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葰滿語ᠪᡝᡤᡳᠶᡡᠨ穆麟德轉寫begiyūn,?—1859年),原名松葰,字靜濤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晚清大臣。進士出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因戊午科場案被刑。

Quick Facts 柏葰, 族裔 ...
柏葰
大清文淵閣大學士
族裔蒙古
旗籍蒙古正藍旗
原名松葰
出生生年不詳
逝世咸豐九年(1859年)
京師菜市口
出身
  • 道光六年丙戌科進士出身
Close

生平

道光六年(1826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編修,累升內閣學士,兼正紅旗漢軍副都統。道光十八年(1838年),出為盛京工部侍郎,調刑部,兼管奉天府尹。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充諭祭朝鮮正使,不受餽贈。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充總管內務府大臣。次年典江南鄉試。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擢左都御史。道光三十年(1850年),遷兵部尚書,授內大臣。不久調吏部,管理三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咸豐三年(1853年),奉命偕同侍郎善燾趕赴盛京,按察協領塔芬布輕聽謠言,調兵護宅之事。查實之後,塔芬布革職,將軍奕興坐袒護之最,革任。不久,柏葰因以前在鑲白旗蒙古都統任內揀選承襲有誤,罷內務府大臣,降授左副都御史。隨即出為馬蘭鎮總兵。咸豐五年(1855年),擢熱河都統。同年召授戶部尚書,兼正黃旗漢軍都統。咸豐六年(1856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不久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咸豐八年(1858年),典順天鄉試,拜文淵閣大學士[1]

順天鄉試結束後,物議沸騰。御史孟傳金上奏鄉試舞弊,帝命載垣端華全慶陳孚恩會審。重新勘察全部試卷,發現舛謬甚多;又查出考生羅鴻繹藉兵部侍郎李鶴齡,交上同考官浦安;浦安又藉柏葰的看門人靳祥,央求柏葰家人調換試卷,使羅中舉。據《清史稿·文宗本紀》記戊午科場案:「上召廷臣宣示戊午科場舞弊罪狀,依載垣、端華所擬,主考官大學士柏葰坐家人掉換中卷批條,處斬。同考官浦安坐聽從李鶴齡賄屬,羅鴻繹行賄得中,均處斬。」咸豐九年(1859年),向來與柏葰不和的肅順載垣等堅持要求文宗下詔定死罪。文宗雖有心免死,最終含淚准奏。二月,斬於菜市口,是科舉史上死於科場案的職位最高的官員。[2]柏葰臨刑前還以為自己身為受到朝廷器重的大員會被特赦改判流放,還囑咐家人為自己準備行裝。

清穆宗即位,兩宮太后發動祺祥之變,肅順等敗亡,御史任兆堅疏請昭雪,但朝廷討論後被斥回。不過朝廷還是門蔭其子候選員外郎鍾濂賜四品卿銜,遇六部郎中缺即選。鍾濂後來官至盛京兵部侍郎。[3]《清史稿·列傳三百八十九》有傳。

著作

著有《薜菻吟館詩鈔》、《奉使朝鮮日記》。

家庭

  • 曾祖成德。曾祖母博爾可氏。
  • 祖父明玉。祖母博爾騰氏。
  • 父宜清安,甘肅寧夏道(今寧夏銀川市)。妻哈郎特氏,胡魯古斯氏。
  • 胞叔和琫額,其子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進士松福
  • 胞妹巴魯特氏,三繼嫁鑲白旗滿洲、道光六年進士、兵部尚書麟魁。柏葰與麟魁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進士同榜。
  • 妻愛新覺羅氏(父宗室炳輝,先祖阿拜、努爾哈赤第三子),鍾氏(父正白旗漢軍、乾隆庚戌科進士盛安 (乾隆進士)),博史克氏(父正藍旗蒙古、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進士多山),必祿氏,費莫氏。
  • 兒鍾濂(字稚泉,號又溪),歷官光祿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盛京兵部侍郎。妻伊拉里氏。
  • 女雯仙,嫁正白旗滿洲筆帖式徵霖。
  • 孫崇彝(字泉孫,1884-1951),戶部文選司郎中,著有《選學齋集外詩》、《道咸以來朝野雜記》、《選學齋書畫寓目記》。妻完顏氏(胞姊完顏氏嫁正白旗滿洲喜塔臘氏熙徵(父直隸總督裕祿,胞叔光緒丙子恩科進士裕德);父內務府鑲黃旗滿洲、同治戊辰科進士嵩申,母楊佳氏(胞叔內務府鑲黃旗漢軍、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進士宜振))。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清史稿·卷389》,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