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墓,是唐代詩人、「詩仙」李白的墓地,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城東南的青山西麓[1][2][3]。
李白墓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
地址 | 安徽省當塗縣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唐 |
編號 | 6-252 |
認定時間 | 2006年 |
歷史
唐寶應元年(762年),李白去世,時為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縣令的李陽冰將他葬於城南龍山東麓[1][2][3]。據谷氏族譜記載,其先祖谷蘭馨同李白結為好友,谷蘭馨離世之前交代子孫,李白的遺骸可葬於谷家的土地上,並要求子孫後代照看李白之墓[1][2][3]。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傳正與時任當塗縣令諸葛縱合力遷葬於與龍山相對的青山腳下的谷家村旁,東以谷氏為鄰,此後谷家人就成了李白的守墓人[1][2][3]。
據官方記載,1938年7月,抗日戰爭時期,青山腳下的谷家村曾遭到日軍空襲,太白祠、享堂、谷家祠堂都毀於炮火,歷代名人拜謁詩仙的碑刻部分炸毀,李白墓也有部分坍塌[1][2][3]。1954年,安徽省公布李白墓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3]。文化大革命時期,一群紅衛兵要「破四舊」,欲砸李白墓,谷氏族人60多人前來守護李白墓地,保住了李白墓園[1][2][3]。1979年,當塗縣委、縣政府撥款重修李白墓、太白祠等[1][2][3]。
衣冠冢
除馬鞍山市當塗縣李白墓外,在馬鞍山市西部的長江東岸采石磯,歷代建有太白樓、青蓮祠、捉月台、李白衣冠墓[4][5]。相傳為李白酒醉捉月溺死處,曾是李白真身墓地[4]。文革期間(1966-1976年),1972年因採石小學學生在操場推鉛球,李白衣冠墓的宋代墓碑「唐李翰林衣冠墓」受損斷裂、後下落不明[4](一說墓碑斷裂時間為1962年,文革期間不翼而飛[5])。1972年,墓地也被遷至翠螺山南坡上,稱李白衣冠冢,又請書法家林散之新題寫碑銘 「唐詩人李白衣冠冢」[4][5]。
唐元和十三年(818年)春夏之間[6],詩人白居易作《李白墓》一詩[7]:
-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雲。
-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8]
但是靜永健認為白居易本人可能並未曾親自前往李白墓。因為自白居易離開長安到離任潯陽共有作品三百八十餘首,除《李白墓》外,沒有一首指出他曾去過當塗。且白居易在創作《青冢》時也沒去看過王昭君墓,所以在寫《李白墓》時也未必要去過當塗。而據朱金城《白居易研究》中「採石江邊李白墳辯疑」一文,採石江邊的墳或許是衣冠冢,芳村弘道則認為白居易是「詠想象中李白墓之作」。[6]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