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

俄羅斯聯邦併吞克里米亞指的是俄羅斯於2014年2月20日至3月18日入侵烏克蘭,占領並徑自宣布吞併克里米亞半島,以及其後在烏克蘭東南方的行動所引發的一連串政治風波。俄羅斯政府佔領後旋即建立克里米亞聯邦管區並下設兩個聯邦主體——克里米亞共和國塞瓦斯托波爾[30]。該事件隨後因小綠人占領烏克蘭東部兩州首府而引爆了更為血腥慘烈的頓巴斯戰爭[31],同時也是持續至今已近10年的烏俄戰爭之開端。

Quick Facts 克里米亞吞併, 日期 ...
克里米亞吞併
俄烏戰爭烏克蘭危機的一部分

  •    克里米亞共和國
  •    俄羅斯
  •    烏克蘭
日期2014年2月20日-2014年3月18日[1]
地點
結果
參戰方
 俄羅斯  烏克蘭
兵力

示威者

志願軍[13][15]

  • 5,000人(塞瓦斯托波)
  • 1,700人(辛菲洛普)

俄羅斯軍隊

  • 20,000-30,000人[16]

本地俄裔烏克蘭軍人

示威者

  • 4,000-10,000人 (辛菲洛普)[18][19]

烏克蘭武裝力量

  • 5,000-22,000人[20][21]
  • 40,000名後備軍,部分動員(克里米亞外面)[22]
傷亡與損失
1名克里米亞自衛部隊隊員被殺[23]

2名士兵被殺[24]

60-80人被拘留[25]
3名示威者死亡(2名親俄羅斯和1名親烏克蘭)[26][27][28][29]
所有死亡與軍事活動沒有直接關係
Close

2月22至2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連夜召開國安會議,與聯邦安全局的一眾部長商討解救被廢黜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會議結束時普京說:「我們一定要開始設法讓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32][33]。2月27日,沒有徽章的俄羅斯蒙面部隊[2]佔領了克里米亞最高議會[34][35],並奪下克里米亞全境的戰略重地,接着成立親俄羅斯的阿克肖諾夫政府、宣佈克里米亞獨立英語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the Republic of Crimea和舉行一場有爭議的公投[36]。在此過程中,俄普京政府宣稱「無意吞併克里米亞」[37][38][39],「已下令俄軍撤離」[38]

多國領導人對於事件予以譴責英語International reactions to the annexation of Crimea 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指這是非法併吞烏克蘭領土,違反俄羅斯簽署過的阿拉木圖宣言獨立國家國協協定、烏俄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當中「不干涉內政原則、不使用武力」「承認並尊重彼此的領土完整和現有邊界不可侵犯」條款[40]、與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上有關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性。但俄方稱根據民族自決原則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人民可以自由決定他們的政治地位,科索沃和南斯拉夫戰爭時西方以雙重標準來看待[41]。然而1993年的《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即強調民族自決「不得被解釋為授權或鼓勵採取任何行動去全面或局部地解散或侵犯主權和獨立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統一」[42]

事件導致當時的八大工業國組織其他成員國暫時凍結俄羅斯會籍[43],及後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俄美關係俄歐關係自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後一直得不到改善。

俄羅斯聯邦反對「併吞」的標籤[44],而且普京辯稱公投符合國際法[45]。烏克蘭對此提出爭議,因為烏克蘭不承認克里米亞共和國獨立或加入俄羅斯為合法[46]聯合國大會也拒絕承認公投和佔領的合法性,又通過一項決議,申明「烏克蘭在其國際公認邊界內的領土完整」[47][48],同時特別指出克里米亞公投「一概無效,不能成為改變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或塞瓦斯托波爾市地位的基礎」[49],決議促請所有國家與國際組織不承認俄羅斯的佔領,也不實施任何可能被解釋為承認此次佔領的行動或交往[50]

背景

俄羅斯帝國吞併克里米亞

1783年4月19日,俄羅斯帝國吞併了克里米亞。在之後的俄國統治時期,多次對當地的居民進行種族清洗並移入了大量的俄羅斯族殖民者。其間在蘇聯統治時期還發生了克里米亞韃靼人強制流放等一系列種族滅絕事件,這也使得克里米亞成為烏克蘭各州中唯一一個俄族占比高於烏克蘭族的地區。

蘇聯內部區劃調整

1954年2月19日,在當時的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主導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為紀念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35周年,將克里米亞由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劃歸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1991年烏克蘭獨立公投中,克里米亞多數投票者支持自蘇聯獨立。然而其後一些俄裔半島居民對此不滿,同時半島上還駐有俄羅斯海軍的黑海艦隊,當時情況相當緊張,有爆發戰爭的可能。在此期間,俄國策動當地「宣布獨立」,並在俄國議會通過決議宣稱要求重新考慮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此舉遭到烏克蘭強硬回擊。此後,俄羅斯租借克里米亞南部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的部份作為黑海艦隊的基地。1997年烏俄兩國簽定《烏俄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克里米亞半島歸烏克蘭所有,兩國承認蘇聯時期劃分的俄烏邊界,互相尊重領土完整,並同意通過用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51]

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

2013年底,時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違背競選承諾,拒絕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試圖加入俄國主導的歐亞經濟共同體[52],引發烏克蘭政治危機,烏克蘭各地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運動,要求亞努科維奇同歐洲聯盟簽署聯合協議和自由貿易協議[53],拒絕成為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國[52]。隨後示威運動其後漫延至烏克蘭全境,亞努科維奇當局強行通過違憲的烏克蘭反示威法並試圖暴力彈壓抗議,結果導致更大規模的衝突。2014年1月,亞努科維奇在抗議壓力下向反對派做出讓步,接受了內閣的全體辭職,總理阿扎羅夫辭職下台。但示威者堅持要求亞努科維奇政府下台[54][55]、提前舉行大選[56]、對現屆政府人員進行制裁[57],並且堅持堅持烏克蘭必須與歐盟而不是與俄羅斯加強關係的主張。2014年,抗議活動升級。2月18日,親歐盟示威者和警察發生嚴重衝突,至少導致82人死亡,包括13名警察與記者,超過1,100人受傷。[58]2月20日,再次發生大規模暴力事件[59]

2014年2月21日,亞努科維奇以訪問哈爾科夫市為由離開基輔並叛逃至俄羅斯莫斯科[60]。2014年2月22日,烏克蘭國會表決將總統亞努科維奇革職。2月28日,亞努科維奇在俄國頓河畔羅斯托夫開記者會[61],但拒絕辭職,並稱自己之所以離開烏克蘭是因為自己和親人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61][62]。2月24日,亞努科維奇被烏克蘭警方通緝[63][64]。亞努科維奇叛逃後,請求俄國出兵幫助其復位,俄國派出除去了識別標識的俄軍部隊(小綠人)占領了克里米亞半島和塞凡堡直轄市並在控制當地議會後舉辦了「入俄公投」,吞併了克里米亞半島。

亞努科維奇事後承認是其要求俄國出兵烏克蘭協助其奪權,但稱其從未支持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並希望俄總統普京能讓克里米亞回歸烏克蘭。亞努科維奇稱「克里米亞從烏克蘭分離出去」是一場「悲劇」,他難以接受。他希望有朝一日克里米亞能重歸烏克蘭」[65]。但俄國並未理會亞努科維奇的請求。3月18日,俄羅斯徑自宣布將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吞併,作為聯邦主體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

事後,亞努科維奇被缺席判決叛國罪罪名成立,被判處13年監禁[66]

經過

俄羅斯軍事占領及與西方國家對峙

2月27日,不穿戴任何識別標誌的俄羅斯軍隊人員(事後被稱為小綠人)在克里米亞佔領一些戰略要地,包括議會大樓和兩個機場,俄國占領軍隨即任命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總理)[67][68][69]。基輔政府指責俄羅斯干預烏克蘭內部事務,但俄羅斯官方則否認這種說法[70]。代理烏克蘭總統亞歷山大·圖奇諾夫指阿克肖諾夫被任命為總理違反烏克蘭憲法。[71][72]

3月1日,俄羅斯議會批准總統普京在烏克蘭使用武力,將出動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進駐烏克蘭境內,幫助謝爾蓋·阿克肖諾夫[73][74],直到烏克蘭的社會政治情勢正常化為止[75]。謝爾蓋·阿克肖諾夫發表聲明,接管國內全部軍隊、警察與安全部隊,並請求俄羅斯總統普丁協助,確保克里米亞領土和平。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後來宣布將在3月30日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克里米亞的地位[76]。而烏克蘭代總統、議長亞歷山大·圖奇諾夫於晚間下令烏克蘭武裝力量進入完全備戰狀態[77]

3月2日,剛被任命為烏克蘭海軍代理總司令的傑尼斯·別列佐夫斯基拒絕聽令於烏克蘭政府[78][79],並在幾小時以後向克里米亞部長會議主席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宣誓效忠克里米亞[80]

3月3日,位於克里米亞烏克蘭空軍第240戰術航空旅巴爾貝克空軍基地倒戈,宣布效忠克里米亞親俄當局。該空軍基地有超過800人部隊以及約50架飛機,其中包括45架米格-29戰機及4架L-36教練機(但僅有4架戰機和1架教練機可以使用)。克里米亞當局發言人表示,加上這個基地的軍事人員,克里米亞的整個軍事力量已經超過6,000人。[81]

3月4日,約300名烏克蘭士兵試圖前往處於俄軍控制下的巴爾貝克空軍基地,俄軍對烏克蘭部隊鳴槍阻行,烏部隊高唱國歌、高呼「美國支持我們」,徒手與俄軍對峙。[82]當日,烏克蘭第50、第55和第147導彈防空團,三個團、超過700名士兵倒戈,效忠克里米亞當局,消息指出該部隊裝備超20個「Buk」導彈系統,以及超30個「S-300 PS」導彈系統。[83]當日夜間,據認為是來自俄羅斯的武裝人員在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市附近的一個烏克蘭軍事基地外面與烏克蘭士兵對峙。一名BBC記者表示,兩輛俄國軍用卡車在基地外徘徊,周圍都是武裝人員和親俄國示威者。[84]

3月5日烏克蘭的基輔地方法院下令拘捕阿克肖諾夫[85]。俄羅斯黑海艦隊鑿沉一艘反潛艦以封鎖克里米亞港口的烏克蘭艦隊。[86][87]

3月8日,烏克蘭臨時政府稱,烏克蘭一架軍用偵查機在距離烏克蘭與克里米亞邊境千米處遭到炮轟,軍方偵查到當日有百輛俄軍車從費奧多西亞辛菲羅波爾方向推進,並有兩百輛俄軍車於7日晚登陸克里米亞東部。但截止3月10日6時19分,俄羅斯尚未證實這一說法。[88]當日,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派遣的50多名國際觀察員第三度試圖進入克里米亞,駐扎在哨點的親俄羅斯武裝向他們對空鳴槍驅逐。親俄羅斯武裝人員表示,觀察員沒有獲得授權進入克里米亞。歐安組織表示事件中無人受傷。[89]

3月15日,據綜合媒體報道,美俄兩國都在克里米亞或附近地區增派駐紮軍隊及增發武器,克里米亞地區火藥味十分濃重[90]。在聯合國就克里米亞問題進行決議遭俄羅斯一票否決後,俄軍更是在克里米亞增派駐軍,至16日,有消息表明此地俄軍已經達到22,000人,已經超過黑海艦隊駐克里米亞海軍基地有關協議所規定的12,500人[91]

3月18日,位於克里米亞辛菲羅波爾的烏克蘭軍事基地附近,有一組穿俄式制服、拿美式步槍的疑似俄軍的武裝人士在活動,過程中射死一名當地自衛隊員,另有一人受傷;隨後該組武裝又襲擊了軍事基地,造成一名烏克蘭士兵喪生[92]

3月19日,位於塞瓦斯托波爾市的烏克蘭海軍總部被200名克里米亞親俄民間活動人士占領,現場沒有發生武裝衝突,但海軍司令格杜克(Sergiy Gayduk)遭到人身控制。親俄人士要求烏克蘭士兵「要麼離開基地,要麼加入克里米亞部隊」,士兵隨後離開海軍總部,該總部降下烏克蘭國旗,升起俄羅斯國旗。當天,克里米亞親俄武裝又在克西部的新奧澤爾內的一處烏克蘭海軍基地,用拖拉機撞開大門,控制了該基地的入口。烏克蘭國防部發言人謝列茲涅夫(Vladislav Seleznev)在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Google+上稱,「俄軍」控制基地後停止了前進,目前正與烏克蘭軍隊對峙。[93]當晚,兩處基地被親俄勢力和俄軍占領。烏克蘭安防負責人帕魯比對此表示,正在計劃撤離在克里米亞的全部烏克蘭士兵及家屬,並計劃對來烏克蘭旅行的俄羅斯民眾實行簽證制度。俄羅斯則稱可能以同樣方式回擊。烏克蘭國防部長也於當天表示,試圖進入克里米亞緩解局勢的努力,因克當局禁止其入內而落空。[94]

3月20日,路透社報道,位於克里米亞辛菲羅波爾西南30公里處的巴赫奇薩賴的烏克蘭海軍基地被俄軍占領,烏克蘭士兵被要求離開,未發生暴力衝突。這已是第三處被俄軍和親俄勢力占領的烏克蘭海軍基地。[95]

3月24日,八大工業國組織除俄國以外的其它七國決定將俄羅斯的會籍暫時凍結,[96]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對此表示,「退出八國集團對俄羅斯來說稱不上是悲劇」。[97]俄羅斯聯邦外交部的官方微博上,也呼籲中國站在俄羅斯一邊,稱現在俄羅斯所面臨的情況「有點兒類似於中國在天安門事件後所遭遇的境況」[98]

3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向俄軍表示祝賀,稱發生在克里米亞的事情是對俄羅斯軍隊的一次嚴峻考驗,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展示了俄羅斯軍隊「新能力」和崇高的道德精神。[99]

4月1日,烏克蘭代理外交部長安德烈·傑希察稱烏克蘭準備向聯合國國際法院起訴俄羅斯,要求俄方歸還克里米亞。[100]

克里米亞吞併公投、單方面宣佈獨立並加入俄聯邦

3月6日,此前被俄軍武裝人員控制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以78票贊成、0票反對、8票棄權的結果通過投票,一致同意該地區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並將在16日進行公民投票決定歸屬。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阿爾謝尼·亞采紐克稱此決議違法。俄羅斯表示,總統普京已經得知克里米亞的要求,並在國安會議上進行討論。[101][102][103]美國則表示,此決議違反烏克蘭憲法[104]

3月7日,俄羅斯聯邦會議正式通過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並重新加入俄羅斯聯邦的請求[105]。與此同日,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第9任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根納季·安德烈耶維奇·久加諾夫在國營電視臺發表聲明,支持克里米亞成爲隸屬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106]。同日,烏克蘭代總統亞歷山大·圖奇諾夫簽署命令,中止脫烏入俄公投決議的效力[107]

3月8日,烏克蘭東部的親俄派在頓涅茨克哈爾科夫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等多座城市集會,要求仿效克里米亞,就「脫烏入俄」議題進行公投[107]。同日,克里米亞在辛菲羅波爾成立自己的武裝部隊並舉行成立儀式,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總理阿克肖諾夫稱,駐克里米亞的親俄武裝力量已達到11,000人,已包圍了所有的烏克蘭軍事基地。美國表示將對俄羅斯進行進一步制裁,而俄國則表示將撤銷美國的核武器覈查權[88]

3月9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副總理捷米爾加利耶夫(Temirgaliyev)稱,烏克蘭臨時政府已將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財政部的電子系統封閉,並凍結其資產[108]

3月11日,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以78票贊成(共81名議員)通過獨立宣言,為通過法律程序及脫烏入俄公投鋪墊[109]

3月15日,烏克蘭最高拉達投票通過決議,決定提前解散克里米亞議會。在投票表決中,278名烏克蘭議會議員投贊成票。該決議經表決後立即生效[110]。同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烏克蘭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這一草案稱將於16日舉行的克里米亞公決「無效」,「不能構成任何改變克里米亞現狀的基礎」,當天投票結果為13票贊成、1票否決(俄羅斯)、1票棄權(中國)。由於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俄羅斯行使了否決權,故草案未能通過[111]

3月16日,俄占當局在克里米亞舉辦的不受國際承認的公決正式開始,全民公決的問題如下:一、是否贊成克里米亞在享有俄羅斯聯邦主體權利的基礎上與俄羅斯重新合併?二、是否贊成恢復克里米亞共和國1992年憲法並贊成克里米亞作為烏克蘭的一部分?[112]

3月17日,俄國宣稱公投結果顯示絕大多數選民支持脫烏入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議會宣布聯合塞瓦斯托波爾市正式脫離烏克蘭獨立,並成立克里米亞共和國,準備加入俄羅斯聯邦,未獲得烏克蘭和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113]

3月18日,普京和克里米亞共和國「議長」、「總理」及塞瓦斯托波爾市市長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條約規定,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自18日起,各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普京19日向議會提交了有關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聯邦的法案。[114]

俄羅斯國家杜馬下議院)於20日、聯邦委員會上議院)於21日先後批准了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市作為新聯邦主體加入俄羅斯聯邦的國家間條約,以及有關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入俄和俄羅斯聯邦新主體一體化過渡期的程序的聯邦憲法法律。[114]

Thumb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林姆林宮簽署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聯邦的協議

3月2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已獲俄羅斯國會上下兩院批准的法案,完成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的所有法律程序,使兩地正式加入俄羅斯聯邦,[114]並被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

3月24日,克里米亞共和國宣布正式啟用俄羅斯盧布作為其流通貨幣

3月25日,願效忠於烏克蘭的軍隊開始陸續低調從克里米亞撤離。

3月26日,克里米亞共和國成立「克里米亞鐵路公司」,以接管當地的鐵路系統[115]

3月27日,聯合國大會以100票贊成,11票反對和58票棄權通過決議,認定克里米亞舉行的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的全民公投「破壞了國家的領土完整,違反國際法,是一次不合法的投票活動」[116]

克里米亞宣佈調快2小時,加入莫斯科時區(UTC+3),同莫斯科同一時間。

3月31日,普京簽署成立克里米亞事務部的命令,任命奧列格·薩維利耶夫為部長[117]。同日俄羅斯緊急情況部發言人德羅貝舍夫斯基宣布俄羅斯已經給克里米亞派出26支人道援助車隊,運送重量約為1,600噸的人道援助物資[118]

4月1日,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訪問克里米亞,在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市社會與經濟發展會議上宣布俄羅斯政府決定將克里米亞劃為經濟特區,在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投資的公司可以享受減稅優惠政策[119]

4月3日,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市被俄羅斯編入俄羅斯南方軍區[120]

4月11日,俄羅斯修訂憲法,將克里米亞共和國與塞瓦斯托波爾市作為聯邦主體寫入條文;同日克里米亞議會也通過新憲法,宣稱克里米亞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內的民主法制國家和平等的聯邦主體」[121]

影響

3月8日,烏克蘭東部的親俄示威者及滲透到烏克蘭的俄國武裝分子在頓涅茨克哈爾科夫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等多座城市集會,要求仿效克里米亞,就「入俄」議題進行公投。

4月3日,由於烏克蘭通知萬國郵政聯盟稱克里米亞地區的郵件投遞將不再得到保障,德國郵政宣布不再接受寄往克里米亞的信件,但通過德國郵政旗下敦豪快遞進行的緊急文件和貨物投遞不受影響。[122]同日,麥當勞宣布在辛菲羅波爾、塞瓦斯托波爾和雅爾塔的快餐店暫時停業。[123]

4月7日,約100名親俄示威者占領了烏克蘭東部城市頓內次克的政府大樓,要求成立獨立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還要求不遲於5月11日就獨立舉行公投。據稱,有示威者請求俄羅斯「在局勢激化時派來維和部隊」。[124]

2014年3月起,烏克蘭哈爾科夫的球迷創作歌曲《普丁傻逼》來發泄對普京的不滿,並很快在烏克蘭國內多地傳唱,還引起許多國際媒體的關注。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和國防部長瓦列里·謝列特在就任後都發表演說發誓奪回克里米亞,謝列特還稱將在塞瓦斯托波爾慶祝勝利。[125]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博物館於2月初至8月31日舉辦有關克里米亞的展覽,展出大量來自克里米亞的文物,但由於展覽結束時克里米亞已被俄羅斯吞併,並且荷蘭不承認俄羅斯宣示的主權,為此該博物館不得不求助法學專家和荷蘭外交部解決文物歸屬問題[126]

俄國侵占克里米亞還導致了抵制俄貨運動。

另外在北歐,原本軍事上持中立立場的瑞典和芬蘭,不承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開始考慮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加強與北約的合作。

國際反應

Thumb
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國際反應
  俄羅斯
  承認俄羅斯的利益
  支持俄羅斯的行動及/或譴責烏克蘭臨時政府
  支持和平解決衝突
  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
  譴責俄羅斯行動
  譴責俄羅斯行動及軍事介入
  烏克蘭

積極反對俄羅斯干預克里米亞

 聯合國

3月1日,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緊急閉門會議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發言人發表聲明說,秘書長是「嚴重關注烏克蘭形勢的惡化」,計劃不久就會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聲明呼籲「充分尊重和保護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要求「立即恢復和平和直接對話」。[127]安理會表示支持烏克蘭統一、領土完整和主權。會議一致認為,最重要是,在烏克蘭所有的政治行動者保持最大的克制,並呼籲包容性對話和承認烏克蘭社會的多樣性。[128]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14年3月2日,北約秘書長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宣稱將向烏克蘭部署國際觀察員以和平解決危機,並呼籲俄羅斯撤軍。[129] 北約理事會譴責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軍事升級,說這是違反國際法的。[130]

 歐洲聯盟

3月1日,歐盟外交事務主管凱瑟琳·阿什頓說,歐盟「譴責」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的決定,稱其「為毫無根據的緊張升級」。她呼籲「通過對話使各方立即減少緊張,充分尊重烏克蘭和國際法」,並補充稱,「烏克蘭的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必須同時得到各方尊重。任何違反這些原則是不可接受的,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克制和責任心」。[131]

 美國

Thumb
3月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俄國總統普京在橢圓形辦公室通電話。

3月2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與俄國總統普丁通完電話後,呼籲俄羅斯緩和與烏克蘭的緊張局勢,把俄軍撤回基地,不要干涉烏克蘭其他地區的事務。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則警告俄羅斯,揚言將俄逐出八國集團,並暫停了在索契的G8峰會籌備工作。美國政府也開始與國會商討,如何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和金融制裁的事宜。[132]

 英國

英國外交大臣威廉·黑格表示「深切關注」升級的緊張局勢,和俄羅斯議會授權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他還說:「這一行動可能嚴重威脅到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我們譴責任何對烏克蘭的侵略行為。」[133] 2014年3月2日,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宣布,政府因克里米亞半島局勢,打算抵制索契2014年冬季殘奧會,而愛德華王子在政府的建議下取消了前往參加索契殘奧會的計劃。「這些決定不會影響英國參與比賽。」[134]

 德國

德國總理梅克爾指責俄羅斯總統普丁對克里米亞的干預違背了國際法,建議成立一個「事實調查團」以開啟政治對話。

 加拿大

3月1日,加拿大召回駐俄羅斯大使[135]

 瑞典

3月1日,瑞典外交大臣卡爾·比爾特提出幾項聲明,譴責俄羅斯軍事佔領克里米亞[136][137]

 澳大利亞

3月2日,澳大利亞總理艾伯特說,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並非是朋友應有的行為……我認為俄羅斯應該撤退」[138]

 新西蘭

3月2日,紐西蘭外交部長麥卡利說,情況「令人深感不安」[139]

 保加利亞

3月1日,保加利亞總統羅森·普列夫內利耶夫在一份聲明中說:「保加利亞維護烏克蘭國家主權,領土完整與民主。」總統進一步表示,外國軍隊及他們在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內進行未經授權的活動「引發嚴重關切」,並呼籲停止「本地區的任何挑釁行動,將導致國際秩序產生不可彌補的後果」[140]

 捷克

3月1日,外交部長扎奧拉萊克說「我毫不含糊地反對和譴責俄羅斯聯邦在最近幾天採取的步驟……俄羅斯已經承諾,不僅要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主權」。他還表示,這種行為讓他想起1968年華沙公約組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41]

 丹麥

外交大臣馬丁·利澤高表示「這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他明確表示,丹麥正在與歐盟其他成員國準備譴責聲明。他還呼籲俄羅斯尊重國際法[142]

 愛沙尼亞

3月1日,愛沙尼亞外交部長烏爾馬斯·佩特(Urmas Paet)表示「俄羅斯議會決定授權軍隊在烏克蘭用兵,明顯威脅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俄羅斯對於烏克蘭「……的軍事威脅和行動必須停止」。他呼籲烏克蘭領導層緩和緊張局勢,恢復社會團結[143]

 芬蘭

3月1日,外交部長埃爾基·圖奧米奧亞表示俄羅斯正在侵略克里米亞境內,俄羅斯違反一些國際條約和法律[144]

 法國

法國外交部表達關切克里米亞的情勢,部長洛朗·法比尤斯表示將維護烏克蘭的領土完整[145]

 義大利

意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定義這次軍事佔領為不可被人接受的侵犯行為。還表示,他希望有一個和平的結果[146]

 羅馬尼亞

3月2日,羅馬尼亞總統特萊揚·伯塞斯庫說,任何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軍事活動,沒有烏克蘭的批准並超出雙邊協定的限制,將被視為侵略行為[147]

 波蘭

3月1日,波蘭「強烈呼籲俄羅斯尊重烏克蘭的領土,遵守國際法,包括組織安全與歐洲的基本原則……我們敦促各方遵守1994年12月布達佩斯備忘錄,使烏克蘭安全獲得保障,可以尊重和履行承諾[148]」。

未積極支持任何一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2014年3月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149]中國地圖出版社自然資源部公開的世界地圖上,以及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主流地圖軟件都將克里米亞劃為烏克蘭領土。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中國政府也沒有承認克里米亞屬於俄羅斯。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在安理會發言稱,中方對當前烏克蘭局勢「深表關切」。他認為烏克蘭局勢走到今天這一步「事出有因」,稱聯合國安理會就克里米亞公投問題發布的決議草案會造成對立,並譴責了烏克蘭武裝衝突中針對平民的暴力活動,且表示反對單方面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來源請求]

3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與俄國總統普京在一次電話交談中,表達了他相信普京能與相關各方通過談判達成政治解決方案的能力。他闡述了中方原則立場,指出烏克蘭局勢發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中方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協調,推動問題得到政治解決,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來源請求]

2019年12月,烏克蘭在聯合國大會上提交了一份「克里米亞和塞爾瓦斯托波爾以及亞速海和黑海部分水域軍事化」的決議草案,要求俄羅斯從克里米亞撤軍,中國等19個國家針對議案投下反對票。[來源請求]

 日本

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表示,日本政府關注有關情況,並敦促各方保持克制[150]

 印度

印度國家保安顧問英語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India)Shivshankar Menon英語Shivshankar Menon於3月6日表示俄羅斯對克里米亞擁有正當的權利並認為應該透過對話化解危機,但由於國家保安顧問並不是印度內閣成員,一般認為其發言不代表國家官方立場;3月19日,印度政府正式發表不支持任何國家作出單方面的制裁並且要求尊重國家主權。[151]

 哥倫比亞

外交部代表政府發布一份新聞稿,指出「深表關切烏克蘭局勢,同時也譴責過去幾天發生的暴力事件」。哥倫比亞敦促烏克蘭政府「維護人權和公民基本自由」。[152]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外交部發布新聞稿,表示中華民國政府對克里米亞舉行之公投表示關切。中華民國政府支持任何有助於解決烏克蘭當前所面臨問題的方案,同時再度呼籲各方尊重烏克蘭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及民主發展。[153]

 梵蒂岡

教宗方濟各呼籲國際社會「支持對話與和諧的任何倡議」[154]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馬來西亞政府對克里米亞舉行之公投表示關注,並呼籲各方尊重烏克蘭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及民主發展。[155]

支持俄羅斯干預克里米亞

 古巴

古巴外交部長布魯諾·羅德里格斯(Bruno Rodriguez)譴責華盛頓和北約「虛偽的雙重標準和侵略」,並警告任何北約擴展至俄羅斯邊境的企圖,認為公然違反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對於全球和平、安全和穩定構成威脅[156][157]

 敘利亞

總統巴沙爾·阿薩德3月6日表態支持普丁努力維持友好鄰國烏克蘭的治安與穩定[158][159]

 委內瑞拉

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支持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軍事行動並譴責烏克蘭極端民族主義策劃的政變。[160]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2017年10月,朝鮮於新發布的世界地圖冊將克里米亞標示為俄羅斯領土,朝方尊重公投結果,在聯合國表決時表達了這一問題的立場,認為克里米亞是俄羅斯聯邦不可分割的組成部份[161]

 尼加拉瓜

尼加拉瓜政府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的領土主權[162]該國駐俄大使也曾訪問克里米亞半島,並於2021年在克里米亞半島開設駐俄名譽領事館,從而導致烏克蘭對尼加拉瓜實施經濟制裁。[163]

軼事

因爲這次危機,西方國家紛紛制裁俄羅斯,而俄羅斯也對西方國家進行了報復性制裁。其中受到衝擊的波蘭國內提出了「每天五蘋果,普丁遠離我」的口號。[164]

參見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