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維斯·埃弗利烏斯·瓦倫斯(拉丁語:FLAVIVS IVLIVS VALENS PIVS FELIX AVGVSTVS,328年—378年8月9日),為羅馬帝國的皇帝,統治時間為364年至378年。其原先為羅馬軍隊的一名軍官,後被其兄長瓦倫提尼安一世任命為共治皇帝,負責統治羅馬帝國的東部地區。378年,瓦倫斯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中被入侵的哥特人擊敗並陣亡。
在位期間,瓦倫斯不斷面臨內外威脅。他於366年擊敗了篡位者普羅科皮烏斯,並於367年和369年兩次對多瑙河以北的哥特人展開戰爭。[1]接下來的幾年,瓦倫斯專注於東方邊境,對抗波斯在亞美尼亞的持續威脅,以及與薩拉森人和伊蘇利亞人的衝突。[1]在國內事務中,他建成了君士坦丁堡的瓦倫斯水道橋,其長度超過了羅馬的所有水道橋。376至377年,哥特戰爭爆發,瓦倫斯從東方返回,決定御駕親征,但由於與其侄子格拉提安缺乏協調,以及戰術的重大失誤,瓦倫斯和東羅馬帝國的大部分軍隊於378年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中戰死。[1]
作為一名有能力的行政官員,瓦倫斯顯著減輕了人民的稅收負擔。[2]但他也被史學家形容為優柔寡斷、易受影響和平庸的軍事將領,總體評價為「毫無特色」。[3]他多疑且恐懼的性格導致了大量的叛國審判和處決,嚴重損害了他的聲譽。在宗教事務上,瓦倫斯傾向於在尼西亞信經與各種非三位一體派基督教派別之間尋求妥協,同時對異教事務干預較少。[4][5]
早年經歷
瓦倫斯和他的兄長瓦倫提尼安分別出生於328年和321年,出身於伊利里亞一個居住在下潘諾尼亞西巴萊的家庭。[6]他們的父親為格拉提安努斯·富納里烏斯(Gratianus Funarius),曾在羅馬軍隊中擔任高級軍官。[7]
兩兄弟都是基督徒,但信仰不同的派別:瓦倫提尼安信奉尼西亞信經,而瓦倫斯則是阿利烏斯教派基督徒。[6][7]成年後,瓦倫斯在皇帝尤利安和約維安統治時期加入宮廷護衛隊(protectores domestici)。[6]據五世紀希臘歷史學家索克拉蒂斯記載,在多神教皇帝尤利安統治期間,瓦倫斯拒絕了獻祭異教神祇的壓力。[6]
363年6月,尤利安在與波斯人的戰鬥中陣亡,其繼任者約維安又在次年二月在趕往君士坦丁堡以確保帝位的途中暴卒於小亞細亞。[8]根據拉丁歷史學家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的記載,瓦倫提尼安於364年2月25日被一批軍事和行政官員在尼西亞推舉為皇帝。[9]瓦倫提尼安於364年3月1日任命瓦倫斯為「馬廄長官」(tribunus stabulorum 或 stabuli)。[10]不過,人們普遍認為,龐大的帝國需要兩位皇帝共同管理其複雜的行政和軍事事務。在士兵們要求下,瓦倫提尼安於同年3月28日在君士坦丁堡正式冊立瓦倫斯為共治皇帝,這次儀式在君士坦丁城牆前舉行,象徵着兩兄弟共同治理帝國的開始。[10]
生平
瓦倫斯直到360年左右方才加入羅馬軍隊,同其兄長弗拉維斯·瓦倫提尼安在帝國東部邊境服役。364年2月,羅馬皇帝約維安在趕往君士坦丁堡以確保帝位的途中暴卒於小亞細亞,2月26日,弗拉維斯·瓦倫提尼安被同行的士兵擁立為羅馬皇帝。3月28日,瓦倫提尼安任命瓦倫斯為共治皇帝,負責統領帝國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都。
瓦倫斯即位後即發動針對波斯薩珊王朝的戰爭,但是他甫一出兵,前朝皇帝叛教者尤利安的一位親戚普羅科皮烏斯即在君士坦丁堡發動叛亂。瓦倫斯一時無法趕回,派回君士坦丁堡的征討軍又被普羅科皮烏斯勸降,且瓦倫提尼安也拒絕提供援助,導致瓦倫斯一度考慮退位,甚至自殺。但是到366年,局勢發生變化,在來自埃及等地的援軍幫助下,瓦倫斯扭轉了局勢。不久,普羅科皮烏斯的軍隊遺棄了他,導致瓦倫斯輕易平息叛亂,並擒殺了普羅科皮烏斯。
瓦倫斯與普羅科皮烏斯戰爭時,哥特人參予並支持普羅科皮烏斯的軍隊,在普羅科皮烏斯被擊敗後,瓦倫斯數次渡過多瑙河征討哥特人,但是均未克全功。369年,在羅馬的軍事壓力下,哥特人與羅馬簽訂了和約,在和約中哥特人放棄了與羅馬之間的自由貿易權,但是也從羅馬軍隊中撤回了僱傭軍。
在暫時解決哥特人的威脅後,瓦倫斯重新開始與波斯之間的戰爭,由於在東部受到貴霜帝國的牽制,波斯於371年向瓦倫斯求和。
375年,由於受到匈人入侵,西哥特人開始大舉遷入羅馬帝國。其首領於次年遣使前往安條克,拜見瓦倫斯,聲稱其率領的20萬哥特人希望能進入巴爾幹半島。瓦倫斯接受了哥特人的請求,希望能用哥特人來充實其軍隊。
但是很快事態失去了控制,大量哥特人源源不斷地遷入多瑙河流域,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匈人和阿蘭人,而帝國在此地區的兵力又十分薄弱,無法對其加以有效的控制。當一些地區的羅馬士兵開始虐待哥特移民時,一場廣泛的哥特起義於377年爆發了。
在多瑙河駐軍連續遭到失敗後,瓦倫斯被迫從安條克出發御駕親征,8月9日,他率領的羅馬帝國精銳部隊在阿德里安堡戰役中被徹底擊敗,傷亡超過2/3。瓦倫斯本人的屍體從未被發現,其中一個說法稱其受傷後困在一間茅屋中,被趕來的哥特人活活燒死。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