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柏茨·希库尔斯(拉脱维亚语:Herberts Cukurs,1900年5月17日—1965年2月23日)是一名拉脱维亚飞行员与阿拉斯突击队成员[1],曾参与对拉脱维亚犹太人的大屠杀。尽管大量目击证人均表示希库尔斯涉入多项战争罪行,但他却从未为此受到审判[2]。1965年,希库尔斯在乌拉圭遭以色列情报机构特工暗杀[3]。负责此次暗杀任务的以色列特工亚科夫·梅达德随后与该国记者贾德·希姆隆共同撰写并出版了《里加刽子手之死》(The Death of the Executioner of Riga)一书,并在内文中将西库尔斯称为“里加屠夫”;而这个称呼随后又为多个来源所引用[4][5][6][7][8]。
作为一名长距离飞行员,希库尔斯曾于1930年代完成多项单独飞行纪录,其中包括自拉脱维亚飞往甘比亚与自里加飞往东京等,并因此获得了国家表扬奖。他于1933年为拉脱维亚赢得了一座哈蒙奖杯,并被国内民众视为可媲美查尔斯·林白的国家英雄[9]。除此之外,希库尔斯也曾自行设计并建造了至少三款飞机。1937年,他飞行了45,000千米(24,000海里;28,000英里)前往日本、中国、中南半岛、印度与苏联等地进行访问。1940年,希库尔斯设计了希库尔斯C.6bis原型俯冲轰炸机[10]。
1941年夏季,在纳粹德国占领拉脱维亚期间,希库尔斯成为恶名昭彰的阿拉斯突击队的一员;该组织不仅广泛参与纳粹的屠杀活动,且亦是拉脱维亚犹太屠杀罪行的主要元凶之一。
在其著作《1941年至1945年的拉脱维亚大屠杀》(The Holocaust in Latvia, 1941-1945)中,拉脱维亚历史学者安德鲁·艾瑟盖利斯表示希库尔斯在1941年11月30日的伦布拉大屠杀中扮演著领导性角色[1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幸存的目击者表示在清剿里加犹太区与扫射犹太平民的过程中,希库尔斯均全程在场。
根据目击来源,希库尔斯是伦布拉大屠杀中最易辨认的拉脱维亚成员。艾瑟盖利斯写道:“虽然在犹太区的行动过程中不只有阿拉斯突击队成员在场,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该地的暴行,赫柏茨·希库尔斯更负有主要的责任。”[12]。《拉脱维亚犹太人的灭绝》(Die Vernichtung des Judens Lettlands)一书如此形容希库尔斯:
拉脱维亚杀人魔希库尔斯下了车,腰间的皮制枪套挂著一把手枪。他走向拉脱维亚的警卫们,向他们下达了各式各样的指示。他肯定已经完全知晓即将降临在我们身上的巨大灾难[2]。
不过艾瑟盖利斯稍后却撤销了对希库尔斯的负面论述,表示根据新的文件资料,指控希库尔斯曾参与伦布拉大屠杀或焚毁里加犹太会堂等罪行是错误的[13]。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艾瑟盖利斯表示没有证据显示希库尔斯曾经参与伦布拉的屠杀事件,“最渴望射杀拉脱维亚犹太人的杀人犯”的说法也未经证实[14]。
根据其他来源,希库尔斯也参与了里加犹太会堂纵火案。根据美国历史学者伯恩哈德·普雷斯(Bernhard Press)的著作《拉脱维亚犹太人大屠杀》(The Murder of the Jews in Latvia)的说法,希库尔斯先是将居住于里加中央区史塔布街上的犹太会堂周遭的犹太住户拖出屋外,再将他们悉数锁入会堂中,最后再放火将会堂焚毁。
目击者表示听到被反锁在会堂内的人们哭喊求救著,许多人更砸毁了会堂的窗户试图逃出来,但他们一个个简直就像活生生的火把。希库尔斯以他的左轮枪解决了逃出来的人们[15]。
根据《时代杂志》的报导,在其于1965年身亡时,希库尔斯所背负的罪名包括里加犹太会堂纵火案、在一处湖泊淹死超过1,200名犹太人与1941年11月30日在里加近郊的一处森林内杀害10,600名犹太人[16]。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希库尔斯随德意志国防军部队一同撤往德国[16]。战后,希库尔斯经由法国潜逃至巴西。位于马赛的巴西办事处于1945年12月8日向希库尔斯核发了永久居留签证;签证资格并不包含他的妻子,但他的三名子女均在核发名单之列[17] 。抵达巴西后,希库尔斯在圣保罗开创事业,驾驶RC-7海蜂型飞机接载游客进行观光飞行。在居住于南美洲的时间里,希库尔斯既没有刻意隐匿行踪,也没有试图隐藏其身分。
以色列当局在得知无法将希库尔斯引渡回国受审后便指示情报机构摩萨德前往南美洲将其暗杀。摩萨德特工以共同创立飞行公司的说法说服希库尔斯前往乌拉圭[18],而早已潜伏于当地的以色列特工亚科夫·梅达德在后者抵达时便在该国首都蒙特维多将其绑架,并带往城市郊区的一处房子。特工以装有消音器的手枪对希库尔斯的脑部开了两枪[16];其尸体于1965年3月6日在一辆汽车的后车厢内被发现,身上有多处枪伤,头颅亦遭击碎。尸体旁则放置著其涉入里加犹太区屠杀事件的相关文件[1]。
考量被告遭控罪名的严重性,即亲自监督了超过30,000名男性、妇女与孩童的屠杀行动,同时考量其在执行任务时所展现出的极端残酷性格,特此判处被告赫柏茨·希库尔斯死刑。被告已于1965年2月23日被那些无法忘却过去的人们处决。他的尸体在乌拉圭卡内洛内斯省哥伦比亚大道7号的库贝蒂尼别墅中[16]。
起初多数媒体均将这份讯息视为玩笑,并未予以重视,但讯息却引起了乌拉圭警方的关注,最终亦在讯息上的地点寻获尸体[16]。
共产主义式微后,拉脱维亚国内有许多人试图为希库尔斯平反。2004年,时任拉脱维亚外交部长的阿尔提斯·帕布里克斯谴责了为纪念希库尔斯而发行的邮戳信封。在一份声明稿中,帕布里克斯表示“在拉脱维亚境内制造生产这种信封的人很显然不了解拉脱维亚或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悲剧历史”。拉脱维亚外交部同时强调希库尔斯“犯有战争罪行”,而且曾“参与阿拉斯突击队的行动,而后者更与犹太人大屠杀与屠杀无辜平民百姓等事件脱不了关系。拉脱维亚总检察长办公室已两次拒绝为赫柏茨·希库尔斯平反的请求”[1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