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應期(1474年—1535年),思徵,別號值菴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蘇州吳江)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六年進士,歷仕三朝,幾經起落。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Quick Facts 盛應期, 籍貫 ...
盛應期
Thumb
盛應期朝服像,祝允明題識
大明資善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籍貫直隸蘇州府吳江縣
族裔漢族
字號字思徵,別號值菴
出生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八月廿一日
逝世嘉靖十四年(1535年)乙未九月十三日
配偶娶沈氏,繼娶顧氏,皆贈淑人
親屬(四世祖)盛寅
出身
  • 弘治六年癸丑科同進士出身
Close

生平

盛應期為盛寅四世孫。弘治六年(1493年)成癸丑科進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管理濟寧諸閘。太監李廣家人販賣私鹽到濟南,因畏懼應期將私鹽投水逃走。李廣因此懷恨,借南京進貢內官誣陷盛應期阻薦新船,逮應期及主事范璋詔獄。謫官雲南驛丞,遷祿豐縣知縣。[1]

正德初年,歷官震南僉事。與御史張璞、副使晁必登抵制鎮守太監梁裕,梁裕彈劾三人,全部下詔獄,張璞被拷打致死。此後,乾清宮火災,盛應期得以復職。歷官陝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任內討平天全六番招討使高文林。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丁憂歸里。[2]

嘉靖二年(1523年)起故官,巡撫江西。宸濠之亂後,江西滿目瘡痍,盛應期奏免雜稅數十萬,並請留轉輸南京米糧四十七萬、銀二十萬,賑濟饑民。次年,進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御史許中彈劾應期暴虐,御史鄭洛書又劾應期賄結權貴。應期已遷工部侍郎,引疾去官。[3]

嘉靖六年(1527年),黃河決堤,流入沛縣之北的廟道口,淤積泥沙數十里,運河不能行,侍郎章拯不能治。尚書胡世寧、詹事霍韜、僉事江良材建議在昭陽湖之東另開漕渠,為長久之計。隨即按御史吳仲之言召章拯還,即家拜盛應期為右都御史,前往治理。盛應期開挖新河,從昭陽湖東北到留城口。未成撤職,後來遇赦,復官致仕卒。應期罷官後三十年,新河由朱衡接續完成。[4]

家族

高祖盛啓東,永樂時為太醫院御醫。曾祖盛佖。祖盛昕。父盛瓘。俱贈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母胡氏:繼母蘇氏,俱贈淑人。二子:盛之材、盛之榮。女婿陸粲,工科給事中。孫男:茂勲、茂熙、茂廉、茂燾、茂然。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