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Triassic–Jurassic extinction event)是顯生宙五大生物集群滅絕事件之一,發生於三疊紀侏羅紀之間,大約是1億9960萬年前(另一說法是2億140萬年前)。這次滅絕事件使當時至少50%的物種消失,影響程度遍及陸地與海洋,在海洋生物中有20%的科消失,包含著名的牙形石[1];在陸地上許多偽鱷類、大部分獸孔目以及大型兩棲動物(比如離片椎類)也滅亡,造成許多空缺的生態位,使恐龍能成為侏羅紀的優勢陸地動物。

Thumb
四足類各科在這次滅絕事件的存活情形
左為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右為恐龍
上為侏羅紀,下為三疊紀

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發生於盤古大陸分裂前,經歷時間短於一萬年,也造成三疊紀和侏羅紀恐龍的明顯差異。在德國圖賓根發現一個化石地點,可以觀察到明顯的三疊紀-侏羅紀界線[2]。統計顯示,這個時期的物種多樣性衰退,跟物種形成的減少較有關聯,而非物種滅亡的增加[3]

目前已有數個關於這次滅絕事件原因的理論:

  • 在三疊紀晚期,曾發生緩慢的氣候改變,或是海平面變動。但這無法解釋海生生物的迅速滅亡。
  • 撞擊事件,但目前還沒發現年代位於三疊紀/侏羅紀交界的隕石坑。年代最近的加拿大曼尼古根隕石坑,形成時間早了1200萬年。位於法國羅什舒阿爾隕石坑,地質年代大約是2億100萬年前(誤差值200萬年)[4],但這個侵蝕過的隕石坑,直徑約25公里,原始直徑可能約50公里,以規模來說太小[5]
  • 大規模火山爆發,最有可能的是中大西洋岩漿省(Central Atlantic Magmatic Province 中大西洋大型火成岩區域)爆發形成的洪流玄武岩。火山爆發釋放的氣體,會造成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或氣候寒冷(二氧化硫)。

早期理論認為,根據三疊紀晚期與侏羅紀早期的土壤、化石中的同位素,顯示當時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沒有明顯變化。但近年有科學家提出新的證據,當時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曾有增加過。這可能因為火山爆發釋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天然氣水合物的氣化。天然氣水合物的氣化也被認為是地質年代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滅絕事件,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的主因之一。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