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縣,中國舊縣名,設於北宋,是今湖南省臨湘市的前身。

臨湘春秋戰國長沙郡地,西漢長沙國下雋縣地,巴陵縣地。五代後唐清泰年間,馬希範析巴陵縣東北部,在陸城王朝場,以便輸納和集散湘北、鄂南一帶的茶葉。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為王朝縣至道二年(996年)改王朝縣為臨湘縣,由該縣地濱三湘而得名[註 1][1],隸屬於荊湖北路岳州元朝隸屬於湖廣行省岳州路明朝隸屬於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岳州府清朝隸屬於湖南省岳州府元史對臨湘縣評價為中[2]清史稿對臨湘縣評價為沖、繁[3]

中華民國成立後,臨湘縣隸屬於湖南省武陵道(後劃給湘江道)。民國6年(1917年),粵漢鐵路長安驛車站,民國19年(1930年)縣治由潞城搬遷至此。民國26年(1937年),劃入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7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兵團解放臨湘,這是南下解放軍在湖南解放的第一座縣城[4]。後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專區(1952年改稱湘潭專區),1964年劃入岳陽專區(1970年改稱岳陽地區)。1983年2月8日,國務院批覆《國務院關於同意湖南省改革地市體制調整行政區劃給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覆》((83)國函字12號),撤銷岳陽地區,臨湘縣劃歸新設立的地級岳陽市管轄[5],同年國務院批覆《國務院關於同意湖南省地市合併調整行政區劃新方案給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覆》((83)國函字137號),恢復岳陽地區,臨湘縣劃歸岳陽地區管轄[6]。1984年4月6日,國務院批覆《國務院關於同意湖南省調整部分市縣行政區域界線給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覆》((84)國函字58號),將臨湘縣部分行政區域劃給岳陽市市區[註 2][7]。1986年1月27日,國務院批覆《國務院關於同意湖南省撤銷岳陽、邵陽地區實行市管縣給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覆》(國函〔1986〕18號),再次撤銷岳陽地區,臨湘縣再次劃歸岳陽市管轄[8]

1989年10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民政部上報《關於撤銷臨湘縣建立臨湘市的請示》。1992年9月1日,民政部以民行批〔1992〕96號文批覆同意,撤銷臨湘縣,設立縣級臨湘市,以原臨湘縣的行政區域為臨湘市的行政區域,由湖南省直轄,岳陽市代管[9]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