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克林大橋(英語:Brooklyn Bridge),原稱為紐約與布魯克林大橋(英語:New York and Brooklyn Bridge)或東河大橋(英語:East River Bridge),是一座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的混合型斜拉/懸索橋,該橋樑跨越東河,連接曼哈頓布魯克林兩個行政區。該橋於1883年5月24日啟用,是東河上的第一座固定橋。同時也是當時全球最長的懸索橋,主跨長度為1595.5英尺(486.3公尺),橋面高於平均高水位127英尺(38.7公尺)。

Quick Facts 布魯克林大橋, 座標 ...
布魯克林大橋
Thumb
2009年的布魯克林大橋
座標40.7057°N 73.9964°W / 40.7057; -73.9964
承載5條車道(僅供汽車使用)
高架鐵路(直到1944年)
有軌電車(直到1950年)
行人和自行車
跨越東河
地點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市政中心曼哈頓;– 丹波區/布魯克林高地, 布魯克林區)
維護單位紐約市交通局英語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編號英語National Bridge Inventory22400119[1]
設計參數
橋型懸索橋/斜拉橋
全長6,016英尺(1,833.7米;1.1 mi)[註 1]
寬度85英尺(25.9米)[5][6][8]
高度272英尺(82.9米) (塔)[3]
最大跨度1,595.5英尺(486.3米)[5][6][8]
橋下淨空高於平均高水位127英尺(38.7米)[9]
歷史
設計師約翰·奧古斯塔斯·羅布林英語John Augustus Roebling
施工單位紐約大橋公司
開通日1883年5月24日,​141年前​(1883-May-24[10]
統計
日交通量121,930 (2019)[11]
通行費雙向免費
布魯克林大橋
建於1869-1883年
建築風格哥德復興式建築
NRHP編號66000523
NYCL No.0098
重要日期
NRHP收錄1966年10月15日[12]
指定NHL1964年1月29日[13]
指定NYCL1967年8月24日[2]
地圖
Thumb
Close

在19世紀初期,曾有提出建造一座連接曼哈頓和布魯克林的橋的建議,最終這一提議促成由約翰·奧古斯塔斯·羅布林英語John Augustus Roebling設計的布魯克林大橋。該橋的首席工程師由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英語Washington_Roebling擔任,他的妻子艾米莉·沃倫·羅布林英語Emily_Warren_Roebling也提供了協助。橋樑的建設工程始於1870年,由控制著坦慕尼協會的紐約橋樑公司負責監督。然而,由於許多爭議和設計的創新性,該項目的興建共耗時長達13年。並在啟用以來經歷了多次改建,曾用於運載馬車和高架鐵路,1950年,為了應對不斷紐約市增加的交通流量,東河上還建造了其他橋樑和隧道。由於橋體逐漸劣化,大橋後在1950年代、1980年代和2010年代進行了數次翻新。橋樑的名字「布魯克林」則源於1867年1月25日寫給《布魯克林鷹報》的一封信中提及,並於1915年正式取名。[14]

當代,布魯克林大橋是連接曼哈頓島長島的四座免費通行車輛橋樑中最南端的一座,其北邊則設有曼哈頓大橋威廉斯堡橋昆斯博羅橋。大橋現在允許乘客車輛、行人和自行車通行。而自啟用以來,布魯克林大橋一直是該城市最主要的旅遊景點及天際線,並成為紐約市的象徵。多年來,該橋曾被用於舉辦各種特技表演和活動,並發生了幾起犯罪和襲擊事件。也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地標[13][15]、紐約市地標和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16]等榮譽。

歷史

設計與建造

Thumb
1877年的布魯克林大橋畫像

布魯克林大橋是由一位德國出生的美國土木工程師約翰·奧古斯塔斯·羅布林英語John Augustus Roebling所設計的,他擁有多年建造懸索橋的經驗,而布魯克林大橋也將會是他的傑作之一。

不幸的是,在1869年7月6日,當羅布林前往布魯克林塔的地點勘察時,一艘渡輪撞上了碼頭,使羅布林腳部受傷,不得不截掉部分腳趾。然而羅布林拒絕接受醫生的治療,結果患上破傷風,並在同年7月22日逝世,大橋由他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英語Washington Roebling負責,擔任首席工程師一職。[17]由於老羅布林的逝世引起很大迴響,投資者紛紛退出,並質疑沒有經驗的小羅布林是否有能力勝任造橋一事,但他們都最終被小羅布林說服。

橋塔開始建造時,先在東河裡放入兩隻巨大的沉箱,然後在沉箱上建造橋塔,直至沉箱沉入河底。接着向沉箱中注入壓縮空氣,以便讓工人進入沉箱清理河底沉積物,直至沉箱完全沉入基岩。整座橋的重量就壓在深入沉積物的沉箱上面。[18]

布魯克林大橋於1870年1月3日正式破土動工。然而之後很多工人患上了減壓症[19]當時並不清楚這種疾病,最開始工程內部的醫師安德魯·史密斯稱之為「沉箱病」:工人在充有壓縮空氣的沉箱中工作,覺得很辛苦,嚴重的會造成癱瘓,甚至死亡。[20][21]動工後不久,小羅布林也患上減壓症而癱瘓。[22]因為身體狀況不佳,所以小羅布林不能再親自監督大橋的建造工作。

因此,小羅布林決定在他的公寓裡指導整個建設工程,並重新設計沉箱等器械。在這個過程中,他得到了妻子艾米麗·沃倫·羅布林英語Emily Warren Roebling的幫助,她以書面的形式在丈夫和施工隊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23]在丈夫的引導下,她學習了高等數學、學會了計算懸鏈線,了解了不同材料的強度,大橋的設計規格,以及繩索施工的細節。[24][25][26]接下來的11年中,她都在協助小羅布林完成大橋建設的監督工作。

要建造大橋,首先要把兩座橋塔的基岩沉入河床。小羅布林計劃用每個長160英尺、寬100英尺的密封式沉箱,橋塔的重量會將沉箱埋到泥土與石塊當中,再在沉箱的內部打入壓縮空氣令水不能進入,而上面的花崗岩的重量會使得沉箱往入深入泥裡,再灌入水泥製成實心的基岩。很快地,小羅布林又遇到一個大問題,工人們遇上了一塊大石頭,可能需要動用炸藥,如果爆炸時出現少許錯誤,可能會破壞沉箱,事情進行得很順利,沉箱沒有損壞。在灌入水泥之前,地面上的工人犯了一個無心的大錯,讓沉箱裡的壓縮空氣湧上地面,幸好沒有人傷亡,隨後也完成了基岩,準備豎立第一座橋塔,而另一邊的工人亦開始沉箱作業。由於近紐約的基岩深度達160英尺,但在未到達160英尺之前,已經有工人死亡,再加上深度越深,工人可工作的時數越少,於是小羅布林決定不再深入160英尺。如果他錯了,橋塔可能會歪斜甚至倒塌,而他將要負起責任。在曼哈頓那一邊的橋塔施工現場,沉箱下的鐵探頭發現基岩的位置比預想的還要深,考慮到減壓症的風險,小羅布林當即暫停了建設工作。隨後,他確認了基岩上覆蓋的9米(30英尺)底土足夠堅固,可以支撐塔底,才恢復工程建設。[27]

雖然嚴格來說布魯克林大橋是懸索橋[28],但也融合了斜拉橋的設計。橋塔材質為石灰岩花崗岩羅森代爾水泥英語Rosendale cement。石灰岩開採自紐約州艾塞克斯縣克拉克採石場英語Ligonier Point Historic District[29]。根據與Bodwell花崗岩公司的合同,花崗岩是在緬因州的韋納爾黑文(Vinalhaven)島上開採加工的,然後由大篷車送至紐約州。[30]

兩座橋塔建成之後,主鋼索要從一邊拉到另一邊,然後把巨大的鋼索一股一股地纏繞穿越東河。在穿越過程當中,其中一股斷了,原因是用了劣質鋼索,最後,鋼索的承包工作回到小羅布林公司手上。

Thumb
從曼哈頓島看布魯克林大橋的塔樓

大橋的最大跨度為1,595英尺6英寸(486.3米),建設共花費1550萬美元(此為按1883年的美元計算,如按今日美元計算約NaN美元),共有27人在建造過程中喪生。[31]

1972年的書籍《偉大的橋》(The Great Bridge,David McCullough著)[23]和1981年的電影《布魯克林大橋英語Brooklyn Bridge (film)》中,詳細講述了大橋的建設過程。[32]電影內容主要來源於書籍,且書籍作者McCullough在電影中任旁白。[33]BBC的實況戲劇系列《工業世界的七大奇蹟》中,對此也有所描述。

啟用

托馬斯·愛迪生公司英語Thomas A. Edison, Inc.:"New Brooklyn to New York Via Brooklyn Bridge"(布魯克林到紐約的新道路:布魯克林大橋),1899年
Thumb
報紙頭條宣布大橋通車

布魯克林大橋於1883年5月24日通車。幾千人參加了啟用典禮,許多船隻也來到東灣。時任美國總統切斯特·艾倫·阿瑟及紐約市市長富蘭克林·埃德森英語Franklin Edson在禮炮聲中走過大橋,在布魯克林一側的塔樓與布魯克林市市長塞斯·洛會合。[34]典禮後,總統阿瑟來到小羅布林家中,跟他會面並握手。小羅布林當時已無法參加典禮(事實上也極少再去工地),但在大橋開放當天,他在家中舉行了慶祝晚宴。接下來還有樂隊演奏、船隻禮炮、煙火表演的慶祝活動。[35]

布魯克林大橋是當時曼哈頓和布魯克林間唯一的陸上通道。當天,共有1,800輛車和150,300人穿過布魯克林大橋。艾米莉·沃倫·羅布林是第一個走過大橋的人。1883年5月30日,也即大橋開放後的第六天,有流言說大橋即將倒塌,流言引致了一場踩踏事故,至少12人死亡。[36]1884年5月17日,費尼爾斯·泰勒·巴納姆帶領大象金寶等21隻大象,在布魯克林大橋上遊行檢閱,由此打消了人們對於布魯克林大橋穩固性的顧慮。[37][38][39][40]

在當時和未來的幾年中,布魯克林大橋是世界上主跨最長的懸索橋,比此前任何一座懸索橋都要長50%,因此成為地標。自1980年代起,大橋上夜晚會有泛光照明,以突顯建築特色。大橋採用新哥特式建築的風格,通道上方標誌性的尖拱貫穿塔樓。大橋的漆彩是「布魯克林大橋棕」和「銀」,但有說法稱最開始的漆彩是「羅林斯紅」。[41]

大橋建造時,橋梁建築中的空氣動力學還未得到發展。原先的塔科馬海峽吊橋英語Tacoma Narrows Bridge (1940)於1940年坍塌後,橋梁才陸續於1950年代開始進行風洞測試。所以,支撐橋面的桁架結構本身就不易出現空氣動力學問題實屬大幸。小羅布林設計的橋梁及桁架系統比他認為所需的穩固程度還要穩固六倍(小羅布林最初設定的工程餘量是所需強度的三倍,但在施工期間於夜間視察工地時,發現有承包商試圖將訂購的高強度鋼索運出,更換為同直徑但較廉價的普通產品,以賺取差價。因此小羅布林在施工同期變更設計,將部分鋼結構件的工程餘量提高至六倍)。因此,在同時期的許多大橋紛紛消失在歷史中並被替代的時候,布魯克林大橋仍然安如磐石。

大橋建成初時,主要是供人們步行或騎馬渡過東河之用,後期加設了電車專用的路軌,到了1950年,大橋需要重修,加設六條供車輛用的行車線,而電車亦在重修時期暫停服務。

修繕

繼2007年,明尼阿波利斯的I-35W密西西比河大橋坍塌後,公眾開始注意美國各大橋的安全狀況。據報導,布魯克林大橋坡道的狀況在檢查中被評級為「差」。[42]紐約交通部發言人表示,大橋當時的狀況並不一定危險,但既然被評為差就要修繕。耗費5.08億美元的坡道修繕工程於2010年動工,而整座大橋的修繕則於2011年春季開始,原本計劃於2014年竣工,[43]但後來延期至2015年4月。[44]

Thumb
布魯克林大橋重修中

修繕工程中,兩條入口坡道從一條車道拓寬為兩條車道,位於約克街上方278號州際公路英語Interstate 278東行方向的布魯克林-皇后區高速公路段限高將會增加,生鏽的欄杆和安全護欄會進行大規模更換,路面也將翻新。[45]由於施工的緣故,道路封閉及繞道將持續四年。[46]

2016年8月大橋修繕完成後,紐約市交通運輸部英語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宣布將花費7個月,耗資37萬美元以研判大橋是否能支持上層自行車道和人行道的拓寬。2016年大橋平均每個工作日有1萬名行人和3500輛自行車通過。[47]2017年5月,布魯克林一側的行人入口已開始修繕。[48]

重要事件

Thumb
布魯克林大橋曼哈頓一側塔樓上的標牌
Thumb
從塔樓俯瞰
Thumb
曼哈頓一側坡道
  • 1915年,紐約市政府正式將大橋命名為布魯克林大橋[49],這一名稱最早在1867年一月讀者致《布魯克林鷹報》的信中出現。[50]
  • 1919年,特南特·佩西英語Giorgio Pessi駕駛世界最大飛機之一卡普羅尼Ca.5英語Caproni Ca.5從橋底飛過。[51]
  • 1964年,自開通後就成為紐約市標誌性建築物的布魯克林大橋成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13][52][53]
  • 1972年,大橋入選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16]
  • 1983年5月24日,大橋建成一百周年,時任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帶領着一群遊行車隊駛過大橋。一群艦隊也來到港口檢閱,由古奇煙花公司英語Grucci Fireworks燃放的煙火照亮了大橋上方的夜空。[54]布魯克林博物館展出了一些原先為大橋的建設所作的畫作,其中有華盛頓·羅布林的親手作品。Inc.雜誌英語Inc. (magazine)將媒體對百年紀念活動的報導稱為「1983年的成功公關」。[55]
  • 1993年6月,蒂埃里·德沃英語Thierry Devaux在對大橋的金屬結構進行了13次勘察後,在一個登山嚮導的幫助下於東河上方靠近布魯克林一側的橋墩的地方(非法)表演了八次蹦極[56]
  • 1994年3月1日英語1994 Brooklyn Bridge shooting,黎巴嫩籍移民拉希德·巴茲(Rashid Baz)在橋上朝載有恰巴德猶太教正統派運動成員的一輛麵包車開火,射傷一位16歲學生阿里·哈伯斯塔姆(Ari Halberstam)及三位行人。[57]阿里·哈伯斯塔姆五天後因傷死去。拉希德·巴茲此舉顯然是在為1994年2月25日發生的易卜拉欣大慘案中被殺的29位穆斯林復仇。他最終以謀殺罪被判監141年(相當於無期徒刑)。此謀殺案原先歸因為路怒症,但美國司法部於2000年將其重新定性為恐怖襲擊。大橋曼哈頓一側的入口坡道則命名為「阿里·哈伯斯塔姆紀念坡道」以緬懷死者。[58]
  • 2003年,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監聽基地組織武裝分子電話內容及審問,阻止了一場用噴燈割斷大橋繩索的陰謀。這起事件中,卡車司機法里斯英語Iyman Faris因向基地組織提供物質援助而被判監20年。[59]
  • 2006年,城市務工人員在曼哈頓一側的塔樓中發現冷戰時期留下的地堡。地堡中還存留着為防蘇聯核打擊準備的應急救援物資。[60]
  • 2008年5月24日是布魯克林大橋建成125週年,在22日開始有一連五天的慶祝活動。[61]
  • 2011年10月1日,占領華爾街行動中,超過700名示威者試圖遊行穿過大橋,遭到拘捕。[62]
  • 2014年7月22日早間,有人發現橋上兩座塔樓頂端的美國國旗換成漂白過的美國國旗。據信,作案的幾個人當時遮住照亮旗幟的燈光,然後沿着懸索爬上了塔樓。此事件的動機尚未得到確認,但有跡象表明白旗是為了象徵投降。[63][64][65]警方查看了監控錄像並比對DNA,截至2014年8月1日,共確認了9名「嫌疑人」,而可能的動機則是大麻激進主義。[66]2014年8月12日,兩名柏林藝術家米沙·萊因考夫(Mischa Leinkauf)和馬蒂亞斯·韋姆克(Matthias Wermke)聲稱為此事及其引起的恐慌負責。兩人稱旗幟是為了慶祝「公共空間之美」以及紀念大橋的設計者約翰·羅布林英語John Augustus Roebling[67][68][69]

歷史上也有過幾位著名的跳橋者。第一個從大橋上跳下的人是羅伯特·埃米特·奧德隆英語Robert Emmet Odlum,他於1885年5月19日跳橋,是女權積極分子夏洛特·奧德隆·史密斯英語Charlotte Odlum Smith的兄弟。[70][71]他撞向水面後不久便因內傷而死。[72]史蒂夫·布羅迪英語Steve Brodie (bridge jumper)則是最有名的跳橋者,或說是自稱的跳橋者(1886年)。漫畫家奧托·埃佩爾斯英語Otto Eppers1910年跳橋但得以生還,後因自殺未遂受審並無罪釋放。[73]

大橋全景

Thumb
1896年
Thumb
2008年
Thumb
2017年,背景為曼哈頓下城

取景

布魯克林大橋常做為電影取景地,如:《布魯克林奇遇英語It Happened in Brooklyn》、《四海兄弟》(但其海報上經典場景則實為取自曼哈頓大橋)、《被俘的女人英語Captive Women》、《第五元素》、《彗星撞地球》、《酷斯拉》、《餘震:紐約大地震英語Aftershock: Earthquake in New York》、《紐約黑幫》、《我是傳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科洛弗檔案》、《生人迴避2英語Zombi 2》、《周末夜狂熱》、《奧麗華歷險記》、《曼哈頓奇緣》、《舞力全開3D》、《穿越時空愛上你》、《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秋天的童話》、《破產姐妹》等等。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