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卡因(英语:cocaine,C₆H₅COOC₇(COOCH₃)H₁₀N(CH₃),其中-COOCH₃位于莨菪烷官能团C₇H₁₀N的2位),又译为古柯碱,学名苯甲酰芽子碱甲酯,是古柯含有的多种芽子碱衍生生物碱之一。芽子碱衍生物属于莨菪烷类生物碱兴奋剂,在世界各地均属管制药毒品[9]。可能造成思觉失调欣快感或者精神激动英语Psychomotor agitation等心理影响;生理上的症状可能包括心跳过速、出汗与瞳孔放大[10]。高剂量的可卡因会造成高血压中暑[11]。使用后数秒到分钟即产生药效,并持续5到90分钟[10]。可卡因偶尔也会用于医疗用途,例如局部麻醉与减少鼻部手术的出血[12]

Quick Facts 临床资料, 其他名称 ...
可卡因
临床资料
其他名称benzoylmethylecgonine (苯甲酰甲基芽子碱), benzoylecgonine methyl ester (苯甲酰芽子碱甲酯)
AHFS/Drugs.comMicromedex详细消费者药物信息
依赖性生理: 高[1][2]
心理: 高[2]
成瘾性[3]
给药途径外用口服吹入英语insufflation (medicine)静脉注射
ATC码
法律规范状态
法律规范
药物动力学数据
生物利用度口服:33%[4]
Insufflated英语Insufflation (medicine): 60[5]–80%[6]
Nasal spray英语Nasal spray: 25[7]–43%[4]
药物代谢肝脏CYP3A4
生物半衰期1 小时
排泄途径肾脏(苯甲酰芽子碱英语benzoylecgonine和芽子碱甲酯(ecgonine methyl ester))
识别信息
  • methyl (1R,2R,3S,5S)-3- (benzoyloxy)-8-methyl-8-azabicyclo[3.2.1] octane-2-carboxylate
  • (1R,2R,3S,5S)-3-(苯甲酰氧基)-8-甲基-8-氮杂双环[3.2.1]辛烷-2-羧酸甲酯
CAS号50-36-2  checkY
PubChem CID
IUPHAR/BPS
DrugBank
ChemSpider
UNII
KEGG
ChEBI
ChEMBL
PDB配体ID
CompTox Dashboard英语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000.030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化学信息
化学式C17H21NO4
摩尔质量303.353 g/mol
3D模型(JSmol英语JSmol
熔点98 °C(208 °F)
沸点187 °C(369 °F)
水溶性HCl: 1800–2500 mg/mL (20 °C)
  • CN1[C@H]2CC[C@@H]1[C@@H](C(OC)=O)[C@@H](OC(C3=CC=CC=C3)=O)C2
  • InChI=1S/C17H21NO4/c1-18-12-8-9-13(18)15(17(20)21-2)14(10-12)22-16(19)11-6-4-3-5-7-11/h3-7,12-15H,8-10H2,1-2H3/t12-,13+,14-,15+/m0/s1 checkY
  • Key:ZPUCINDJVBIVPJ-LJISPDSOSA-N?
Close
Quick Facts “Cocaine”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 ...
Cocaine”的各地常用名称
中国大陆可卡因
古柯碱[8]
台湾古柯碱
港澳可卡因
Close
从可卡树叶提炼的纯古柯碱

可卡因具有成瘾性,原因是由于其作用于脑中的奖赏路径英语mesolimbic pathway。短时间使用后,会出现依赖性的高风险。使用可卡因也会增加中风心肌梗死、肺部问题、败血症猝死的风险[9][13]。在与酒精并用时,会形成苯甲酰芽子碱酯(C₆H₅COOC₇(COOC₂H₅)H₁₀N(CH₃)),造成更严重的中毒。一般街头非法贩卖的可卡因,常会混入局部麻醉药、玉米淀粉、奎宁或者糖类等会增加额外毒性的物质[14]。又如,混合了高爆炸药的可卡因粉末称作布朗布朗(英语:Brown-brown),因部分高爆炸药通常含有可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硝酸甘油,可造成血管舒张,令可卡因自由地在人体血管内移动。

持续反复使用可卡因,会导致感觉快乐的能力减少与身体疲累[9]

可卡因是5-羟色胺去甲基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会使脑部这三种神经递质的浓度上升[9]。可卡因可以轻易地通过血脑屏障,而且可能会通过高烧与血清素破坏血脑屏障[15][16]。可卡因是由古柯的叶子制成,此植物的主要产地在南美[10]。2013年合法生产的可卡因数量为419公斤[17]。估计美国每年非法可卡因的市场在一千亿到五千亿美金之间,可卡因可再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制成霹雳可卡因[9]

每年用药人数约在1,400万至2,100万人之间,其中北美洲的用量最大,其次为欧洲和南美洲[9]。其中 1-3% 的已开发国家人口在其一生中至少使用过可卡因一次[18]。2013年,可卡因直接导致约4,300人死亡,比起1990年的2,400人上升了许多。秘鲁人英语Peruvians从远古时代就有嚼食古柯叶的习俗[14]。1860年,可卡因首次由古柯树的古柯叶内纯化出来[9]。1961年起,国际麻醉品单一公约要求各国将所有非医学用途的可卡因使用列入刑事罪行规范[19]

代谢与检测

古柯因在体内的代谢(水解)产物苯甲酰芽子碱英语benzoylecgonine(C₆H₅COOC₇(COOH)H₁₀NCH₃)和芽子碱英语ecgonine甲酯(HOC₇(COOCH₃)H₁₀NCH₃)等均具有远低于古柯因的生命活性(毒性及成瘾性),对小鼠以30至60倍剂量使用均不足以产生古柯因的毒性,其中苯甲酰芽子碱甚至百倍剂量亦不足以产生同等毒性[20],但是苯甲酰芽子碱的一级代谢半衰期远高于古柯因。然而,非水解代谢产物正古柯因英语Norcocaine(C₆H₅COOC₇(COOCH₃)H₁₀NH)却是一种高毒性物质,对小鼠具有比古柯因更高的毒性(半数致死剂量不足古柯因一半)。

这些物质虽然直接危害性小(很多弱毒性莨菪烷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茄科蔬果与古柯科植物中,但如同这些水解产物均未被实验证实对人体具有直接危害),但由于芽子碱衍生物一旦由毒贩获得并用于化学合成毒品会带来严重后果,它们均属受管控物质。另外由于古柯因尿检检测的其实是其低毒性的水解产物,造成南美人即便饮用了去除古柯因但未去除其他生物碱的古柯茶后,也会因摄入的低毒性水解产物而被检出“古柯因”阳性。

历史

  • 最早是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于西元1499年写下他对于嚼古柯叶者的印象,这是欧洲人最早的相关记载。在他眼中,这种人两颊塞满奇怪的草药,反刍般地咀嚼不停,实在是他所见过最丑陋最野蛮的人[21]
  • 1855年,德国化学家斐德烈英语Friedrich Gaedcke首度从古柯叶中提取出麻药成份,并命名为“Erythroxylon”。四年后,斐德烈的同事尼曼(Albert Niemann)又精制出更高纯度的物质,替名为“古柯碱”(Cocaine)。首部以古柯树为研究的药用书籍则在1859年出版。
  • 1860年,已有医生由古柯叶中提炼出古柯碱,并作为医学用之麻醉药品
  • 1880年代初期,化学家马林安尼英语Angelo Mariani (chemist)发明含有古柯碱的药酒,这种药酒被认为是可口可乐的前身。
  • 1884年,著名的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推荐使用古柯碱来作为酒精吗啡上瘾之替代药品。
  • 1886年问世之可口可乐,尚含有微量古柯碱,不过可口可乐后于1906年排除此配方。
  • 2009年时,红牛能量饮料曾被台湾及香港验出有微量古柯碱成份,但不会影响人体。[22]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