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隋朝時設置的

開皇九年(589年)改南豫州置,治所宣城縣(今安徽省宣城市)。大業初改為宣城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復為州,武德九年(626年),丹楊、溧水、溧陽等地改隸屬宣州[1]天寶元年(742年)又改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宣州。戶十二萬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萬四千九百八十五。下轄八縣:宣城縣、當塗縣涇縣廣德縣南陵縣太平縣寧國縣旌德縣。唐時轄境相當今安徽省長江以南,黃山九華山以北地區及江蘇省溧水溧陽等縣地。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為寧國府。唐朝以後,以產宣紙著名。

行政區劃

唐朝

More information 縣名, 現在地名 ...
縣名 現在地名 簡介 備註
宣城縣 安徽省宣城市 望。武德三年,析置懷安縣,六年省。東十六里有德政陂,引渠溉田二百頃,大曆二年,觀察使陳少游置;有敬亭山。
當塗縣 安徽省當塗縣 緊。武德三年以縣置南豫州,八年州廢,來屬。貞觀元年省丹陽縣入焉。乾元元年隸昇州上元二年復來屬。有神武山。有採石戍。有銅,有鐵。
涇縣 安徽省涇縣 緊。武德三年以縣置南徐州,尋更名猷州,並置南陽縣安吳縣。八年州廢,省南陽、安吳二縣,以涇縣來屬。
廣德縣 安徽省廣德市 緊。本綏安縣。武德三年以縣置桃州,並置桐陳縣懷德縣。七年州廢,省桐陳、懷德,以綏安縣來屬。至德二載更名。有橫山。
南陵縣 安徽省南陵縣 望。武德四年隸池州,州廢來屬。後析置義安縣,又廢義安縣為銅官冶。利國山有銅,有鐵;鳳凰山有銀。有大農陂,溉田千頃,元和四年,寧國令范某因廢陂置,為石堰三百步,水所及者六十里;有永豐陂,在青弋江中,咸通五年置。有鵲頭鎮兵。有梅根、宛陵二監錢官。
太平縣 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仙源鎮 上。天寶十一載析當塗縣、涇縣置,大曆中省,永泰中復置。
寧國縣 安徽省寧國市竹峰街道郭家塔 緊。武德三年析宣城縣置,六年省,天寶三載析宣城縣、當塗縣復置。有銀。
旌德縣 安徽省旌德縣旌陽鎮 上。寶應二年析太平縣置。
Close
More information 唐朝宣州轄縣 ...
唐朝宣州轄縣
618年 宣城縣綏安縣涇縣南陵縣[2]秋浦縣[3](新設寧國縣[4]
620年 宣城縣寧國縣南陵縣秋浦縣(新設懷安縣[5]涇縣改屬南徐州綏安縣改屬桃州
621年 宣城縣寧國縣懷安縣南陵縣秋浦縣改屬池州
624年 宣城縣綏安縣來屬,廢除寧國縣懷安縣
625年 宣城縣綏安縣涇縣[6]當塗縣來屬)
626年 宣城縣綏安縣涇縣當塗縣丹陽縣[7]溧水縣溧陽縣[8]來屬)
627年 宣城縣綏安縣涇縣當塗縣溧水縣溧陽縣南陵縣秋浦縣來屬,廢除丹陽縣
627年 宣城縣綏安縣涇縣當塗縣溧水縣溧陽縣南陵縣[9]秋浦縣
742年 宣城縣綏安縣涇縣當塗縣溧水縣溧陽縣南陵縣秋浦縣(新設青陽縣[10]
744年 宣城縣綏安縣涇縣當塗縣溧水縣溧陽縣南陵縣秋浦縣青陽縣(再設寧國縣
752年 宣城縣綏安縣涇縣當塗縣溧水縣溧陽縣南陵縣秋浦縣青陽縣寧國縣(新設太平縣[11]
757年 宣城縣綏安縣(改為廣德縣)、涇縣溧陽縣南陵縣秋浦縣青陽縣寧國縣太平縣溧水縣當塗縣改屬江寧郡
758年 宣城縣廣德縣涇縣南陵縣秋浦縣青陽縣寧國縣太平縣溧陽縣改屬昇州
762年 宣城縣廣德縣涇縣南陵縣秋浦縣青陽縣寧國縣太平縣溧水縣溧陽縣當塗縣來屬)
763年 宣城縣廣德縣涇縣南陵縣秋浦縣青陽縣寧國縣太平縣溧水縣溧陽縣當塗縣(新設旌德縣[12]
765年 宣城縣廣德縣涇縣青陽縣寧國縣溧水縣溧陽縣當塗縣旌德縣南陵縣秋浦縣改屬池州,廢除太平縣
766年 宣城縣廣德縣涇縣青陽縣寧國縣溧水縣溧陽縣當塗縣旌德縣(再設太平縣
887年 宣城縣廣德縣涇縣青陽縣寧國縣當塗縣旌德縣太平縣溧水縣溧陽縣改屬昇州
888年 宣城縣廣德縣涇縣青陽縣寧國縣當塗縣旌德縣太平縣(再設義安縣[13]
892年 宣城縣廣德縣涇縣青陽縣寧國縣當塗縣旌德縣太平縣(廢除義安縣
Close

刺史

唐朝宣州刺史
  • 左難當(624年)
  • 尉遲敬德(637年)
  • 李義本(貞觀年間)
  • 周和舉(貞觀年間)
  • 李文暕(貞觀年間)
  • 李元曉(653年)
  • 李某(657年之前)
  • 李熲(唐高宗時)
  • 李沖寂(唐高宗時)
  • 陶大舉(683年—688年)
  • 魏正見(695年)
  • 楊元琰(證聖前後)
  • 張知謇(長安年間)
  • 李宏(武周時)
  • 楊元禕(開元初年)
  • 長孫元翼(開元年間)
  • 霍廷玉(720年—722年)
  • 豆盧靈昭(開元年間)
  • 姚昌潤(開元年間)
  • 崔瑤(開元年間)
  • 裴耀卿(726年—730年)
  • 馬元慶(開元年間)
  • 桓臣范(開元後期)
  • 班景倩(733年—735年)
  • 竹承構(735年—737年)
  • 裴敦復(開元末年)
  • 宣城郡太守
  • 李行穆(758年)
  • 鄭炅之(759年—761年)
  • 宗犀(760年)
  • 季廣琛(761年—765年)
  • 殷日用(765年)
  • 李佚(766年)
  • 陳少游(766年—770年)
  • 崔昭(770年—776年)
  • 薛邕(776年—779年)
  • 裴胄(779年)
  • 王沔(780年)
  • 元亘(781年—782年)
  • 盧復(783年—784年)
  • 孫會(784年)
  • 皇甫政(786年—787年)
  • 劉贊(787年—796年)
  • 崔衍(796年—805年)
  • 穆贊(805年)
  • 路應(805年—809年)
  • 盧坦(809年—810年)
  • 房式(810年—812年)
  • 范傳正(812年—816年)
  • 王遂(816年—818年)
  • 竇易直(818年—819年)
  • 元錫(819年—820年)
  • 令狐楚(820年)
  • 元錫(820年—821年)
  • 許季同(約822年、823年)
  • 崔群(823年—827年)
  • 於敖(827年—830年)
  • 沈傳師(830年—833年)
  • 裴誼(833年)
  • 陸亘(833年—834年)
  • 王質(834年—836年)
  • 崔鄲(837年—839年)
  • 崔龜從(839年—844年)
  • 韋溫(844年—845年)
  • 高元裕(845年—847年)
  • 裴休(848年—849年)
  • 裴諗(849年—851年)
  • 孔溫業(851年—854年)
  • 崔璵(854年—856年)
  • 鄭薰(856年—858年)
  • 崔鉉(858年,遙領)
  • 溫璋(858年—861年)
  • 崔瑄(咸通初年)
  • 崔准(861年—862年)
  • 李當(862年—865年)
  • 杜宣猷(865年—866年)
  • 楊收(866年—867年)
  • 裴璩(868年—869年)
  • 趙騭(870年)
  • 獨孤霖(871年—872年)
  • 李璋(872年—873年)
  • 崔寓(873年—877年)
  • 王凝(877年—878年)
  • 崔玹(878年—879年)
  • 裴虔餘(880年—882年)
  • 竇潏(882年)
  • 秦彥(882年—887年)
  • 陳珮(887年,未任)
  • 趙鍠(887年—889年)
  • 楊行密(889年—892年)
  • 田頵(892年—903年)
  • 台濛(903年—904年)
  • 楊渥(904年—905年)
  • 王茂章(905年—906年)
  • 李遇(906年—912年)
  • 刁緬
  • 劉銛
  • 袁某
  • 韋宥
  • 楊元最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