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四帝共治制(英語:Tetrarchy)是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在293年創立的一個治理模式。由於他看出羅馬帝國過去兩、三百年間世襲制度的缺點,整個國家積弱不振,甚至引發空前絕後的三世紀危機,於是他大規模地將全國的政治體制整個翻轉,即廢除了帝位世襲及君王獨裁的制度,創新一個四帝共治制的治理模式:兩位最高級的領導人(或稱正帝)任職為奧古斯都及兩位次級領導人(或稱副帝)任職為凱撒,即全境共有四位領導人去分治東、西羅馬帝國。而奧古斯都的任期是有期限的,屆滿後得自動退位由統帥繼任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4月16日) |
第一階段,戴克里先將馬克西米安指定為共治皇帝——首先在285年為凱撒(副皇帝),隨後在286年晉升為奧古斯都。戴克里先負責帝國東部地區的事務,而馬克西米安負責西部地區。293年,戴克里先認為需要關注更多公民和軍事問題,因此在馬克西米安的同意下,他通過任命兩名凱撒——伽列里烏斯和君士坦提烏斯一世。
305年,兩個奧古斯都共同退位,君士坦提烏斯和伽列里烏斯升為奧古斯都。 他們又任命了兩個新的凱撒——塞維魯二世和馬克西米努斯,從而創建了第二階段的四帝共治。
前任: 三世紀危機 |
四帝共治 公元293年-公元313年 |
繼任: 君士坦丁王朝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