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螈(學名:Zatrachys)是一屬滅絕的大型兩棲動物,具有扁平的頭部,屬於離片椎類怪螈科,生存於早石二疊紀的北美。
怪螈屬 | |
---|---|
鋸齒怪螈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目: | †離片椎目 Temnospondyli |
科: | †怪螈科 Zatracheidae |
屬: | †怪螈屬 Zatrachys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1878 |
模式種 | |
†鋸齒怪螈Z. serratus 愛德華·德林克·科普, 1878
|
研究歷史
怪螈由美國古生物學家愛德華·德林克·科普於1878年命名,模式種為「鋸齒怪螈」(Zatrachys serratus),發現有來自早二疊紀德克薩斯州的部分頭骨。[1]更多材料來自於早二疊紀新墨西哥州[2][3]與俄克拉何馬州。[4]米歇爾等(2007)描述了屬於鋸齒怪螈的樣本,這些樣本來自於晚石炭紀至早二疊紀的西弗吉尼亞州,這也是怪螈屬在石炭紀唯一的化石記錄。[5][6] 「小眼怪螈」(Zatrachys microphthalmus)現在被認為屬於粗面螈屬(Dasyceps).
解剖學
和其他怪螈科物種一樣,怪螈屬很容易根據其口部寬大的開口即鼻間囟(internarial fontanelle)或窗孔(fenestra)辨認,在怪螈科的三個屬里,該屬是開口最大的,完全分開了鼻骨並半分開額骨,使其成為該屬的獨有特徵。另一個使該屬不和其他物種混淆的特徵是其顱後(上頜骨和方軛骨)的棘刺狀突起,下顎上的突起和脊,與耳切跡相鄰的顳上角,細長的扁平角和短的頂骨后角,與齶骨和犁骨接觸,完全包圍齶骨上的後鼻孔,以及U形的顱骨輪廓,介於其近親糙首螈屬Dasyceps(呈延長狀)與棘孔螈屬Acanthostomatops(寬且呈拋物線形)之間。 儘管有許多顱後標本被歸類於該屬,但其中的大部分都在後來被重新分類到其他的離片椎類物種,如「十字怪螈Zatrachys crucifer」(該種後來被分為盾螈屬Aspidosaurus)[7];或被錯誤保存時過於靠近而被分給鋸齒怪螈材料,如扁豪豬螈屬。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