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哥德人(英語:Ostrogoth;德語:Ostgoten),或東哥特人,是日耳曼族群哥德人的東部部落,他們在黑海以北地區崛起。東哥特有關概念被卡西奧多羅斯提出,以區分兩個不同的哥德人群體。根據羅馬歷史學家阿米阿努斯·馬塞利努斯和哥特歷史學家約達尼斯的說法,東哥德人最初可能被稱為 Greuthungi 或 Greutungi。[1]
卡西奧多羅斯生活在東哥德人之間,為其國王狄奧多里克大帝服務。為簡化向西遷徙和留在東方的日耳曼部落之間的稱呼,卡西奧多羅斯將「東哥特」解釋為「東方哥特人」,而其他部落則被解釋為「西哥特人」,但被稱呼者並不這麼認為。西哥德人最終接受這個稱呼並將其應用到自己身上,而東哥德人很早就知道人們以這個名字稱呼他們,但兩個部落都不認為自己是「東方」或「西方」哥德人。[1]
最先,哥德人居住在黑海沿岸地區。他們不斷入侵羅馬各行省,並成為羅馬帝國頑強且永久的困擾。[1] 東哥德人從波羅的海向南入侵,建立一個範圍最大時期從頓河到德涅斯特河、從黑海到平斯克沼澤的王國。哥德王國在厄爾曼納里克國王統治時期勢力強大。他們與羅馬人的貿易也高度發達。[2] 公元375年匈人入侵(參看民族大遷徙)後,許多人逃離該地區,尋求瓦倫斯皇帝統治下的羅馬帝國的保護,這些人被稱為西哥特人。留下的人群受匈人統治,但保留一定程度自主。[1]
被匈人征服後,東哥德人在大約80年的期間裡留下不多紀錄;此後,他們作為羅馬的聯盟重新出現在多瑙河中游的潘諾尼亞。當克里米亞東哥德人中大多數遷徙至中歐時,克里米亞半島上留下了一小部分人;留在克里米亞的東哥德人在整個中世紀都保留族群認同。[2]
西元453年匈人首領阿提拉死後,他的政權解體;格皮德人和有關族群在454年Nedao戰役後脫離匈人控制。[3] 在東羅馬帝國芝諾皇帝影響下,東哥德人在狄奧多里克大帝的領導下先遷往莫西亞[2],後於488年抵達義大利半島將奧多亞塞驅逐。[4] 狄奧多里克建立東哥德王國,但他的繼任者與東羅馬帝國發生衝突。[1] 東羅馬帝國派將軍貝利撒留根據其政權利益使哥德人重新歸順。東哥德國王托提拉領導東哥德人抵抗東羅馬帝國;在他於約公元552年去世後,東哥德人失去自主和族群身份等,與倫巴底人融合,散居於今屬德國和法國境內的地區。[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