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張之萬(1811年—1897年),字子青,號鑾坡,清朝狀元,政治人物。直隸南皮縣(今屬河北省)人。為官數十年,官至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卒謚文達。
張之萬 | |
---|---|
大清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管理吏部事務軍機大臣贈太保 | |
籍貫 | 直隸省南皮縣南街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子青,號鑾坡 |
諡號 | 文達 |
出生 | 嘉慶十六年(1811年) 直隸省南皮縣 |
逝世 |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86歲) 直隸省南皮縣 |
墓葬 | 南皮縣雙廟北,已毀 |
親屬 | (從弟)張之洞 (祖父)張廷琛 (孫子)張公驌 |
出身 | |
經歷 | |
|
張之萬生於嘉慶十六年(1811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科拔貢,十九年(1839年)以七品京官分刑部學習行走,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舉人,二十七年(1847年)中試丁未科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出任湖北鄉試副考官。咸豐二年(1852年),出督河南學政。太平軍北伐攻克歸德,進逼開封,之萬上言防剿事宜,多被采納。不久,之萬被召還京師,教授鍾郡王讀書。由侍讀累遷內閣學士。同治元年(1862年),擢升禮部侍郎,兼署工部。
河南州縣因「苛派擅殺」而被御史劉毓楠奏劾,朝廷命之萬前往考察,證明屬實,巡撫鄭元善等人被處分,由之萬代理巡撫職務。此後盡力鎮壓捻軍。同治四年(1865年),改任河道總督。僧格林沁在曹州戰死,之萬也被牽連,革職留任。同治五年(1866年),移漕運總督。同治六年(1867年),淮軍在揚州捕獲捻軍首領賴文光,東捻軍被剿滅。之萬被賜花翎、頭品頂戴。同治七年(1868年),圍剿西捻軍得勝。同治九年(1870年),調任江蘇巡撫(期間居於蘇州拙政園,並在園中設立「八旗奉直會館」),次年遷閩浙總督,同年即因母老乞求歸養。
光緒八年(1882年),張之萬被起用為兵部尚書,調刑部。光緒十年(1884年),入軍機處,兼署吏部,充任上書房總師傅、協辦大學士。光緒十五年(1889年),授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甲午戰爭事起,之萬罷退。又二年,因病致仕。光緒二十二年(1897年)卒,贈太保,諡文達,入祀賢良祠。[1]
從弟張之洞,晚清洋務名臣。有三子:張嘉蔭(字同叔)官大理評事,善書畫。其女張崇符適李焜瀛,另一女張氏嫁李國傑; 張瑞蔭(字蘭浦),官刑部郎中、監察御史;另一子張同蔭。 孫張奎正,張元驥 ,張星驥,張公驌等。
著《張文達公遺集》,與許彭壽等編纂《治平寶鑒》。工詩詞,善書畫,山水畫與戴熙齊名,有「南戴北張」之稱。居住在拙政園時,畫《吳園圖十二冊》(江蘇按察使李鴻裔題詩,載李鴻裔《蘇鄰遺詩》)。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