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雜碎(英語:chop suey)又稱雜碎,是盛行於北美地區的的美式中國菜[1]。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因1896年清末名臣李鴻章遊歷美國而名聲大噪,進而在美國加拿大流行,成為北美地區一道受人喜愛的華人美食。[2]

Thumb
搭配炒飯的雜碎
Thumb
洛杉磯雜碎館

由來

「炒雜碎」作為在美國最出名的美式中國菜,其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由在美國為修鐵路的工人作菜的華工廚子發明,另外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淘金熱時期的中國餐館,不管哪一種說法屬實,都說明在李鴻章出訪美國之前雜碎已經出現在美國的華裔餐館了,且跟揚州炒飯一樣,廚師多為廣東籍移民。[3]

不過,目前較為準確的說法是,雜碎起源於廣東江門台山,菜式也是從台山菜中提煉而成。其中一名比較出名的香港醫生,在追憶時談到,「當時在1894年吃這道菜,就是在美國的台山飯館裡,味道沒有怎麼變,正如我所講的那樣,台山人個個都是探險家,因此這道菜極有可能來自於台山。"在台山-四邑地區,農民大部分以什錦蔬菜麵食為主,也正是如此,西半球的大多數中國人為台山人,且極大多數的餐館以雜燴和炒麵為主。[4]

美國現存最早的雜碎餐館菜單是一張1879年波士頓宏發樓的菜單,現存紐約美國華人博物館,說明「炒雜碎」在李鴻章訪美之前已經存在,「雜碎」被冠以李鴻章之名,源於1896年李鴻章訪美時,據稱李鴻章在當地受到了盛大的歡迎,一時成為美國上下關注的對象。而先期進入美國的餐館商人便借李鴻章之名,成功進行了一次捆綁式的廣告營銷,從而誕生了著名的「李鴻章雜碎」。[5][6][7][8]

做法

在西方的中餐館中,「李鴻章雜碎」是很常見的一道菜餚,各地飲食習慣不同,做法也各有差異。

美國版的「李鴻章雜碎」取材肉絲炒菜絲,用豬肉絲或雞絲等,與綠豆芽、芹菜絲、筍絲、青椒絲、洋蔥絲、大白菜絲或者荷蘭豆等混炒而成,1903年梁啓超遊歷美國時品嘗過這道菜,印象不佳:「然其所謂雜碎者,烹飪殊劣,中國人從無就食者」。[9]

起源趣聞

傳聞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時,因吃不慣西餐,其私人隨身廚師便將剩菜雜燴一鍋,恰巧有外國客人造訪,李鴻章挽留招待。外國客人品嘗後稱讚之餘,向李鴻章詢問菜名,李隨口一句「雜碎」。另一傳說是李鴻章要宴請美國人,李鴻章的廚師為了滿足中美兩國的口味,而發明了「雜碎」。此後「李鴻章雜碎」便流行開來,在當地大受歡迎,成為當地中餐館的一道招牌菜。[10][11]這些傳說都是典型的烹飪神話[12]

影響

梁啓超在1903年訪問美國時,曾經感慨道,「雜碎館自李合肥(鴻章)遊美後始發生。前此西人足跡不履唐人埠,自合肥至後一到遊歷,此後來者如鯽……自此雜碎之名大噪。僅紐約一隅,雜碎館三四百家,遍於全市。此外東方各埠,如費爾特費(費城)、波士頓、華盛頓、芝加高(芝加哥)、必珠卜(匹茲堡)諸埠稱是。」[4]

雜碎一詞很早進入美國主流文學藝術。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克萊·劉易斯的1914年小說Our Mr. Wrenn英語Our Mr. Wrenn和1922年小說Babbitt英語Babbitt (novel),都提到美國中式餐館的雜碎。[13][14]美國爵士樂音樂家路易斯·阿姆斯壯1925年出的唱片歌曲中包括Who'll Chop Your Suey(When I'm Gone)。[8]美國畫家愛德華·霍普1929年作油畫《雜碎英語Chop Suey (painting)》。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