次宴客必用驢腸做菜,而且要現殺現煮,有客人起身如廁,路過廚房,現場看見活驢被剖肚抽腸的慘狀,心有不忍,終生不再吃驢肉[13]。明穆宗朱載坖為裕王時,好食驢腸,即位後,頗思節儉,聽說光祿寺每天要殺一隻驢,就不再吃了[14]。清朝有「澆驢肉」的吃法,乃是以開水澆驢身,再刮光驢毛,活切驢肉[15];這種吃法因過於殘忍而逐漸被淘汰。中藥亦有以煉驢皮做為藥材的東阿阿膠,中國每年因阿膠這味藥材而殺害約四百萬隻驢,導致中國國內驢隻數量銳減[16],甚至把腦筋動到遠在非洲的毛驢身上,迫使部分非洲國家下令禁止出毛驢到中國[17]

注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