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宗教导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宗師一詞最早出自《莊子 大宗師》,「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師」意思是最值得敬仰的、尊崇的老師,也就是「道」,意為開創、傳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師,簡稱大師、宗師。對應在印度教和佛教教內的稱呼是上師(梵語:गुरु,羅馬化:guru),又譯為古魯、咕嚕、師、上師、道師,意為教師或導師,指在某個領域中具備深厚知識、經驗,可指導方向,教育他人的大師。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5月26日) |
這個詞經常被當成宗教性術語來使用。在道教、儒教、儒家、武術流派中,經常被用以尊稱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在印度教及錫克教中,指引你靈性發展的宗教導師都被稱為上師。在藏傳佛教中也經常使用這個稱號,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對上師的一種尊稱。藏語中的喇嘛對應到梵文的上師。密宗僧侶常把傳授自己祕法或儀軌的上師,尊稱為阿闍梨。
宗師一詞最早出自《莊子 大宗師》,「宗」指敬仰、尊崇,「大宗師」意思是最值得敬仰、尊崇的老師,也就是「道」,意為開創、傳授道理,有成就又受人尊崇的老師。莊子認為自然和人是渾一的,人的生死變化是沒有什麼區別的,因而他主張清心寂神,離形去智,忘卻生死,順應自然大道。 《大宗師》全文可以分為九個部分。第一部分至「是之謂真人」,虛擬一理想中的「真人」,「真人」能做到「天」、「人」不分,因而「真人」能做到「無人」、「無我」。「真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的形象化。第二部分至「而比於列星」,從描寫「真人」逐步轉為述說「道」,只有「真人」才能體察「道」,而「道」是「無為無形」而又永存的,因而體察「道」就必須「無人」、「無我」。這兩段是全文論述的主體。第三部分至「參寥聞之疑始」,討論體察「道」的方法和進程。第四部分至「蘧然覺」,說明人的死生存亡實為一體,無法逃避,因而應「安時而處順」。第五部分至「天之小人也」,進一步討論人的死和生,指出死和生都是「氣」的變化,是自然的現象,因而應「相忘以生,無所終窮」,只有這樣精神才會超脫物外。第六部分至「乃入於寥天一」,說明人的軀體有了變化而人的精神卻不會死,安於自然、忘卻死亡,便進入「道」的境界而與自然合成一體。第七部分至「此所游已」,批判世俗的仁義和是非觀念,指出世俗價值是對人的精神摧殘。第八部分至「丘也請從而後也」,論述「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是進入「道」的境界的方法。餘下為第九部分,說明一切都由「命」所安排,即非人為之力所安排。
印度教的虔信派十分重視上師。印度教中一些瑜伽因為有危險性,一定要上師指導下才可學。
上師也是錫克教的核心,沒有上師指導任何修行也不得成就。
佛教密宗中,上師的概念是至高無上的,是教授精神和宗教知識的老師,佛陀被稱為Lokagaru,意思是「世界的老師」。
在密宗教義中,密宗的修持需要上師灌頂和指導,反之則不得成就。上師與弟子結下師徒關係以後,就是生生世世的,直到弟子成佛為止。在密續中,上師等同於佛陀,他的指示永遠不應該被違反。
在藏傳密宗中,上師的地位比所有護法神也高(被稱為金剛上師),他是佛,法,僧的具體示現。
在大乘佛教中,佛陀的一個術語是 Bhaisajya guru,指的是「醫學大師」,或「用他的教義中的藥物治癒眾生痛苦的醫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