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政治理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類命運共同體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國際政治概念。在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推動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於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並於2018年修憲時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1][註 1]。中國官方將人類命運共同體表述為一種價值觀,是「中國把握世界潮流和人類命運走向上的智慧體現[2]」。同時,中國也強調其不追求全球霸權[3][4]。
此條目的語調或風格或許不適合百科全書。 (2023年5月26日) |
在2017年12月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表述:「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於斯、長於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2]
最早提出共同體概念的是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他從社會契約論角度出發,認為社會契約一旦締結,「就意味着每個人把自己的全部權利都轉讓給由人民結合成的集體,因此個人服從集體的『公意』,也就是服從自己,人民則是這個政治共同體的主權者。」[5]
2002年8月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張文木提出中華民族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民族共同體(nation),他認為國家(state)卻是一旦自願加入並得到國際社會承認就不能隨便退出的民族命運共同體。[6]
2006年2月,東方早報曾經批評,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運作,無法割裂兩岸命運共同體。[7]此外,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負責人也提出,經由十幾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兩岸同胞已經結成實實在在的「命運共同體」。[8]
2011年,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東日本大震災災區時提出的「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是命運共同體」[9][10],在後來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被明確表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然而後來的表述其實並不固定,有時也會被表述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11]、「XX命運共同體」[12]、「命運共同體意識」[13]、以及「利益與共、安危相系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14]。
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受到廣泛關注後,「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表述才逐漸固定下來[15]。
2017年2月10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55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夥伴關係的社會層面」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被首次寫入聯合國決議[16]。
2017年10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17]。同年,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聯合國的「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決議[18]。
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任職還多次提到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類似的概念,譬如「地球村」「大家庭」一類概念;其中「大家庭」被亞太經合組織第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採用,峰會主題定為「加強大家庭建設,共創可持續未來」[9];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為十八大報告所採用,這一概念一經提出就受到了多種解讀,並與例如「中國夢」在內的許多概念和戰略相對接。
中共定位「人類命運共同體」為針對經濟全球化後果和難題的全球治理方案,這一方案旨在解決單一國家無法解決的問題,強調合作共贏[20]。而中國道路和中國文化對這一共同體的提出起到了主要作用[20]。這一論述也是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的中國聲音和中國答案[21],包含了「發展共同體」和「構建持久穩定的國際秩序」兩方面的解決方案[20]。
人類命運共同體還包括了多方面的內涵,主要有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五方面[2][22],對應則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和清潔美麗的五大目標[21]。作為中國提出的國家關係新理念,其指導着諸如一帶一路、孔子學院、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計劃方案的實施[23]。
「中國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本一致[24]」「中國夢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發點,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實現的中國夢的路徑[25]」「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征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6]」等論述都表明了中國夢或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可以說,中共表述的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實現「中國夢」或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種路徑或者方案,或者說「(實現中國夢)這本身就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24]」。
承接新時期的大國外交,「人類命運共同體」被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的一個新方向:這一方向旨在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也「糾正和超越了近代以來西方現代化道路、理論、制度」[27]。這一思想也被認為繼承和發展了新中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並指導例如積極參與國際治理、一帶一路、和平發展道路的多方面工作[28]。「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中,還明確否定了以傳統的西方權力概念來塑造國際體系的方案[29]。
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指導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場合也更經常地把自己定位為和平建設者、發展貢獻者、和秩序維護者[30],甚至在西方世界「混亂」背景下的「穩定之錨」和「增長之源」[26],更加積極在經濟和氣候變化等領域推廣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26];這種外交被稱為「習式外交」[30]。習近平不僅對國家是如此定位,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他對中國共產黨還有「(中國共產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這樣的相似定位[31]。
2021年12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發表《美國民主情況》,結語表述:「各國應該超越不同制度分歧,摒棄零和博弈思維,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2]
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明確表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在中國的推動下,「呼籲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容也被寫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33]。中國稱要以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也被一併當作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兩個方面[34],同時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35]。
基於「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各國共處一個世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中國的新國家安全觀關注各國面臨的問題,旨在貢獻解決矛盾的最佳方案[36]。習近平先在2014年5月21日的亞信會第四次峰會上提出了包含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亞洲新安全觀[36]以及「普遍安全世界」的概念,強調對話解決、發展安全並重的思路[37]。又在2017年烏鎮互聯網大會提出了「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38],在互聯網治理上強調各國尊重網絡主權、促進安全治理合作,要求「促進公平正義」。此外,習近平還提出了「安全共同體」,反對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單邊主義、窮兵黷武及所謂的「絕對安全」,反對零和博弈、冷戰思維,要求共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威脅[22]。
2017年10月30日,第72屆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通過了「關於防止外層空間軍備競賽」的兩份決議,兩份決議都寫入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9]。
中國首家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於2019年11月29日在北京舉行揭牌儀式[40]。這是全國首家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也是中國傳媒大學立足自身學科優勢、積極回應國家需求的戰略決策[41]。2021年5月28日,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主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智庫論壇(2021)」在中國傳媒大學召開[42][43]。
「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顯著實踐之一[44]。而在2017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關於阿富汗問題第2344號決議,決議同時寫入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的內容[45]。而官方媒體則稱一帶一路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路徑,而一帶一路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46]。而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則認為一帶一路助建人類命運共同體[47]。
中國共產黨表述:在政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政黨間的交流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政黨發揮更大作用[48]。但黨總書記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産黨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48]但中共強調政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是為應對20世紀「過度」的新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潮,以及思潮帶來的上一代人佔用了下一代人資源、發展不平衡等問題[49]。
人權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認為:主權平等、和平安全等對是促進和保護人權的重要性;而中國在保障本國人權,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發展方面有著不錯的成績;中國的人權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之夢也是實現世界發展之夢[50]。
而在2018年3月,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表決通過了中國提出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其內容也包括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只有美國反對決議[51]。而在北京舉行的首屆南南人權論壇上中國闡述中方人權觀,強調安全是最大的人權,反對某些國家用人權來「整人」[52]。
在生態領域,追求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的共同利益、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完好性、以及追求人類各世代間的代際公平;反對工業化帶來的只追求個體及群體的經濟利益卻不關注人類整體的「共同體利益」的問題[53]。習近平在日內瓦「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巴黎氣候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都提到了生態保護問題[54]。
自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官們開始在世界各地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與美國[55]、巴西[56]、巴拿馬[57]、韓國等國的民間和外交場合都明確提及「人類命運共同體」。2011年,中國發布了《中國的和平崛起》白皮書,其中就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的表述[11],這也是回應外界中國威脅論的一種行動。此後許多中國大使和中共官方媒體曾多次引用「人類命運共同體」來駁斥中國威脅論[58][59][60][61]。
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介不僅是在外交領域,而且還在教育和學術領域:
孔子學院也充當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62],而第十二屆全球孔子學院大會正是以「合作與創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63]。儒學界也有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理論支持[64]。學術界還有以推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出版業聯盟[65]。全球科技界也在努力提升世界公眾的科學素質,以期共同應對人類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在減貧合作等領域,中國積極推廣「人類命運共同體」[66]。有許多海外學者贊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67][68]。
在國際合作方面,中國還提出了「中非命運共同體」[69]、「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70]、「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12]、「中國-拉美命運共同體」[71]、「亞洲命運共同體」[72]以及「網絡領域命運共同體」[73]等概念,積極推動區域和國際合作。許多國家的政府、政要以及國際組織都明確贊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議[74][75][76][77]。
有部分企業和下級部門跟風模仿「XX命運共同體」,例如:
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曾經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版權爭議》[80]中聲稱「人類命運共同體」一詞最早的書面表達出現於異議人士李隕石的《大同宣言》。然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說法早在1982年就已寫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2年)》序言的第十二段中。[81]
人民日報評論員分析,無論哪國人民,都懷着過上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潮流勢不可擋,因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必由之路。[82]
德國外長西格馬·加布里爾認為: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建立不是基於自由、民主、人權的一個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綜合體系,而這個新世界秩序的核心正是習近平所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83]
BBC中文引述分析:中國雖然表明上宣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實際上也是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之一,只接受對自己有利的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屬於說一套做一套[84]。
外交家雜誌的一篇文章作者Jin Kai認為:這是中國漸入新時代的標誌,標誌着中國不斷增長的信心,但就中國和各國之間關係而言,除了一些共同面臨的挑戰外,中國將很難在歷史和社會結構上找到共同點,「人類命運共同體」將可能會因為缺乏集體認同感和統一規範而行之不遠[85]。
法國國際問題專家高大偉表示,「中國自古就有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21世紀對『大同』的重新詮釋」,必將對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
肯尼亞智庫非洲民主與領導力研究院執行主任丹尼斯·科迪表示,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表達了中國追求和平發展的願望,體現了中國願與各國合作共贏的理念。」
印度尼西亞東盟南洋基金會主席班邦·蘇爾約諾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將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有利於維護發展中國家權益。」[86]
俄中友好協會副主席薩納科耶夫認為,長期以來,西方國家的單邊主義「是對其他國家、其他文明的不尊重,也是對其他國家人民利益的侵害」,而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人類共同利益的維護。 哈薩克斯坦—德國大學國際問題專家伊戈里·伊萬諾夫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被寫入聯合國文件,表明這一理念反映全人類的普遍願望和共同心聲。[8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