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浮屠[a],又稱鎏金浮屠,中國唐代文物,國家一級文物,1987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地宮。浮屠通高53.5厘米、座寬28.5厘米、剎高23.5厘米,重7.4千克。銅質,為鑄造成型,原通體鎏金,出土時鎏金不多已脫落。該器由寶剎、浮屠、月台、基座組成。[1]塔內放有一具銀棺,棺內供有一枚玉質佛指舍利。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收錄進《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屬於禁止出境展覽文物[2]現藏於法門寺博物館,存於法門寺內的法門珍寶館。

Quick Facts 銅浮屠, 時代 ...
銅浮屠
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公布
時代
出土陝西省扶風縣(1987年)
現藏陝西省法門寺博物館
入錄2002年
Close
Thumb
法門寺
法門寺
法門寺在寶雞地圖上的位置

形制

銅浮屠基座為三層月台,由下而上逐漸收小,其外均有護欄,每面護欄正中有弧形踏步,踏步又分為左、右台階,中間以丹墀分隔。最下層的月台為方形,四周欄杆有寶珠、如意雲頭、葫蘆狀的裝飾物;中間層的月台呈四級疊澀,四周欄杆中部各有兩個豎立的望柱,柱頂有蹲獅;最上層的月台亦為方形,月台側面各有四個桃形壺門。[1][3]

月台之上為銅浮屠,也就是佛塔塔身,佛塔的面闊和進深均為三間,當心間設門兩扇,門中部有插槓,門外置金剛力士一對。[1]

佛塔頂部飾有高聳的塔剎,剎底為須彌座,其上為六個由下往上依次漸小的相輪。相輪以上置華蓋,蓋上有十字相交的火焰背光,其上有雙輪新月與日輪,剎尖高聳,最上為摩尼珠。[1][3]

塔內盛放有一枚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棺蓋為半弧形,前寬後窄,前檐探出較多。棺體前高寬,後矮窄。棺蓋長8.2厘米,高6.4厘米,前檔寬5.4厘米,後檔寬4.2厘米。前檔板上刻着兩位坐佛弟子,兩側壁各鏨出兩隻迦陵頻伽神鳥。棺體下有兩層台座,上層台座四周鏨出一圈仰蓮瓣,下層四周鏤空成壺門。[3]

銀棺內藏有一枚骨質佛指舍利,為古代僧眾為避免佛指真身舍利遭損毀而仿製了三枚影骨中的一枚,是法門寺四枚佛指舍利中最後發現的一枚。[3][4]

注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