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廣陵郡,中國古代郡、國名。西漢始置,故址在今揚州市。三國時,江淮之間為吳魏兩國爭鬥的甌脫之地,魏遷郡治於淮陰,吳廣陵縣仍於今揚州市。其地在今江蘇省境內長江、淮河之間。隋朝時廢,後為江都郡。唐朝以後廢。
秦時廣陵為東海郡南部一縣。漢初,析東海郡南部的東陽縣(治所在今天安徽省天長市西北[1],一說今江蘇省盱眙縣東陽鄉)一帶置東陽郡。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平定七國之亂後,封皇子劉非為江都王,以東陽郡、故鄣郡(一說為鄣郡)置江都國。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江都王劉建謀反,江都國除,改東陽郡為廣陵郡。此為廣陵郡建置之始。
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封皇子劉胥為廣陵王,以廣陵縣周圍數縣置廣陵國。同時割廣陵郡其餘地區及沛郡數縣置臨淮郡。漢宣帝五鳳四年,國除為廣陵郡。漢元帝初元二年,封劉胥之子劉霸為廣陵王,復置廣陵國。永光、建昭間,封廣陵王子侯國襄平、蘭陵[2]、廣平入臨淮郡。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廣陵國治廣陵縣,領四縣:廣陵縣、江都縣、平安縣、高郵縣,屬徐州刺史部。
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泗水國併入廣陵郡。漢明帝永平元年(58年),徙山陽王為廣陵王,置廣陵國。永平十年(67年),廣陵國除為郡。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廣陵郡領十一縣:廣陵縣、江都縣、平安縣、高郵縣、淩縣、海西縣、東陽縣、射陽縣、鹽瀆縣、輿縣、堂邑縣。轄境包括西漢廣陵國與臨淮郡的一部分地區。一說廣陵郡下有海陵縣,《郡國志》失載[3]。獻帝建安年間,割下邳郡之淮陰、淮浦二縣入廣陵[4]。
三國時廣陵分屬魏、吳。吳據廣陵縣,魏廣陵郡治淮陰縣。西晉割淮陰以東置臨淮國。東晉於廣陵郡僑置青州。南朝劉宋於廣陵郡僑置南兗州,齊、梁因之不改。北齊改南兗州為東廣州,分廣陵郡置江陽郡。北周改為吳州。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廣陵郡。開皇九年(589年),改吳州為揚州,置揚州總管府,此為今揚州市地名之由來。大業三年(607年),廢揚州,置江都郡,治江都縣。唐武德三年(620年),以隋江都郡置兗州。武德七年(624年),改兗州為邗州。武德九年(626年),改邗州為揚州。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揚州為廣陵郡,領江都縣、高郵縣、海陵縣、六合縣、江陽縣、揚子縣、千秋縣(改名天長縣)七縣,治江都縣。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揚州。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