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林(德語:West-Berlin;法語:Berlin-Ouest;英語:West Berlin)是對1949年至1990年間柏林西部地區的稱呼。西柏林是自1945年二戰結束後建立的共同占領區,此地區在其存在期間行政上很大程度是西德(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邦份,但是在法律上並非屬於西德的一部分。相對於西柏林,城市東部的蘇聯占領區稱為東柏林,並是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所定的首都;但西方國家認為柏林在法律上仍為四國聯合占領區,因此不承認東柏林的首都地位。

Quick Facts 西柏林 West-Berlin, 國歌 ...
西柏林
West-Berlin
西德自由市事實上占領區
1949年—1990年
of 西柏林
紋章

西柏林被東德包圍,為西德事實上外飛地
坐標:52°30′N 13°17′E
國歌
Das Deutschlandlied(德文)
德意志之歌
別稱:Das Lied der Deutschen(德文)
德國人之歌
歷史
政府
市長 
• 1949年-1953年
恩斯特·羅伊特德語Ernst Reuter
• 1989年-1990年
瓦爾特·蒙佩爾
歷史時期冷戰
• 建立
1949年5月23日
• 柏林圍牆倒塌
1989年11月9日
• 兩德統一
1990年10月3日
貨幣德國馬克
前身
繼承
盟軍佔領下的德國
柏林

西柏林在柏林的位置(著有藍色法國控制區、紫色英國控制區,而海藍色美國控制區)
Close
西柏林地圖(1978年),地鐵線路也被分開,部分車站因遭到封鎖而成為幽靈車站

西柏林是由西方盟國控制,並且被由蘇聯所控制的東柏林以及東德所包圍的地區。西柏林在冷戰時期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允許批評與諷刺政府,經濟發達並被普遍認為是繁榮的「自由之島」。但它豐富的生活底下,有部分宣傳的元素,作為「西方的樣板」,其實得到了西德資助的大量金援。[1]作為一個富裕的城市,西柏林以其獨特的國際化特徵和教育、研究和文化中心而聞名。西柏林大約有200萬居民,是冷戰時期德國人口最多的城市。[2]

西柏林位於西德邊境以東和以北100英里(161公里)處,由於被包圍,從西德只能通過狹窄的雙方同意的特定鐵路和公路走廊從陸路進入,空中走廊盟軍則掌握三條進出動線,柏林危機時一度整個城市均仰賴空運。它由1945年建立的美國、英國和法國占領區組成。1961年修建的柏林圍牆將西柏林與東柏林及東德分隔開來,直到1989年倒塌。[3]1990年10月3日,德國正式統一,東西柏林正式合併為現代的柏林。

起源

波茨坦協定》為二戰後占領德國確立了法律框架。根據這項協議,德國將正式由四個盟國(美國、英國、蘇聯和法國)管理,直到一個「所有各方都能接受的」德國政府建立起來。德國的領土將被劃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域由四個盟國中的一個管理。柏林被蘇聯占領區及德國中部新建立的大部分地區包圍並分割開來,由此西方盟國占領的柏林西部地區組成飛地。根據該協定,對柏林的占領只有在四方協定的結果下才能結束。西方盟國被保證有三條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蘇聯還非正式地允許西柏林和德國西部之間的公路和鐵路通行。

起初,這一安排是臨時性的,所有各方都宣稱德國和柏林將很快重新統一。然而,隨着西方盟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惡化和冷戰的開始,德國和柏林的聯合政府崩潰了。很快,蘇聯占領的柏林和西方占領的柏林就有了各自的城市管理機構。[4]1948年,蘇聯試圖通過對西方地區實施陸地封鎖,也就是柏林封鎖,迫使西方盟國離開柏林。作為回應,西方利用其空中走廊,通過柏林空運,向他們所在的那部分城市提供食品和其他物資。1949年5月,蘇聯解除了對西柏林的封鎖,西柏林作為一個獨立的城市保留了自己的管轄權。[4]

柏林暫時解除封鎖之後,東西柏林恢復了正常的聯繫。這只是暫時的,直到談判重新開始。[4]1952年,東德政府開始封鎖邊境,進一步孤立西柏林。[5]直接的結果是,電網被分開,電話線被切斷。[4]人民政府和蘇聯軍事人員還繼續封鎖所有通往城外的道路,導致幾次武裝對峙,並在那年6月與法國憲兵隊和德國聯邦軍隊發生了至少一次小規模衝突。[5]然而,分裂的高潮直到1961年柏林牆的建造才出現。[4]

法理上的地位

根據西方盟國所遵循的法律理論,對德國的占領於1949年結束,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於5月23日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於10月7日成立。根據《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或憲法)》第127條,規定聯邦法律應在頒布後一年內擴大到大柏林(西柏林的正式名稱)以及巴登、萊茵蘭─普法爾茨和符騰堡─霍亨索倫。[6]然而,由於對柏林的占領只能通過四方協議來結束,因此柏林仍然是同盟國正式主權下的被占領領土。因此,《基本法》並不完全適用於西柏林。[7]

概要

西柏林與波恩的西德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外交與貨幣行政由西德政府負責,故此通行德國馬克,亦有不少西德人移居當地,市長與市議員均歸屬西德的政黨,是西德實際上的外飛地。但因為法律上西柏林不屬於西德的一部分,故西柏林與西德有以下區別:

  • 西柏林當地選出的西德聯邦議會議員並沒有總理任命權、預算審議權及關乎聯邦的議案投票權,但有發言權、委員會投票權等。
  • 西柏林簽發的身份證與護照,設計類似西德政府發行的證件,卻沒有德國聯邦的字樣及國徽,由西柏林市簽發,國籍一欄寫上的是西柏林市。
  • 西柏林屬於美、英、法共同管理地區,故西德的徵兵法律並不適用,加上因為移居當地有政府補助金,所以有些逃避兵役的西德年輕人選擇移居。
  • 航空服務在柏林-滕珀爾霍夫機場泛美航空、Dan-Air(後來合併到英國航空)、法國航空提供,漢莎航空並沒有參與。
  • 蘇聯雖然不曾統治西柏林,但直到1990年9月12日之前,除了會負責每四個月輪流看守施潘道監獄外,還有權駐紮在蘇聯英雄紀念碑一帶。
Thumb
沒有聯邦鷹的西柏林臨時身分證封面

分治時期

1952年,東德關閉了東西德國之間的邊界,但沒有關閉東西柏林之間的邊界。東德人可以將柏林作為一個中轉站通往西德,因此大批人從此地前往西德。

1961年8月13日,東德突然建起柏林牆阻止人們流動。1963年6月26日,美國約翰·肯尼迪總統訪問西柏林發表演講,並留下了一句著名的名言「我是一個柏林人。」(德語:Ich bin ein Berliner)。

1971年9月,四國簽署四國柏林協議和1972年5月簽署中轉協議,以緩解西柏林局勢和方便兩邊的居民通行。1987年,美國總統雷根勃蘭登堡門前發表著名的「推倒這堵牆」演講,對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發起挑戰,他說:「戈爾巴喬夫總書記,如果你想和平,如果你想蘇聯和東歐繁榮,如果你想要自由,那來到這個門前,戈爾巴喬夫先生,打開這個門,推倒那堵牆!」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開放,柏林兩部分終於再次在形式上連為一體。東西德雙方,四個占領國共同簽署了「2+4協議」,為德國統一、結束柏林分占狀態鋪平了道路。1990年10月3日,東西柏林統一為柏林市,被聯邦德國併為一個,柏林分治狀態自此結束。但美軍、英軍和法軍直到1994年才完全撤離(駐東柏林的俄羅斯聯邦軍亦是如此)。

西柏林各國占領區列表

 美國占領區

 英國占領區

Thumb
1989年參與西柏林閱兵、在六月十七日大街上行駛的英國酋長式戰車

 法國占領區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