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國務委員會(俄語: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Совет СССР),或稱國務院[註 1],於1991年9月5日成立,旨在成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任內蘇聯重要政府機構之一。委員會成員由蘇聯總統和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國家元首(通常為各加盟國的總統或最高蘇維埃主席)組成。在過渡時期,蘇聯國務委員會是蘇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有權選舉部長會議主席(總理),或指定在戈爾巴喬夫無法行使總統職權時代行職權的人;另外,蘇聯副總統在八一九事件後被廢除[1]。
蘇聯政府機構 | |
---|---|
國務委員會 |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Совет СССР | |
機構概要 | |
成立時間 | 1991年9月5日 |
前身機構 | 蘇聯人民代表大會 |
解散時間 | 1991年12月26日 |
後繼機構 | 俄羅斯聯邦國務委員會 獨立國家聯合體國家元首理事會 |
機構類型 | 立法機構 |
機構駐地 | 俄羅斯莫斯科 |
授權法源 | Q113044425[*] |
八一九事件後,蘇聯中央政府權力大減,戈爾巴喬夫成立四人委員會(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理伊萬·斯捷潘諾維奇·西拉耶夫領導,另三名成員為格里高利·亞夫林斯基、阿爾卡迪·沃爾斯基和尤里·盧日科夫)以選舉新的部長內閣[2]。該委員會後來改組為蘇聯經濟運營管理委員會管理蘇聯經濟,西拉耶夫續任主席一職[3]。1991年8月28日,蘇聯最高蘇維埃臨時授予經濟運營管理委員會與部長內閣相同的權力[4], 西拉耶夫事實上成為蘇聯部長會議主席[5]。 經濟運營管理委員會的權威很快被蘇聯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超越。它的職能是協調整個蘇聯的經濟政策。作為經濟運營管理委員會主席,西拉耶夫讓蘇聯走向了解體[6]。
西拉耶夫上任初期意圖減少中央政府權力,賦予各加盟共和國更多權力。但後來發生改變[7];他要求葉利欽歸還他在八一九事件後篡奪的中央政府的大部分權力——但未能成功,它作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理的權力大減。 1991年9月26日,西拉耶夫第一副總理奧列格·洛博夫作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中的反西拉耶夫頭目,設法讓西拉耶夫倒台;洛博夫取代西拉耶夫稱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代總理[6]。西拉耶夫作為經濟監督者,奉命尋找適合中央政府和蘇維埃共和國的方式來開展經濟改革[8]。西拉耶夫試圖在將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同時維持一體化經濟[9]。蘇聯的進一步解體導致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改組為經濟共同體州際經濟委員會(協調加盟共和國和共和國之間的關係,宣布它們脫離蘇聯)[5][10]。跨共和國經濟委員會於1991年12月16日(一所17日)與其他三十五國簽署《能源憲章條約》 表明其國際意圖,但蘇聯餘下十二個加盟共和國的九個另行訂立了憲章[11]。
根據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總統令,蘇聯國務委員會於12月19日解散[5]。同年12月25日,因獨聯體成立,戈爾巴喬夫辭任蘇聯總統職務[12]。至此聯邦政府宣告終結[13]。次日(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正式宣布蘇聯解體。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