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
法國市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爾多(法語:Bordeaux,法語發音:[bɔʁdo] (ⓘ)),法國西南部城市,新阿基坦大區的首府,吉倫特省的一個市鎮,也是該省的省會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下轄波爾多區[1]。波爾多市鎮面積為49.36平方公里,2021年1月1日人口數量為261,804人[地 1],是法國人口數量第九多的市鎮。以波爾多為核心建立的城市共同體的人口數量則超過78萬,後者自2015年起由城市公共社區晉升為都會區[社 1]。
波爾多 Bordeaux | |
---|---|
法國城市 | |
左上:交易所廣場;正上:勃艮第門;右上:波爾多大劇場;正中:波爾多市區天際線;左下:俯瞰老街;右下:夕陽下的加龍河 | |
坐標:44°50′16″N 0°34′46″W | |
國家 | 法國 |
大區 | 新亞奎丹大區(首府) |
省 | 吉倫特省(省會) |
區 | 波爾多區(區府) |
EPCI | 波爾多都會區(駐地) |
政府 | |
• 市長 | 皮埃爾·於爾米克 (EÉLV歐洲生態-綠黨) |
面積 | |
• 市鎮 | 49.36 平方公里(19.06 平方英里) |
最高海拔 | 42 公尺(138 英尺) |
最低海拔 | 1 公尺(3 英尺) |
人口(2021年1月1日) | |
• 市鎮 | 261,804人 |
• 排名 | 法國市鎮第9位 |
• 密度 | 5,304人/平方公里(13,740人/平方英里) |
• 輻射區 | 1,341,775 |
• EPCI | 796,273 |
居民稱謂 | Bordelais(男性) Bordelaises(女性) |
時區 | UTC+01:00、UTC+02:00(UTC+1) |
郵遞區號 | 33000、33100、33200、33300、33800 |
電話區號 | +33 556 |
省級選區 | 波爾多第一、二、三、四、五、六、 七、八縣 |
立法選區 | 吉倫特省第二選區 |
網站 | https://www.bordeaux.fr |
資料最後更新:2021-04-27 |
波爾多位於加龍河下游,距離首都巴黎大約500公里[2],是法國藝術與歷史之城,自羅馬時期起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波爾多在近代黑奴及葡萄酒貿易中獲得了大量財富,成為了法國典型的工商業資產階級城市之一。2007年,波爾多月亮港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文 1]。
波爾多因葡萄酒而聞名,被譽為「世界葡萄酒之都」[文 2],波爾多周邊包括9個葡萄酒產區,其中位於加龍河右岸的聖埃米利永酒莊是世界上首個葡萄酒非物質文化遺產[社 2]。波爾多也是法國的重要旅遊中轉站,是由巴黎前往巴斯克地區的必經之路,同時該市也因境內的多處歷史建築以及同名足球隊而聞名。
地名
「波爾多」一名來源於古典時期建於此處的都城「布爾迪加拉」,由比圖里格維維斯克人建立,意為「低洼的地方」。法國大革命期間,波爾多曾被改革派更名為「富蘭克林市鎮」(Commune-Franklin)[史 1]。
歷史
波爾多的建城史是從加龍河左岸開始的[史 2]。高盧戰爭期間,凱爾特人的一支——比圖里格人由其發祥地貝里向西南遷徙,形成了新的部落——維維斯克,其都城位於加龍河畔,名為「布爾迪加拉」,核心位於今波爾多市區的喜劇廣場附近[史 3]。其「維維斯克」一名來源於古高盧語單詞「Vivisci」,意為「交通要道」[史 4]。公元前52年,隨着維欽托利在阿萊西亞之戰中敗北,羅馬人攻占了維維斯克,布爾迪加拉因其地理位置優越且可以直面當時尚未被攻克的桑通人而受到了羅馬人的重視[史 5]。公元前15年,布爾迪加拉已擴張至德韋茲河和珀格河附近,農業與手工業都有了較為明顯的發展[史 6]。
儘管羅馬人的入侵加快了布爾迪加拉的建設,但當地居民在穿着、食物、語言、生活用品等方面保留了較多的高盧文化[史 7]。在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波在其著作《地理學》當中卻對布爾迪加拉有過如下描述:
“ | 在羅馬人的侵略下,移民而來的維維斯克人反而成為了當地唯一的土著居民,正是他們修建了布爾迪加拉 | ” |
——斯特拉波,《地理學》[史 8] |
公元前13年,羅馬大帝奧古斯都將這一地區設為高盧-阿基坦行省[史 9],該行省幅員遼闊,北至盧瓦爾河,南抵比利牛斯山,是高盧地區僅有的三個羅馬帝國行省之一[史 10]。布爾迪加拉成為行省的中心城市[3]。公元二至三世紀,布爾迪加拉的城市獲得快速發展[史 11],其面積擴大至24公頃,城內街道呈棋盤狀分布,出現了南北向的「Cardo」和東西向的「Decumanus」兩條大道[史 12],並建起了高盧宮殿(又名「大歌劇院」)、鬥獸場、引水渠等設施,這一過程被稱為「奧古斯都化」(ville augustéenne)[史 13][3],而布爾迪加拉也因此被稱為「小羅馬」[3],成為了帝國內最大的城市之一[史 14]。
公元3世紀,隨着羅馬帝國的衰落,相對遠離羅馬城的高盧地區出現了較多的叛亂[史 15],並獨立成為了高盧帝國。泰特里庫斯一世曾將帝國首都遷至於布爾迪加拉,但最終於公元273年被羅馬皇帝奧勒良收復[史 16]。
公元276年,布爾迪加拉受到不明蠻族的侵略,城市被嚴重破壞[4]。從公元3世紀末開始,布爾迪加拉四周的城牆得到了加高和加固[4][史 17],當地詩人馬格努斯·奧索尼烏斯曾描寫到:
“ | 致我的城市……您那方正的城牆和碉樓高不可望,仿佛直插雲霄 | ” |
——馬格努斯·奧索尼烏斯,Ordo Urbium nobilium[史 18] |
儘管如此,布爾迪加拉在此後仍不時遭到海盜入侵[4]。公元5世紀初,阿陶爾夫帶領的西哥特人多次入侵高盧南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區。在公元412年的一次侵略中,西哥特人占領了波爾多並放火燒毀了這座城市[史 19]。不過,布爾加迪拉的商業港口的地位卻不斷被加固[史 20]。到公元五世紀,這座城市已成為高盧-阿基坦行省內最大的城市之一,和布爾日齊名,也成為了整個西歐的重要商業口岸之一[史 21]。
中世紀初,比利牛斯山西部地區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瓦斯孔人,其土地向北擴張,成為了瓦斯科尼,包括了今朗德省和大西洋岸比利牛斯省的大部分地區[史 22]。公元507年,克洛維一世率軍將西哥特人驅趕至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地方[5];同時,為了加強對瓦斯孔地區的管理,法蘭克王國國王在公元7世紀初期設立了瓦斯科尼公國,後被阿基坦公國吞併[5]。公元732年,阿拉伯人在波爾多與由厄德帶領的阿基坦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爭,史稱「波爾多戰役」[5]。阿拉伯人在戰役中大勝,隨後向北繼續入侵,不過在同年的普瓦捷戰役中被擊退,最終退出了法蘭西王國[5]。
公元8世紀末,查理曼為了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統治,將阿基坦公國和法國中部的一些區域整合建立了阿基坦王國,定都圖盧茲[6]。公元843年《凡爾登條約》簽訂後,阿基坦王國逐漸成為了西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6]。
公元9世紀中葉至10世紀初,阿基坦地區多次遭到了維京人或諾曼人的入侵[史 23],其中波爾多在844年和855年兩次被燒毀,而駐紮於此的主教於876年放棄了其座堂,前往布爾日避難[史 24]。
公元10世紀末,阿基坦地區逐漸恢復了平靜[5]。1052年,教宗烏爾班二世祝聖波爾多聖安德烈大教堂[史 25]。1137年,該教堂見證了阿基坦的埃莉諾與法蘭西國王亨利七世之間的婚禮[史 26],但該婚姻在1152年被宣布無效[7]。1154年,阿基坦的埃莉諾與金雀花王朝創立者亨利二世聯姻,阿基坦公國至此成為英國王室的一部分,並持續至英法百年戰爭結束[7]。其間,波爾多因相對溫暖的氣候條件而吸引了大批英格蘭貴族來此定居,其附近開始大量種植葡萄,同時,執政者通過整治加龍河河道,開闢了前往上游凱爾西產區的內河航線,波爾多逐漸發展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葡萄酒貿易港口[史 27]。
1259年,為了解決卡佩王朝與金雀花王朝之間的爭議,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和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簽訂了《巴黎條約》,同意英國保留部分在阿基坦的宗主權,但其實際則另成立為吉耶訥行省,省會仍為波爾多,屬於法蘭西王國[史 28]。不過,該條約並沒有滿足亨利三世的貪慾,反而引發了新的爭端,成為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導火索之一[史 29]。1453年,卡斯蒂永戰役結束後,英國人完全撤離了阿基坦地區,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在波爾多城內修建了勒阿城堡,成為了當地的標誌性建築[史 30];其子路易十一於1462年建立了波爾多地方議會,成為了整個阿基坦地區的司法中心[史 31]。
16世紀初期,隨着葡萄酒釀製與工商業的發展,波爾多已發展成為西歐最大的港口之一,其航線北通佛蘭德,南連西班牙,同時也是前往新大陸的重要起航點[史 32]。波爾多北側的桑通日地區是重要的產鹽區,但包括波爾多在內的整個法蘭西王國都長期被要求徵收與鹽相關的加貝爾稅,此舉愈發引起了當地商人的不滿[史 33]。1548年8月,波爾多爆發了針對王權的加貝爾鬥爭,但最終以失敗結束[史 34]。法國宗教戰爭其間,波爾多市內的發生了多起針對新教徒的攻擊,其中1572年10月3日的一次屠殺中約有200至300名新教徒遇害[史 35]。1581至1585年間,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德·蒙田擔任波爾多市長職務,其間,他提出在吉倫特河口處修建航海燈塔以方便船隻往來,但這一計劃直到其逝世後才開始實施[史 36]。
1697年9月20日,法蘭西王國和奧格斯堡同盟簽署《雷斯威克條約》,西班牙島西部(今海地)歸屬法國[史 37],此舉促進了法國航海業的發展,也使得波爾多成為了法國本土與該島之間重要的口岸[史 38]。商業的繁榮帶來了城市的快速發展,18世紀在波爾多歷史上被稱為「黃金年代」(L'âge d'or),學堂、報社、市場等大批市政設施得以修建,同時黑奴貿易也構建了非洲-歐洲-美洲之間的市場體系,使得波爾多從中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史 39]。至1783年,波爾多的黑奴年交易量超過40萬,是當時波爾多本地居民數量的數倍[8]。此後,美國獨立戰爭爆發,法國失去北美大片殖民地,波爾多的黑奴貿易史至此基本結束[8],但大量的資本積累使得波爾多在法國境內獲得了重要的政治話語權[史 40]。
法國大革命後,波爾多所在的區域成為吉倫特省,以吉倫特河口命名,波爾多成為省會[社 3]。其間,當地的資本家自發的組建了吉倫特派,代表新興工商業者的利益,主張積極外交並對外擴張,成為了法國當時主要的激進黨派,但在後來的恐怖主義中失敗[史 41]。
19世紀初,波爾多市區北部修建了梅花廣場,成為了波爾多的重要地標之一,並以該廣場為中心形成了大片新的街區[史 42]。加龍河上也修建了第一座跨河的——皮埃爾橋[史 43]。至19世紀中葉,隨着工業革命的發展,波爾多出現了多個工業部門。七月王朝期間,當地的資本家反對專制,支持奧爾良主義,被普遍認為是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建立的有力推動者[史 44]。
19世紀中葉,波爾多附近的葡萄園出現嚴重的霜霉病和根瘤蚜害,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葡萄酒生產[9]。法國植物學家亞歷克西·米亞爾代通過在波爾多附近的酒莊走訪,偶然發現了對抗葡萄病害的液體,被稱為波爾多液[9]。該液體的推廣應用再次提升了波爾多地區葡萄酒產量[9]。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巴黎受到德軍威脅,勒內·維維亞尼於1914年9月2日將法國政府臨時搬遷至波爾多市內[10],後於同年11月遷回巴黎[10]。兩戰期間,時任波爾多市長阿德里安·馬爾凱推行《馬爾凱計劃》,在波爾多市內修建了大批現代化建築,包括勞工保障局、瑞達伊克游泳池、萊屈爾球場[註 1]等,並在城市規劃中推廣波爾多藝術裝飾概念[史 46]。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面對納粹德國入侵,保羅·雷諾帶領法國政府再次前往波爾多避難,其繼任菲利普·貝當卻選擇投降,成為維希法國[史 47]。1944年8月28日,波爾多解放[史 48]。
1947至1995年間,法國政治家雅克·沙邦-戴爾馬連續48年擔任波爾多市長,是法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市長之一[11],他同時也擔任過法國總理、法國國防部部長、法國國民議會會長等職務[11]。1982年,吉倫特省與多爾多涅省、朗德省、洛特-加龍省和大西洋岸比利牛斯省共同組建成為阿基坦大區,波爾多成為大區首府;2016年1月1日,阿基坦大區與普瓦圖-夏朗德大區及利穆贊大區合併組成新阿基坦大區,波爾多仍為首府[史 49]。2003年,波爾多現代有軌電車投入商業運行;2017年7月1日,法國高速鐵路南歐大西洋線建成通車,巴黎與波爾多之間的高速列車運行時間由3個半小時縮短至2小時左右[社 4]。
地理
波爾多位於法國西南部,新阿基坦大區西部和吉倫特省的中北部,距離法國首都巴黎大約500公里[12]。與波爾多接壤的市鎮包括:布朗克福爾、塔朗斯、貝格勒、梅里尼亞克、佩薩克、巴桑斯、勒布斯卡、布魯日、瑟農、埃西訥、弗盧瓦拉克、洛爾蒙[12]。
波爾多位於阿基坦盆地[註 2]西部,加龍河下游的沖積平原腹地[12]。波爾多市區地形平坦,而加龍河右岸與洛爾蒙、瑟農交界的地方則略有起伏,整個波爾多海拔在1至42米之間[12]。
波爾多市區坐落在加龍河下游衝擊平原上,市區地表土層以軟泥和黏土(argiles tourbeuses)為主;市區北部地區則多有砂質土壤[地 3]。
波爾多位於加龍河畔,該河是法國五大河流之一,其波爾多段平均寬度在300米以上,水流較緩,且因距離入海口較近,有潮汐現象發生[地 4]。加龍河的兩條一級支流德韋茲河和珀格河自東向西流經波爾多老城區,水量較少,大部分河段被地面建築物覆蓋[12]。
波爾多屬於溫帶闊葉混交林[2],當地常見樹木包括懸鈴木、樺樹、橡樹等[12][地 5]。波爾多市區內的主要綠地包括波爾多公園、波爾多公共花園和加龍河右岸的當歸公園(Parc aux Angéliques)[12]。
在鮮花城市的評比中,波爾多被評為3星級鮮花城市[13]。
波爾多屬於帶有地中海氣候特徵的溫帶海洋性氣候[2]。因波爾多緯度偏低,平均氣溫高於同類型地理位置的溫帶地區,且夏季降水量略少於冬季[地 6]。
波爾多西北郊的梅里尼亞克境內設有氣象站,以下為該氣象站的數據:
梅里尼亞克1981年-2019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0.2 (68.4) |
26.2 (79.2) |
27.7 (81.9) |
31.1 (88.0) |
35.4 (95.7) |
39.2 (102.6) |
41.2 (106.2) |
40.7 (105.3) |
37.6 (99.7) |
32.2 (90.0) |
26.7 (80.1) |
22.5 (72.5) |
41.2 (106.2) |
平均高溫 °C(°F) | 10.1 (50.2) |
11.7 (53.1) |
15.1 (59.2) |
17.3 (63.1) |
21.2 (70.2) |
24.5 (76.1) |
26.9 (80.4) |
27.1 (80.8) |
24 (75) |
19.4 (66.9) |
13.7 (56.7) |
10.5 (50.9) |
18.5 (65.3) |
日均氣溫 °C(°F) | 6.6 (43.9) |
7.5 (45.5) |
10.2 (50.4) |
12.3 (54.1) |
16.1 (61.0) |
19.3 (66.7) |
21.3 (70.3) |
21.4 (70.5) |
18.5 (65.3) |
14.9 (58.8) |
9.9 (49.8) |
7.2 (45.0) |
13.8 (56.8) |
平均低溫 °C(°F) | 3.1 (37.6) |
3.3 (37.9) |
5.4 (41.7) |
7.4 (45.3) |
11 (52) |
14.1 (57.4) |
15.8 (60.4) |
15.7 (60.3) |
12.9 (55.2) |
10.4 (50.7) |
6.1 (43.0) |
3.8 (38.8) |
9.1 (48.4) |
歷史最低溫 °C(°F) | −16.4 (2.5) |
−15.2 (4.6) |
−9.9 (14.2) |
−5.3 (22.5) |
−1.8 (28.8) |
2.5 (36.5) |
4.8 (40.6) |
1.5 (34.7) |
−1.8 (28.8) |
−5.3 (22.5) |
−12.3 (9.9) |
−13.4 (7.9) |
−16.4 (2.5)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87.3 (3.44) |
71.7 (2.82) |
65.3 (2.57) |
78.2 (3.08) |
80 (3.1) |
62.2 (2.45) |
49.9 (1.96) |
56 (2.2) |
84.3 (3.32) |
93.3 (3.67) |
110.2 (4.34) |
105.7 (4.16) |
944.1 (37.17) |
月均日照時數 | 96 | 114.9 | 169.7 | 182.1 | 217.4 | 238.7 | 248.5 | 242.3 | 202.7 | 147.2 | 94.4 | 81.8 | 2,035.7 |
數據來源:infoclimat.fr |
行政區劃
波爾多是法國新阿基坦大區吉倫特省的一個市鎮,編號為33063,它也是吉倫特省的省會[1][2]。波爾多下轄波爾多區,在省級行政選舉中被劃為6個縣,按照阿拉伯數字排序,同時波爾多也是波爾多都會區的辦公駐地[1]。
在2015年以前,波爾多是波爾多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共8個縣的行政中心[14]。根據法國2014年出台的縣級行政區劃改革方案[社 5],自2015年1月1日起,波爾多所轄的八個縣被重新整合為五個,仍按照編號命名,僅保留省級行政選舉功能,且不再隸屬於波爾多區[14]。
在市政管理方面,波爾多市區被劃分為8個街區,均實行街區代表制度[15][社 6],代表負責收集該區域內的居民意見,並定期向上級反饋,旨在促進波爾多市民對日常市政事物的參與,同時搭建一個連接市長和市民的信息溝通渠道[15]。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簡稱「INSEE」)在進行數據統計時,將波爾多及周邊另外64個市鎮設為波爾多城市核心區,並將包括核心區在內的附近共251個市鎮劃為波爾多城市區[地 7]。自2020年起,波爾多城市區被包含275個市鎮的波爾多城市輻射區代替[16][17]。此外,INSEE還將波爾多市鎮分為了88個「塊區」[地 8],以便於統計人口分布情況。
波爾多行政區劃 | ||||||
---|---|---|---|---|---|---|
濱海波爾多
沙特龍-大園
-公共花園 波爾多中心
科代朗
聖奧古斯丁-托贊
-阿方斯·迪珀 楠蘇蒂-
聖熱內斯 南波爾多
河東新城
(拉巴斯蒂德) | ||||||
街區名稱* | 街區原名 | 所含塊區數量 | 人口數量 (2014年) | |||
濱海波爾多 | Bordeaux Maritime | 9 | 23,640 | |||
沙特龍-大園-公共花園 | Chartron - Grand Parc - Jardin Public | 12 | 31,918 | |||
波爾多中心 | Bordeaux Centre | 14 | 36,145 | |||
科代朗 | Caudéran | 15 | 40,383 | |||
聖奧古斯丁-托贊-阿方斯·迪珀 | St-Augustin - Tauzin - Alphonse Dupeux | 9 | 28,111 | |||
楠蘇蒂-聖熱內斯 | Nansouty - St-Genès | 9 | 23,971 | |||
南波爾多 | Bordeaux Sud | 15 | 41,378 | |||
河東新城 (拉巴斯蒂德) |
La Bastide | 5 | 15,742 | |||
*中文名稱非官方正式翻譯,僅供參考 |
交通
波爾多是法國西南部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A10、A62、A63、A89以及波爾多繞城五條高速公路經過波爾多,另有法國國道N10線、N89線和十餘條吉倫特省省道在此交匯[12]。
吉倫特省城際客運,商業名稱為「TransGironde」,負責提供連接波爾多和周邊省內主要市鎮的大巴車線路[地 9]。波爾多長途汽車站位於聖讓火車站附近,一些國際性的長途汽車公司則提供由波爾多前往法國乃至歐洲各地的長途客車線路,其中前往克萊蒙費朗和里昂方向的線路因為其沿途沒有直達火車而獲得了較高的上座率[社 7]。
2015年,57%的波爾多居民擁有至少一輛私人汽車[18]。波爾多市區內設有多處付費停車場,其中位於聖讓火車站的地下停車場每小時收費7歐元,是當地停車費最高的停車場[社 8]。波爾多市政府則為本地居民提供停車卡(Pass 52),以方便其就近免費泊車[社 9]。2016年,波爾多市區內共發生交通事故471起,共造成10人遇難,53人重傷,503人輕傷[18]。
波爾多的第一條鐵路建成於1852年,由當時總部位於波爾多的法國南方-加龍河沿岸運河鐵路公司運營,其起點為「波爾多南方火車站」(Gare de Bordeaux-Midi,即今聖讓火車站),該公司所運營的前往塞特方向的鐵路由加龍河左岸的聖讓火車站出發,使得波爾多在19世紀中葉一度成為了法國南方鐵路計量原點[史 50]。而前往北方的鐵路則終於加龍河右岸的巴斯蒂德火車站,彼時為巴黎-波爾多鐵路的終點,由巴黎-奧爾良鐵路公司運營,故又名「波爾多-奧爾良火車站」(Gare de Bordeaux-Orléans)[史 51]。1860年,隨着橫跨加龍河的埃菲爾鐵路橋建成通車,南北兩個方向的鐵路在波爾多得以貫通,波爾多也由此成為了法國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史 52]。截止2019年9月,在波爾多交匯的鐵路包括法國高速鐵路南歐大西洋線、巴黎-波爾多鐵路、沙特爾-波爾多鐵路、波爾多-塞特鐵路、波爾多-伊倫鐵路及波爾多環城鐵路[12]。
波爾多聖讓火車站是波爾多市鎮範圍內唯一的客運鐵路車站[社 10],該站每天開行前往巴黎、里爾、斯特拉斯堡、圖盧茲、塔布等方向的高速列車,前往馬賽和南特方向的城際列車,以及前往佩里格、利摩日、昂古萊姆、蒙德馬桑、阿讓、薩拉拉卡內達以及拉普安特德格拉夫方向的區域列車[社 11]。2017年,波爾多聖讓火車站共發送旅客1359.4萬人次[社 12]。
波爾多-梅里尼亞克機場位於波爾多市區西北郊的梅里尼亞克境內,該機場開行前往132個目的地的航線[社 13],法航、瑞安、易捷和維羅提四個航空公司將該機場作為航空站,同時該機場也是法國空軍106號基地所在地。2018年,該機場發送旅客680萬人次,比上一年增長了9.3%,是法國本土的第八大機場[社 14]。
波爾多最初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為19世紀初出現的早期有軌電車,後因線路老化和私家車的增長而於1958年被拆除[史 53]。20世紀80年代時,波爾多曾提出修建VAL地鐵,但因造價過高和地質原因而未被採用[文 4]。1989年,波爾多曾投放雙鉸鏈式公共汽車,成為法國唯一一座將該類型公共汽車投入商業運營的城市,但後期因實際操作系統過於複雜而放棄[史 54]。
現代波爾多城市公共交通由波爾多都會區負責管理,自2009年起由凱奧雷斯-波爾多大都會負責運營[社 15]。截止2020年11月,波爾多城市公共交通共包括3條有軌電車線路和78條公共汽車線路[社 16]。其中現代波爾多有軌電車建於2003年,總長度達77.3公里,2017年,該線路網共搭載旅客9,677萬人次[社 17]。最新的一條線路(D線)於2019年12月投入商業運營[社 18]。
政治
2020年波爾多市政內閣組成[社 19][社 20] | |||||||||
---|---|---|---|---|---|---|---|---|---|
代表 | 黨派 | 首領選舉 | 第二輪選舉 | 席位 | |||||
票數 | % | 票數 | % | 市鎮 | 都會區 | ||||
皮埃爾·於爾米克 | EÉLV歐洲生態-綠黨 PS社會黨 PCF法國共產黨 PRG左派激進黨 GS世代·s ND新政 PP公共席位 |
18894 | 34.38 | 26509 | 46.48 | 48 | 26 | ||
口號:波爾多在呼吸(Bordeaux respire !) | |||||||||
尼古拉·弗洛里安 | LR共和黨 MRD改革者運動 MoDem民主運動 Agir行動 UDI民主人士和獨立人士聯盟 |
18990 | 34,55 | 25163 | 44,12 | 14 | 8 | ||
口號:市政的大多數(Majorité municipale)[註 3] | |||||||||
托馬·卡澤納夫 | LREM復興 | 6976 | 12.69 | ||||||
口號:翻新波爾多(Renouveau Bordeaux) | |||||||||
菲利普·普圖 | NPA新反資本主義黨 FI不屈法國 DVG左翼無黨派人士 Ensemble一起! |
6470 | 11.77 | 5357 | 9.39 | 3 | 1 | ||
口號:鬥爭中的波爾多(Bordeaux en luttes) | |||||||||
布呂諾·帕呂托(Bruno Paluteau) | RN國民聯盟 | 1794 | 3.26 | ||||||
口號:清醒的波爾多人(Le réveil bordelais) | |||||||||
帕斯卡·雅爾蒂(Pascal Jarty) | 無黨籍 | 686 | 1.24 | ||||||
口號:為波爾多服務(Servir Bordeaux) | |||||||||
伊夫·西莫納(Yves Simone) | 無黨籍 | 527 | 0.95 | ||||||
口號:跟隨指定方向(Suivez le guide) | |||||||||
吉爾·加爾松(Gilles Garçon) | UPR進步者聯盟 | 365 | 0.66 | ||||||
口號:波爾多人的時代(Le temps des bordelais) | |||||||||
范尼·康達勒(Fanny Quandalle) | LO工人鬥爭 | 249 | 0.45 | ||||||
口號:工人鬥爭,聽見勞動階級的聲音 (Lutte ouvrière – Faire entendre le camp des travailleurs) | |||||||||
有效票數 | 54951 | 98.45 | 57029 | 98.32 | |||||
空白票 | 308 | 0.55 | 545 | 0.94 | |||||
棄權票 | 559 | 1.00 | 428 | 0.74 | |||||
合計 | 55818 | 100 | 58002 | 100 | 65 | 35 |
現任波爾多市長為皮埃爾·於爾米克先生,他是歐洲生態-綠黨的一名成員,在2020年波爾多市政選舉中獲得了46.48%的支持率[社 21]。
波爾多歷屆市長 | ||
任期 | 市長 | 黨派 |
---|---|---|
1947年-1995年 | Jacques Chaban-Delmas 雅克·沙邦-戴爾馬 |
RPR保衛共和聯盟 |
1995年-2004年 | Alain Juppé 阿蘭·朱佩 |
RPR保衛共和聯盟 →UMP人民運動聯盟 |
2004年-2006年 | Hugues Martin 于格·馬丁 |
UMP人民運動聯盟 |
2006年-2019年 | Alain Juppé 阿蘭·朱佩 |
UMP人民運動聯盟 →LR共和黨 →無黨籍 |
2019年-2020年 | Nicolas Florian 尼古拉·弗洛里安[文 5][社 22] |
LR共和黨 |
2020年- | Pierre Hurmic 皮埃爾·於爾米克 |
EÉLV歐洲生態-綠黨 |
在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中,法國女議員納塔莉·盧瓦索在波爾多獲得了29.47%的支持率[社 23]。
在2017年法國大選的第一輪和第二輪選舉當中,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在波爾多分別獲得31.26%和85.92%的支持率,均居所有候選人首位[社 24]。
在2015年法國大區選舉中,阿蘭·魯塞在波爾多獲得48.7%的支持率[社 25]。
人口
2018年,波爾多市鎮人口數量為257,068,在法國排名第9位。其中男性119,724人,女性134,712人,75歲及以上人口占5.9%,外籍人口數量為93,500人,人口密度為5,208人/平方公里,當地居民被稱為Bordelais(男性)或Bordelaises(女性)[13]。2019年,波爾多境內出生3,334人,死亡人口1,812人[13][社 26][社 27]。
經濟
波爾多是法國西南部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其經濟發展事務由波爾多市政府直接負責協調和管理[社 31]。截至2021年4月,當地共有各類用人單位69,633家,平均歷史為13年,其中98.49%為中小型企業(PME)[社 32]。Cdiscount(網絡銷售)、Touton SA(進口商品銷售)及Maison Johanes Boubee(飲料銷售)是當地2019年營業額最高的三個企業,分別為2,289,428,446歐元、1,253,258,351歐元和991,793,760歐元[社 33]。
在農業方面,波爾多地區地勢平坦、水源充足,其光照和熱量條件符合絕大多數溫帶農作物及部分亞熱帶作物的生長[12]。截止2018年,波爾多所在的吉倫特省農業土地開發面積394平方公里,其中葡萄酒種植面積122平方公里,另有森林面積509平方公里[19]。當地農業廳積極推廣集約式農業生產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灌溉水源浪費[社 34]。波爾多亦是法國重要的葡萄酒生產區域之一,各產區年葡萄酒銷售量達850萬瓶,銷售額達13.3億歐元[19],是當地主要的農業經濟支柱[社 35]。
在工業方面,波爾多是吉倫特省工商會所在地[社 36],當地主要工業生產部門包括航天、電子、食品加工、交通及通信設備等,相關就業崗位接近3萬個[地 10]。空客A380、泰雷茲、達索、阿麗亞娜、賽諾菲、米其林、保樂力加等多個跨國工業公司也在波爾多或附近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或工廠[社 37]。
在第三產業方面,波爾多是法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集中了大批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其中波爾多綜合理工研究院由6所高等院校共同創辦,是法國國家級實驗室之一[文 6]。波爾多亦是法國重要的旅遊城市,2018年,超過610萬遊客在波爾多市區度過了至少一個晚上[社 38]。
2019年,波爾多的財政收入總額為370,062,000歐元,財政支出總額為324,114,000歐元,當年的債務總額為252,258,000歐元[社 39][社 40]。2020年,波爾多共獲得36,169,781歐元的國家財政補助,比上一年減少了0.03%[社 41]。
2017年,波爾多的人均月收入總額為2,438歐元,其中高級職員為3,954歐元,低於法國平均水平(4,214歐元);中級職員為2,232歐元,低於法國平均水平(2,353歐元);普通職員為1,673歐元,亦低於法國平均水平(1,690歐元)[社 42]。
2017年,波爾多境內的青壯年(15至64歲)失業率為15.3%[社 43],當地55.3%的家庭擁有納稅資格,平均納稅5,674歐元,高於法國平均水平(3,888歐元)[社 44]。
社會事務
波爾多是波爾多學區的總部所在地[文 7][社 45]。截止2018年底,波爾多境內共有45所幼兒園、71所小學、24所初級中學、24所普通高中和20所職業高中,其中10所學校設有大學校預科班[社 46]。2018年,波爾多聖瑪麗-大勒布朗私立初級中學(Collège de Saint-Marie-Grand-Lebrun)的畢業生中考通過率為100%,其中12分以上(滿分20分)的人數占97%,是波爾多綜合成績最高的初級中學,在法國8,732所高中裡面排名第19位[社 47];聖瑪麗-大勒布朗私立高級中學)畢業生的會考通過率為100%,其中12分以上(滿分20分)的人數占86%,是波爾多綜合成績最高的高級中學,在法國2295所高中裡面排名第123位[社 48]。2018-2019年學年度,波爾多境內中等階段在校學生總人數為29,589人[社 49]。
波爾多也是法國的重要大學城之一,現有波爾多大學和波爾多-蒙田大學兩所公立綜合性大學和十餘所專業性高等學府,以及多家科研機構[文 8]。
波爾多主要高等學府 | ||||
---|---|---|---|---|
中文名稱 | 法語名稱或縮寫 | 類別 | 成立年代 | 備註 |
波爾多大學 | Université de Bordeaux | 綜合公立大學 | 2017 | [註 4][註 5] |
波爾多-蒙田大學 | Université de Bordeaux-Montaigne | 綜合公立大學 | 1971 | [註 6] |
高等技工學校(波爾多校區) | ENSAM-Bordeaux | 工程師學校、大學校 | 1963 | |
國立高等物理、化學、生物學校 | ENSCBP | 工程師學校、大學校 | 2009 | [註 7] |
國立波爾多高等農業科學學校 | Bordeaux Sciences Agro | 工程師學校、大學校 | 1963 | |
國立高等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校 | ENSEGID | 工程師學校、大學校 | 1969 | |
國立波爾多高等信息工程學院 | ENSEIRB-MATMECA | 工程師學校、大學校 | 1920 | |
國立高等人工智能學校 |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cognitique | 工程師學校、大學校 | 2003 | |
國立高等波爾多生物分子學校 | ENSTBB | 工程師學校、大學校 | 2003 | |
波爾多政治學院 | 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 de Bordeaux | 大學校 | 1948 | |
光學應用學院 | Institut d'optique Graduate School | 大學校 | 1917 | 私立 |
國立波爾多高等景觀建築學校 | ENSAPBx | 建築師學校 | 1877 | |
波爾多傳媒學院 | Institut de journalisme Bordeaux Aquitaine | 傳媒學校 | 2006 | |
KEDGE商業學校 | Kedge Business School | 商業學校 | 2013 | 私立 |
波爾多的主要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均集中於塔朗斯-佩薩克-格拉迪尼昂大學園內,該園位於波爾多西南郊,建於20世紀60年代,占地235公頃,容納了超過六萬名大學生、五千名教師和三千名科研人員,是法國第二大的大學城,僅次於巴黎-薩克雷科教園區[社 50]。
截止2018年1月1日,波爾多境內共有全科醫生421名,保健師426名,牙醫261名,護士451名,耳科醫生32名,眼科醫生52名,皮膚科醫生47名,助產士24名,兒科醫生28名和婦科醫生63名[20]。市區內共有藥房130家[20]。
波爾多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是法國30所大區中心醫院之一,亦是吉倫特省境內最大的綜合性醫療機構[社 51],該醫院在波爾多附近設有四個病區:
- 佩勒格蘭醫院,位於波爾多市區西南部。
- 聖安德烈醫院,位於波爾多市中心。
- 夏爾-佩朗精神病中心醫院,位於波爾多西南部。
- 南醫院(Hôpital Sud),位於波爾多市區南部。
此外,波爾多境內還有多家私人醫院、40家養老院和16處殘疾人幫扶中心[20]。
2017年,波爾多境內共有各類住房156,978套,比上一年增加了2,015套。在所有房屋中,22.2%為獨立式居民區,77.3%為集中式居民區[12]。常住房屋占波爾多市鎮範圍內居民建築總量的88.4%[21]。
在住房保障政策方面,2017年,波爾多境內共有55,362戶家庭獲得了住房經濟補助,受益人數占總人口數量的21.8%,其中54,936份為房租補助[20]。
2019年,波爾多境內共有各類實體商鋪9,122家,其中餐廳2,385家、大型超市52家、雜貨店204家、麵包房175家、肉鋪80家、書店136家、銀行門店197家、裝飾品店37家、美容美髮店418家、汽車維修店172家[社 53],個體性的商鋪主要位於波爾多市中心歷史城區,其中梅里亞代克商業中心是法國少有的位於城市內部的商業中心;而波爾多北部的「大公園片區」[社 54]以及周邊郊區均有大型商場分布。
截止2019年初,波爾多共包括5處游泳池,27個健身房,7個體育場,67個網球場,19個足球或橄欖球場、14個籃球或排球場和2處高爾夫球場[22]。波爾多市政府提供多個體育項目的訓練場地[社 55]。
波爾多足球俱樂部是波爾多的一個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981年,自1937年起成為法國職業足球隊,2020至2021賽季參加法國足球甲級聯賽,曾獲得過六次法甲、四次法國杯、三次法國聯賽杯和兩次法國超級盃的冠軍[文 13][文 14];同城的足球隊還有波爾多球場,後者在2020至2021賽季參加法國足球丁級聯賽[文 15]。波爾多-貝格勒聯盟是一支職業橄欖球俱樂部,成立於2006年,自2010年起參加法國橄欖球冠軍聯賽[文 16]。除了足球和橄欖球以外,波爾多還有波爾多都會聖奧古斯丁青年籃球俱樂部、波爾多冰球俱樂部、波爾多梅里尼亞克排球俱樂部等近700家大小不一的團體性體育俱樂部[文 17]。
河馬體育場,又名「波爾多體育場」,建成於2015年,是波爾多足球俱樂部的主場,該球場可同時容納觀眾數量超過4.2萬,是法國第六大體育場,為201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的分會場之一[社 56]。
波爾多境內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事務由波爾多都會區負責。截止2019年8月,波爾多都會區內共有17處垃圾處理中心[社 57]、6處集中式污水處理中心[社 58]、13處水塔和15處儲水站[社 59],可滿足波爾多的日常城市運作。
2015年,波爾多市區內共有28家污染企業[社 60],當年的一氧化碳濃度平均值為340 µg/m³[23],二氧化氮濃度平均值為27,3 µg/m³[23],臭氧濃度平均值為53µg/m³[23],二氧化硫濃度平均值為0µg/m³[23],顆粒物平均值為23.3µg/m³[23]。
波爾多市區內共有6個派出所[社 61]、1個國家憲兵隊[社 62]和1個消防站[社 63]。
2014年,波爾多及其附近地區共發生各類案件46,802起,其中盜竊類案件30,909起,經濟類案件3,155起,人身侵犯類案件8,063,毒品交易和運輸案件2,821起[社 64]。
文化
2019年,波爾多境內共有8家劇場、4家電影院、7家博物館和1家音樂廳[22]。波爾多市政府提供多媒體中心,向公眾全年開放。
波爾多市區有多處歷史古蹟,其中聖十字教堂、聖塞味利聖殿和加利安宮遺址是法國首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加龍河畔的月亮港已於200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交易所廣場因其對面步行道中央的」水鏡廣場「而聞名[文 18],聖塞味利聖殿則是聖雅各之路上的一個站點,此外波爾多的重要城市地標還有波爾多大劇院、勝利廣場、甘必大廣場、凱約門、大鐘門、勃艮第門等。2016年6月建成的葡萄酒城則是波爾多代表性的現代文化建築[文 19]。
波爾多是法國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被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歷史之城」稱號,同時也被《米其林旅遊雜誌》評為「三星級推薦」(最高級別)[文 20]。2020年,波爾多境內共有79家賓館共計5,013間房間[22]。
法國本土國家性的電視台和廣播電台在波爾多均可接收[文 21]。法國電視三台下屬的新阿基坦大區頻道在部分時段播放波爾多地方新聞[文 22]。波爾多7號電視台是一家總部位於波爾多的私人電視台,通過地面數字電視、光纖及網絡在全法國播放[文 23]。
波爾多市區內共有18家多媒體閱覽中心[文 24]。其中波爾多市圖書館最初創建於19世紀[史 55]。截止2016年,該圖書館下設11個分館,其中總部梅里亞代克圖書館占地2.7萬平方米,是法國最大的城市圖書館之一[文 25]。
波爾多的常見飲食與法國大部分地區相似,地方性代表食物包括牛排、燉羊腿、野生菌沙拉[文 26]、魚子醬[文 27]、鰻魚[文 28]、皇帝蛋糕(Le gâteau des rois)[文 29]等。2019年,波爾多境內共有12家餐廳被列入《米其林星級餐廳名單》[文 30]。
波爾多因葡萄酒而聞名,其周邊擁有9個葡萄酒產區、38個原產地命名控制和數百個大小不一的酒莊,酒藤種植總面積達12.3萬公頃[文 31]。波爾多葡萄酒聯合協會成立於1948年,該協會負責整個波爾多葡萄酒產區內的對外推廣及協調發展[社 65]。
波爾多因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地位而成為多部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其中代表性的電影包括《瑪戈王后》、《絲毫不瘋狂》、《孽戀》、《記得我愛你》、《惡之花》等。
波爾多葡萄酒展覽會創辦於1981年,由當地工商會組織舉辦,最初旨在推廣當地的葡萄酒,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該展覽會已發展成為國際性的文化活動,在紐約、上海、香港等地也開設分會場,葡萄酒推廣對象也由波爾多產區延伸至整個法國[社 66]。
波爾多國際電影學術節創辦於2008年,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辦,每年冬季舉行[社 67]。
波爾多歷史上曾通用加斯科涅語,該方言屬於法國南方奧克語的一個分支,自19世紀以後,加斯科涅語以基本被現代法語代替,並因使用人數減少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瀕危語言[文 32]。而在現代地域文化的推廣下,波爾多又出現波爾德呂什語,該語言由傳統加斯科涅語以及桑通日語、巴斯克語甚至西班牙語的一些單詞或短句混雜拼湊而來,沒有規律性的語法系統[文 33],僅在當地街頭青年當中以及球賽德比、示威活動等場合有所使用[文 34]。
相關人物
古羅馬詩人馬格努斯·奧索尼烏斯、英格蘭國王理查二世、天文學家喬治·拉葉、畫家奧迪隆·雷東、作曲家夏爾·圖內米爾、外交官鮑渥、小提琴家雅克·蒂博、文學家弗朗索瓦·莫里亞克、哲學家讓-呂克·南希、天主教樞機若望-類斯·托朗和足球運動員馬克·普拉努斯出生於波爾多。
對外交流
波爾多與以下20座城市互為友好城市[社 68]:
共有56個國家在波爾多設有領事館[社 69]
|
|
|
|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