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白斑(英語:Leukoplakia,又可稱口腔白斑症)通常是指一種緊附於口腔黏膜上發生的白色斑塊的症狀,且和口腔癌的形成有所關連[1][2]。發生斑塊的傷口周圍形狀通常不規則,且其外觀有可能隨時間發展而變化[1][3]。 此處的白斑一般指發生於口腔中的病狀,但類似症狀有時也可能發生於尿道消化系統的周圍。 [4][5][6]

Quick Facts 口腔白斑, 又稱 ...
口腔白斑
又稱口腔白斑症
Thumb
口腔內側的症狀
症狀不固定外形, 附著於口腔黏膜表面的白色薄塊[1][2][3]
併發症鱗狀細胞癌 [1]
起病年齡三十歲以上[1]
病因不明[3]
風險因素吸菸、過量飲酒、嚼檳榔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耳鼻喉科, 牙醫學
ICD-11DA01.00
ICD-10K13.2、​N48.0、​N88.0、​N89.4、​N90.4
DiseasesDB7438
MedlinePlus001046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Close

醫學上導致口腔白斑發生的實際的原因如今尚未完全判明[3];可能導致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過度飲酒或是嚼檳榔[1][7]。白斑被認為是一種可能演變至癌症發生的組織變異現象。癌症的發生機率與組織變異的類型有所關連;約15%的區域性白斑或70-100%的增值性白斑症狀有發展為鱗狀細胞癌的可能。[1]

一般常見的治療措施依照症狀的類型而有所不同;若異常的組織由外觀可見,或範圍尚未擴大,一般可由外科手術移除;其他情況下,三至六個月的追蹤時間應為充足。[1]通常患者會被建議停止抽菸或控制飲酒量;[8]一般情況下約半數的病狀能夠經由減少吸菸來控制[2] ;若持續吸菸,約三分之二的白斑症狀可能會持續加重。[3]白斑症的發生機率通常與年齡成正比;多數發生的患者年齡為30歲以上;70歲以上的男性發生此症狀的機率最高可達8%。 [3]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