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格拉基昂行動(俄語:Oперация Багратион;德語:Operation Bagration,取自於俄羅斯帝國格魯吉亞人將軍彼得·巴格拉基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於1944年對德占白俄羅斯發動大規模攻勢的代號,於6月22日開始實行(與3年前德國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同一天),蘇軍自4個方向進攻,擊潰德國中央集團軍與收復了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並到8月渡過維斯瓦河、一直推進到東普魯士邊界的里加暫做重整。

Quick Facts 巴格拉基昂行動, 日期 ...
巴格拉基昂行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戰爭的一部分

1944年6月底,德國第9集團軍白俄羅斯博布魯伊斯克附近丟棄的戰爭物資
日期1944年6月22日-1944年8月31日
地點
結果 蘇軍決定性勝利,中央集團軍遭受毀滅性損失
參戰方
 納粹德國  蘇聯
指揮官與領導者
納粹德國 恩斯特·布施
納粹德國 瓦爾特·莫德爾
納粹德國 漢斯·約旦
納粹德國 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
納粹德國 庫爾特·馮·蒂普爾斯克瑞奇
納粹德國 瓦爾特·魏斯
蘇聯 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
蘇聯 格奧爾吉·朱可夫
蘇聯 霍夫漢內斯·巴格拉米揚
蘇聯 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
蘇聯 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
蘇聯 馬特維·扎哈羅夫
兵力
德國方面來源:
1,031,760人
800輛戰車
530門自走砲
10,090門火砲與迫擊砲
1,000—1,300架飛機
薩羅卡方面來源:
800,000人
(其中400,000為支援部隊)
葛蘭茨與豪斯方面來源:
850,000人
福萊瑟方面來源:
486,493人
118輛戰車
377門自走砲
2,589門火砲
602架飛機
蘇聯方面來源:
240萬人
36,000門火砲
5,000輛戰車
5,000架飛機
薩羅卡方面來源:
170萬人
2,715輛戰車
1,355門自走砲
10,563門火砲
11,514門迫擊砲
306門火箭砲
5,327架飛機
葛蘭茨與豪斯方面來源:
1,670,300人
5,818輛戰車
32,968門火砲
7,790架飛機
福萊瑟方面來源:
2,331,700名蘇軍士兵
79,900名波軍士兵
2,715輛戰車
1,355門自走砲
24,363門火砲
傷亡與損失
損失約450,000人
(200,000人陣亡、被俘
250,000人受傷)
2,000輛坦克
57,000輛運輸車
損失770,888人
(180,040陣亡和失蹤
590,848傷病)
2,957輛坦克
2,447門火炮
822架飛機
Close

蘇軍這次的攻勢使得德國中央集團軍及其屬下3個軍團包括第4軍團第3裝甲軍團第9軍團崩潰,損失了28個陸軍師,被認為是德國軍事史上最嚴重、代價最高的失敗[1]。國防軍已無法彌補這些戰鬥中所遭受的損失。從那時起直到戰爭結束,德國東線的穩定只能在暫時和局部的基礎上實現。德軍在這次行動中的損失無法彌補,軍事歷史學家赫爾曼·卡根霍茲英語Hermann Gackenholz說:「自從1944年夏季中央集團軍的崩潰後,德軍將要在東方進行一場極為痛苦的戰爭[2]」。

巴格拉季昂行動不僅對德國在戰爭中的失敗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也對政治產生了持久的影響。在這場行動結束後,蘇軍收復了大部分西部領土,也在羅馬尼亞與波蘭邊境取得立足地。德國的失敗現在終於不可避免了;國防軍至少能夠迫使紅軍止步並進行和平談判的希望破滅了。蘇聯的勝利促使波蘭本土軍隊起義,其目的是將波蘭從德國佔領下獨立解放出來,並防止該國被紅軍佔領。同時在前線遭受災難性挫折之下,德國軍事抵抗運動成員決定於1944年7月20日冒險發動政變。同樣重要的是,在蘇聯迅速進攻期間,德國集中營滅絕營首次大規模解放,使得德國軍隊的暴行以及大屠殺獲得了更廣泛的國際關注。

背景

德國中央集團軍先前已被証明其實力強大,難以對付,這在蘇軍在火星行動中戰敗已可証明,但在1944年6月雖然戰線已被縮短,但中央集團軍因德國南方集團軍在1943年夏末、秋及冬季分別於庫爾斯克會戰下第聶伯河攻勢解放克里米亞中崩潰而被暴露,稱為偉大解放戰爭第3階段蘇沃洛夫行動於1943年秋季令德軍從斯摩棱斯克向西後撤。

到1944年6月中在科湯坦半島的西方盟軍與在維捷布斯克門戶的蘇聯紅軍柏林的距離分別是超過650英哩及低於750英哩,因此在戰略上對第三帝國的威脅基本一樣[3],希特勒低估了面對中央集團軍前面的蘇軍威脅及將其33%的火炮、50%的自走炮及88%的坦克調往南方前線,因為他估計蘇軍將在南方發起下一輪主要進攻[3]

巴格拉基昂聯同在數星期後於烏克蘭發起的利沃夫-桑多梅日攻勢,令蘇聯實際上重新佔領其在1941年時邊界的所有領土、進入德國的東普魯士及控制了波蘭東部的維斯瓦河後到達華沙外圍。

該戰役被蘇聯方面描述為戰爭藝術上的勝利,因為各方面軍在行動上的完美配合及在進攻目標上如何玩弄敵軍,雖然有大量部隊參與,但蘇聯方面軍指揮官們卻避開了對手的偵察,完全混淆了主要進攻的方向,直到德軍發現時已為時已晚。

戰役序幕

馬斯基洛夫卡條例

俄文詞語馬斯基洛夫卡在英文原義的意思是掩飾,但在軍事上有更廣泛的意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名詞被蘇聯指揮官用來描述更廣泛量度製造軍事偽裝,因而達成對德意志國防軍的進攻的突然性[4]

德國國防軍陸軍總司令部估計蘇軍將在1944年夏季在東線發起主要進攻,假設是包括在波羅的海北方集團軍發動進攻、經白俄羅斯攻擊中央集團軍及向華沙推進、和攻擊德國北烏克蘭集團軍以向喀爾巴阡山脈前進,他們認為前兩個假設可能性不大,因為在地形上較易防守。

其實蘇聯最高統帥部已決定對中央集團軍發起主要進攻:一個兩翼縱深攻擊將突破德軍防線,在明斯克會師,收復3年前在巴巴羅薩行動由中央集團軍實施的大型包圍戰而被德軍攻佔的大片土地。為了增加成功的機會,蘇軍實施了大型的欺敵行動馬斯基洛夫卡來誤導德軍最高統帥部,使其相信蘇軍在夏季的主要進攻方向是南方的北烏克蘭集團軍。為達成目的,蘇軍故意集中在錯誤方向、德軍的偵察機選擇性被放過可飛到蘇軍機場拍照及無線電靜默阻撓德軍東方國外軍情部收集情報[5]

雖然只是在軍級別上,一些德軍指揮官關注到面對中央集團軍的蘇軍兵力不斷增加,但德軍於夏季已經將兵力轉往南面的北烏克蘭集團軍以應付預計之進攻,因此中央集團軍被嚴重的削弱了,這是蘇聯最高統帥部所希望的。

鐵路戰爭及行動演繹

巴格拉基昂行動的第一階段包含眾多在白俄羅斯組成的遊擊隊參與,他們被命令在德軍戰線內破壞鐵路線及通訊設施,從6月19日起很多爆炸在鐵路線發生,雖然德軍已經清除很多,這帶來了很大的破壞性影響,行動開始後,遊擊隊又幫助清除被包圍的德軍。

在行動開始階段,蘇軍參與行動的作戰及支援部隊共170萬人,配備了大約24,000門火炮及迫擊炮、4,080輛坦克突擊炮和6,334架飛機;德軍則大約有80萬人、9,500門火炮、只有533輛坦克及突擊炮和839架飛機,但中央集團軍嚴重缺乏機動力:重新摩托化的第14步兵師是唯一的後備力量,雖然被部署在接近在博布魯伊斯克附近的第20裝甲師及已被削弱的統帥堂裝甲擲彈兵師亦被列為後備部隊,在白俄羅斯固定的戰線令德軍可建立廣泛的碉堡防線,內裡有眾多縱深達數公里的塹壕陣地及大量佈雷區。

第一階段:突破

Thumb
巴格拉基昂行動的部署,圖上可清楚地見到於明斯克以東包圍第4軍團、在博布魯伊斯克附近被包圍的第9軍團及在維捷布斯克被包圍的第3裝甲軍團的第13軍

巴格拉基昂行動開始於1944年6月22日,這與1941年德軍入侵蘇聯是同一天,蘇軍於這天對德軍戰線進行試探性進攻,主要之進攻開始於6月23日早上,由對防禦工事展開大規模炮轟拉開序幕,數小時內,德軍防線部份地區已處於危險之中。

維捷布斯克-奧爾沙攻勢

Thumb
維捷布斯克-奧爾沙攻勢

該行動由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及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攻擊中央集團軍北翼的第3裝甲軍團及第4軍團之北翼。

在北面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將第9軍推向德湼斯特河和於6月25日將第13軍包圍在維捷布斯克;在南面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包圍了第6軍及將其消滅,維捷布斯克於6月27日被攻佔,整個第13軍共30,000人全部被消滅。

白俄羅斯第4方面軍之後對守衛奧爾沙的第4軍團第27軍及往莫斯科明斯克展開攻擊,雖然面對德軍的堅強防禦,奧爾沙仍然在6月26日被解放,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機械化部隊能夠滲透入德軍的側翼,於6月28日到達別列津納河

莫吉廖夫攻勢

Thumb
莫吉廖夫攻勢

由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實施的莫吉廖夫進攻行動的目的是牽制德國第4軍團的主力以配合正在進行的維捷布斯克—奧爾沙及博布魯伊斯克行動以包圍第4軍團,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是於6月23日開始進攻,目標是在中央集團軍最強的兩個軍,於第39裝甲軍第12軍之間渡過第聶伯河

蘇軍第49軍團於6月27日渡過第聶伯河,6月28日莫吉廖夫被包圍及被攻佔,第39裝甲軍及第12軍在蘇聯空軍的猛烈攻擊下被迫向別列津納河撤退,但同時跌入蘇軍的陷阱。

博布魯伊斯克攻勢

打擊中央集團軍南翼德國第9軍團的博布魯伊斯克進攻行動由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6月23日發起,但在嘗試攻入德軍防線時遇到很大傷亡,羅科索夫斯基命令進入附加的轟炸及炮火準備,和於翌日再度發起進攻。

蘇軍第3軍團在北面突破,在別列津納河包圍了第35軍,蘇軍第65軍團在南面擊破第41裝甲軍;6月27日兩支德軍於博布魯伊斯克以東在敵軍空軍轟炸下被包圍。

一部份第9軍團的部隊在6月28日從博布魯伊斯克突圍,但大約70,000名士兵已經陣亡或被俘,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於6月29日經過一輪巷戰後解放了博布魯伊斯克。

第二階段:中央集團軍的毀滅

巴格拉基昂行動的第2階段包括整個行動最重要的目標:收復白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首府明斯克同時完成在第1階段已建立好的基礎上包圍及消滅中央集團軍。

明斯克攻勢

Thumb
明斯克攻勢

從6月28日起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主力(第5親衛坦克軍團及配屬的騎兵機械化集團)跟隨第11親衛軍團開始渡過別烈津納河,在南面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前鋒開始收縮裝載落入陷阱的第4軍團的下鉗子。

德軍派出第5裝甲師進入白俄羅斯以保衛明斯克,而第4軍團其它部隊在蘇軍猛烈空襲下開始撤過別烈津納河。

當渡過別烈津納河後,蘇軍開始進入明斯克,第2親衛坦克軍首先於7月3日凌晨時分開入城中;在市中心爆發戰鬥,之後數天掃蕩留在城中的德軍,第5親衛坦克軍團及第65軍團在明斯克以西會師完成包圍,包圍了整個德國第4軍團及大部分第9軍團的殘餘。

在之後數天,在明斯克以東的包圍圈逐漸縮小,只有大約10萬人逃出包圍圈,明斯克已經被解放及整個中央集團軍已被摧毀,這可能是德意志國防軍在整個戰爭中的最大的一場敗仗。

波洛茨克攻勢

波洛茨克攻勢行動的主要目的是收復波洛茨克及掩護明斯克攻勢的北翼,防止由德國北方集團軍可能發起的反攻。

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成功將德國第3裝甲軍團推向波洛茨克,它們於7月1日到達,德軍嘗試利用側翼部隊及從北方集團軍轉調來增援的數個師組織防禦。

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的第4突擊軍團及第6親衛軍團在數天後進入市內及在7月4日成功清除留在城中的德軍。

第三階段:追擊

由於德軍的防線已經完全崩潰,蘇軍被命令儘快推進以超越原本的目標明斯克,及蘇聯最高統帥部發出新的目標命令,導致行動的第3階段,可以看作是巴格拉基昂行動的延續。

6月28日陸軍元帥瓦爾特·莫德爾接掌中央集團軍的指揮權,因為恩斯特·布施被開除,希望利用正通過利達第3裝甲軍團第4第9軍團加上新增援的部隊可以重組防線[6]

希奧利艾攻勢

希奧利艾攻勢行動是波羅的海第1方面軍於7月5日至7月31日之間的行動以消滅德國第3裝甲軍團的殘餘,主要目標是立陶宛城市希奧利艾(俄語:Shyaulyai; 德語:Schaulen)。

蘇軍第43及51軍團和第2親衛軍團聯同第3親衛機械化軍在波羅的海沿岸進攻里加,7月31日它們到達里加灣沿海地區,而第6親衛軍團攻佔里加及從北面延伸其側翼。

一個德軍臨時組織的反攻意圖重新打通中央集團軍的殘餘與北方集團軍的聯繫,在8月德軍嘗試在團隊行動凱撒行動中收復希奧利艾,但最終失敗。

維爾紐斯攻勢

維爾紐斯攻勢行動由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一些單位實施,它們剛剛完成了明斯克攻勢;與它們對陣是第3裝甲軍團及第4軍團的殘餘。

第4軍團的單位主要是第5裝甲師,力圖堅守鐵路交匯中心莫洛傑奇諾,但最終給蘇軍第11親衛軍團、第5親衛坦克軍團及第3親衛騎兵軍在7月5日攻佔,德軍繼續退卻,蘇軍在7月7日到達第3裝甲軍團守衛著的維爾紐斯

7月8日該市被包圍,守軍被圍困,德軍被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蘇軍在市內與德軍進行巷戰(市內同時發生柯莫羅維斯基將軍起義,神秘園行動),7月12日德軍第6裝甲師發動反攻及臨時打通一條突圍通道給被圍守軍,但在該城於7月13日陷落時大部份被消滅(這一階段的行動一般被稱為維爾紐斯戰役)。

比亞韋斯托克攻勢

比亞韋斯托克攻勢是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在7月5日至7月27日之間的行動,目標是波蘭城市比亞韋斯托克

經過兩天戰鬥後,在戰線左翼的蘇軍第3軍團之第40及第41步槍軍在7月27日攻佔比亞韋斯托克。

盧布林—布列斯特攻勢

盧布林-布加勒斯特攻勢由康斯坦丁·羅科索夫斯基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7月18日至8月2日之間實施,將巴格拉基昂行動的成果向波蘭東部及維斯瓦河擴展。

蘇軍第47軍團及第8親衛軍團在7月21日到達西布格河及於7月25日到達維斯瓦河東岸,7月24日盧布林被攻佔;第2坦克軍團被命令轉向北面的華沙前進,以切斷在布列斯特地區的中央集團軍的後路。

布列斯特在7月28日被攻佔,方面軍的左翼在8月2日佔領了在維斯瓦河上的橋頭堡,成功地完成了行動,在夏季的餘下時間瓦解了德軍對橋頭堡的反攻。

考那斯攻勢

考那斯攻勢行動由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指揮的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於7月28日至8月28日實施,目標是進攻立陶宛城市考那斯,以完成攻佔維爾紐斯的行動。

奧索維茨攻勢

該行動由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在完成波洛茨克攻勢行動後從8月6日至8月14日實施,目的是攻佔在位於納雷夫河附近奧索維茨的防禦工事,這些大型而複雜的碉堡群鞏衛著通過沼澤地進入東普魯士的道路。

德軍終於在納雷夫附近一帶將防線穩定下來,直至1945年1月份的東普魯士攻勢

結果

德軍巨大傷亡

Thumb
國家勞役團成員在東普魯士邊境附近設立陣地(1944年8月11日)。1944年夏天,東部前線已到達德國邊境

相比起其它戰役,在數字上這一次是蘇軍最大的勝利,蘇軍損失不到德軍兩倍並且收復了大片領土(雖然其大量人口在粗暴的納粹佔領期間被處決;在兩個月內前進的蘇軍發現了被破壞的城市、荒廢的村莊及很多平民被佔領者殺害或放逐),為了向全世界展示這個巨大的勝利,大約有50,000名從明斯克以東的包圍圈俘虜的戰俘被安排行列經過莫斯科,雖然平均步伐快速及20人一組,但經過了3小時才全部通過[7],隨後蘇聯使用灑水車清理了戰俘經過的街道 —— 此即所謂的「翠堤春曉」行動俄語Марш пленных немцев по Москве

德軍在這段時期在物資兵力上的損失始終未能恢復過來,他們損失了在東線戰場的25%兵力,損失的百分比大約相同於在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損失(大約20個滿員師),這些損失包括很多有經驗的士兵、下士及軍官,而在戰爭的這段時期德意志國防軍已經沒有補充,行動值得注意的是德軍亦損失了數名將領:9名陣亡,包括2名軍級指揮官、22名被俘,包括4名軍級指揮官。

整個行動中央集團軍損失了2,000輛坦克及57,000輛其它車輛,估計德軍共有200,000人陣亡、被俘,250,000人受傷,整體損失了450,000人[8]。蘇軍180,040遇難和失蹤、590,848傷病、損失了2,957輛坦克、2,447門火炮及822架飛機[8]

進攻切斷了北方集團軍及北烏克蘭集團軍與其它德軍的聯繫,因資源被調往中央地區而削弱了它們,這些集團軍在面對即將來臨的進攻中在蘇聯的領土上更快地撤退。

在明斯克被包圍消滅的中央集團軍與同時發生在法萊茲包圍戰被消滅的均是德軍最精銳的部隊,無論在東線或西線,盟國的推進均開始放緩,原因是物資供應問題而不是德軍的抵抗,但是德軍卻能夠從義大利戰場抽調裝甲兵力,以對抗接近華沙的蘇聯紅軍。

  • 第9軍團
    • 資深指揮官——施密特少將——被俘
    • 第35軍軍長——弗賴赫爾·馮·呂佐夫中將——被俘
    • 第134步兵師師長——菲利普中將——自殺
    • 第6步兵師師長——海恩少將——被俘
    • 第45步兵師師長——恩格爾少將——被俘
    • 第41裝甲軍軍長——霍夫邁斯特中將——被俘
    • 第36步兵師師長——康拉迪少將——被俘
  • 預備隊

莫斯科戰俘遊街

Thumb
德軍戰俘在莫斯科遊街(「翠堤春曉」英語Parade of the Vanquished行動)

為了向世界展示蘇聯在白俄羅斯取得的巨大勝利,斯大林下令將在摧毀德國第4集團軍期間俘獲的德國士兵在莫斯科遊行。這樣做的原因是說服仍與德意志第三帝國結盟的芬蘭、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政府改變立場,並向盟國英國和美國展示紅軍的力量。斯大林下令的閱兵於1944年7月17日舉行。57,000名被俘的德國士兵分兩路被驅趕穿過莫斯科。在較大縱隊的最前面,有被俘的中央集團軍群指揮官以及其他軍官和士官。囚犯們受到侮辱,有些人還向他們扔東西。然而,被派駐該地區的蘇聯士兵接到嚴格命令,不允許憤怒的人群發動任何襲擊。7月16日晚,由於幾天來無人照顧的戰俘們得到了大量的卡莎(Gretschnewaja Kascha)和塗有豬油的麵包,許多人在行軍過程中出現了腹瀉。

在大約 150,000 名被俘的德國士兵中,估計有20%至25%在運送到蘇聯戰俘營的途中死亡。與德蘇戰爭中的其他行動相比,這是一個特別高的數值。

反抗組織的湧現

紅軍的快速推進和諾曼底前線日益不利的處境讓克勞斯·申克·馮·施陶芬貝格周圍的抵抗組織成員感到震驚。預備役中尉海因里希·馮·勒恩多夫·施泰諾特代表施陶芬貝格詢問亨寧·馮·特雷斯科將軍,軍事上的轉變是否還有實際意義。身為德國第2集團軍參謀長的馮·特雷斯科比任何其他抵抗軍成員都更了解德國東線的實際情況,他回應道:

暗殺必須發生。如果不成功,柏林仍然必須採取行動。因為這不僅僅是實際目的,而是德國抵抗運動敢於在世界和歷史面前做出決定性的一擊。其他一切都無關緊要。

馮·特雷斯科計劃在政變成功後立即向盟軍開放德國西線,由此將解放的德國部隊將立即轉移到東線,以防止蘇聯進一步向西推進,從而防止蘇聯占領德國。與此同時,應與蘇聯開始停火談判。然而在白俄羅斯慘敗之後,如果特雷斯科提出的措施不生效,德意志第三帝國就不再對蘇聯有任何迴旋餘地。

並非所有抵抗者都同意馮·特雷斯科的觀點。君特·馮·克魯格元帥已經辭去了西線總司令的職務,並且不再支持特雷斯科和格奧爾格·伯塞拉格與盟軍開始談判的努力。

大部分抵抗軍軍官繼續努力,刺殺希特勒的準備工作達到了最後的高潮。1944年7月18日,按照弟弟格奧爾格的指示,菲利普·弗賴赫爾·馮·博塞拉格開始將第31騎兵團的6個中隊從波蘭東部的德國戰線調往柏林。6個中隊抵達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並不間斷地穿越城市。他們連夜繼續騎行,經過200多公里的路程,到達波蘭。在那裡,中隊負責人收到了關於「可能在帝國境內部署類似內戰的情況」的消息。該部隊將飛往柏林-滕珀爾霍夫,他們將從那裡立即前往帝國安全總局和宣傳部,以逮捕並清算海因里希·希姆萊約瑟夫·戈培爾

7月20日晚些時候,無線電中宣布刺殺希特勒失敗的消息時,這些中隊正準備裝上卡車,然後再裝上飛機運輸。格奧爾格·馮·博塞拉格和他的兄弟立即將中隊撤回德國東線。然而沒有人注意到這些動靜,所以騎兵第31團的所有涉案人員都沒有受到國家秘密警察的調查和逮捕。

7月21日上午,在得知刺殺希特勒失敗後,海寧·馮·特雷斯科夫中將在布列斯特附近的前線自殺,同年8月19日,馮·克魯格元帥凡爾登附近自殺。10月14日,受到密謀牽連的埃爾溫·隆美爾元帥烏爾姆的家中自殺。

大屠殺的揭露

Thumb
馬伊達內克滅絕營焚化爐前的蘇聯士兵。亞伯拉罕·皮薩雷克 (Abraham Pisarek)拍攝

巴格拉季昂行動首次揭露了納粹暴行的全部內容,德國集中營和滅絕營主要所在的地區得到了解放。由於有關行刑地點的報告不斷積累,蘇聯成立了特別委員會來調查德國的罪行。儘管黨衛軍努力掩蓋這些營地的存在,但1944年8月和9月活躍的委員會根據倖存者的陳述,設法找到了一些尚未被承認的地方,例如索比堡滅絕營。瓦西里·格羅斯曼等蘇聯記者首次在蘇聯媒體上報道了前德國集中營。這一消息和調查結果也被傳遞給了西方盟國。結果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同盟國不僅同意德國非軍事化,而且同意在勝利後的一段時間內對德國徹底「去納粹化」。

德國在蘇聯的暴行的公開進一步加劇了蘇聯士兵對德國一切事物的憤怒。這與蘇聯的仇恨宣傳相結合,導致紅軍從1945年1月開始在德國領土上犯下戰爭罪行。

長期影響

德國和蘇聯炮火的焦土戰術對白俄羅斯和波羅的海地區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在巴格拉季昂行動中,幾乎所有參與戰鬥的城市中,超過 70% 的房屋都無法居住或被夷為平地。在某些情況下,城市必須完全重建。在巴布魯伊斯克馬希廖夫維捷布斯克、明斯克、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希奧利艾和葉爾加瓦尤其如此。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是一個例外,由於1944年7月7日的起義,其老城區基本完好無損。

在戰後最初幾年的重建措施中,白俄羅斯城市獲得了優惠待遇。這意味着一些白俄羅斯農村人口一直居住在戰爭期間建造的臨時土屋中,直到 20 世紀 50 年代為止。

蘇聯勝利後,前波蘭東部領土永久併入白俄羅斯領土。波蘭人後來被完全驅逐到西部的前德國地區。然而部分波蘭人口仍留在白俄羅斯。白俄羅斯西部的白俄羅斯人和波蘭少數民族之間的種族緊張關係尚未得到解決,和其他政治因素共同導致了白俄羅斯和波蘭之間的關係緊張。

由於德國國防軍和紅軍大量使用地雷,白俄羅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仍然承擔着清除雷區的負擔。直到今天,地雷的危險仍然存在,特別是在明斯克、維捷布斯克和戈梅利周邊地區,這些地區長期以來都是前線地區。 1944年至2006年2月期間,記錄了6,171起地雷事故,共造成2,665人喪生。

附錄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