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鳥龍下目(Ornithomimosauria)意為「鳥類模仿者蜥蜴」,是一群獸腳亞目恐龍,外表類似現代的鴕鳥,例如似雞龍。牠們是群快速、敏捷、雜食性或植食性恐龍,生存於白堊紀的勞亞大陸(現在的亞洲、歐洲、北美洲)。似鳥龍下目首次出現於早白堊紀,並存活到晚白堊紀。牠們似乎與較原始的虛骨龍類恐龍有親緣關係,例如細頸龍與暴龍科。似鳥龍下目的原始物種包括:似鵜鶘龍、神州龍、似鳥身女妖龍,還有大型的恐手龍,恐手龍的手臂長度可達2.4公尺。更先進的種都屬於似鳥龍科,包括:似雞龍、古似鳥龍、似鵝龍、似鴕龍、以及似鳥龍。有些古生物學家,例如保羅·塞里諾(Paul Sereno),認為充滿謎題的阿瓦拉慈龍科是似鳥龍下目的近親,並將牠們分類於似鳥龍超科(Ornithomimoidea)。
似鳥龍下目 化石時期:白堊紀,
| |
---|---|
四種似鳥龍類,從左上角到右上角,順序分別是似雞龍、似鴕龍、似鳥龍以及似鵝龍。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演化支: |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
演化支: | 鳥吻類 Averostra |
演化支: | 堅尾龍類 Tetanurae |
演化支: |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
演化支: |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
演化支: |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
演化支: |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
演化支: | 手盜龍形態類 Maniraptoromorpha |
演化支: | 手盜龍形類 Maniraptoriformes |
演化支: | †似鳥龍類 Ornithomimosauria Barsbold,1976 |
演化支[8] | |
異名 | |
Arctometatarsalia Holtz,1994 |
敘述
似鳥龍下目恐龍的頭顱骨很小型,位在相當纖細、長的頸部上,並擁有大型眼睛。有些原始物種擁有牙齒,例如似鵜鶘龍與似鳥身女妖龍,但大部分似鳥龍類擁有缺乏牙齒的喙狀嘴。
似鳥龍下目恐龍的前肢很修長,上有強壯的指爪。後肢長而強壯,腳掌長,而腳趾短而強壯,腳趾尾端有蹄狀趾爪。似鳥龍類恐龍可能是速度最快的恐龍之一。如同其他虛骨龍類,似鳥龍下目恐龍可能覆蓋者羽毛,而非鱗片。
似鳥龍下目可能從植物中攝取大部分的卡洛里。許多似鳥龍類恐龍,包含原始的物種,在胃部發現了許多的胃石,這是植食性動物的特徵。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認為這些類似樹懶的長手臂,可能在進食時用來將樹枝拉低;這個理論由一個關於牠們奇特、鉤狀手掌的研究得到支持[9]。似鳥龍科恐龍是北美洲最常見的小型恐龍,這符合牠們為植食性恐龍的理論;因為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植食性動物常在數量上超過肉食性動物。
由於似鳥龍的保存良好標本,科學家得以觀察似鳥龍科恐龍的喙狀嘴生理結構。一個2001年的研究顯示喙狀嘴的內部有許多垂直溝脊,類似現代鴨子的嘴部內部。這些垂直溝脊讓某些古生物學家認為似鳥龍科恐龍是濾食性動物,牠們使用喙狀嘴過濾水,以過濾出小型水生生物[10]。然而,其他古生物學家反對這個看法,牠們指出這些喙狀嘴中的類似結構,也出現在許多具有喙狀嘴但非濾食性動物的身上,包括烏龜,牠們並非濾食性動物[11]。
分類學
似鳥龍科是在1890年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所命名,似鳥龍科起初被分類於斑龍類(在當時為一種垃圾箱類群,包含任何中到大型獸腳亞目恐龍),但因為許多更多樣性的獸腳類恐龍被發現,似鳥龍科與其他獸腳類恐龍的真實關係有待解決;後來他們被移到虛骨龍類。在1976年,瑞欽·巴思缽(Rinchen Barsbold)認為似鳥龍科與其它恐龍相比相當獨特,因此將此科分類於個別的似鳥龍下目。在1990年代,似鳥龍下目與似鳥龍科的內容隨者不同作者的親緣分支分類法定義而有所改變。例如,保羅·塞里諾在1998年將似鳥龍科包含所有的似鳥龍下目恐龍;但後來將似鳥龍下目擴大範圍,成為一個基群演化支,並將先進的似鳥龍科置於似鳥龍下目之內,這個分類出現在2000年代早期的大部分文獻裡。
在1990年代早期,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例如托馬斯·霍爾特(Thomas R. Holtz Jr)假設出獸腳亞目與夾蹠龍類之間有緊密的關係;二足恐龍的上足部骨頭擠壓在一起,這是種奔跑的適應演化。在1994年,霍爾特將夾蹠龍類定義為:獸腳亞目之中,首隻發展出夾蹠腳掌的物種,以及牠們的後代。這群生物包含傷齒龍科、暴龍超科、以及似鳥龍下目。霍爾特後來在1996年與2000年,以支系作為基礎,重新將夾蹠龍類定義為:似鳥龍,以及獸腳亞目之中與似鳥龍有較近的最近共同祖先,而非與鳥類有較近共同祖先的所有物種。之後大部分科學家,包括霍爾特在內,認為夾蹠龍類並非一個天然演化支,並證實暴龍超科與傷齒龍科與虛骨龍類的親緣關係較近,而離似鳥龍下目較遠。自從夾蹠龍類改採似鳥龍作為基礎的狹隘定義,該名詞與似鳥龍下目相比顯得多餘,所以夾蹠龍類逐漸少用。
在2005年,塞里諾將似鳥龍形類演化支定義為:親緣關係接近急速似鳥龍,而離家麻雀較遠的所有物種。這個定義在種系發生學分類法中非常有用,但阿瓦拉慈龍科或某些生物群可能親緣關係較接近似鳥龍類,而離手盜龍類較遠。似鳥龍下目是個包含原始似鳥龍類與似鳥龍科的最小演化支。
- 似鳥龍下目 Ornithomimosauria
以下演化樹是根據艾倫.特納等人的2007年研究[12],而相關名詞來自於保羅·賽里諾的2005年研究[13]:
似鳥龍下目 |
|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