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伯温以字行浙江省青田县(今文成县)人,祖籍陕西保安志丹[1],传为东汉明帝孙彭城考王刘道之后,南宋将领刘光世的后人。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通、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保持国家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授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正德时追赠太师文成。和宋濂方孝儒合称“明初散文三大家”,亦和宋濂、高启合称“明初诗文三大家”。[2]他也是中国民间三大预言的作者,三大预言分别是《烧饼歌》、《金陵塔碑文》和《救劫碑文》(又名《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

Quick Facts 刘基, 爵位 ...
刘基
Thumb
刘基像,取自清代上官周《晚笑堂画传》
大明资善大夫上护军
爵位诚意伯
籍贯浙江青田县(今属浙江文成县
族裔汉族
字号伯温
谥号文成
出生至大四年六月十五日
(1311-07-01)1311年7月1日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文成县
逝世洪武八年四月十六日
1375年5月16日(1375岁—05—16)(63岁)
浙江行省处州府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省文成县
亲属刘琏刘璟
出身
  • 元元统元年(1333年)癸酉科进士
著作
  • 郁离子
  • 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
  • 百战奇略》、 《时务十八策》、《火龙神器阵法
  • 滴天髓》、《多能鄙事
Close
More information 系列条目, 道家思想 ...
Close

生平

早年生涯

刘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六月十五日(1311年7月1日)[3] 浙江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武阳村,武阳村离当时青田县治约150里,是偏僻的山村。自幼聪颖异常,性情奇迈。

泰定元年(1324年:13岁),刘基遵照父亲的决定,离开了家乡,来到处州府城括城,进入郡庠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研读《春秋经》[4]

泰定四年(1327年:16岁),当时著名的理学郑复初到距离青田县七十里的石门洞讲学,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刘爚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荫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5]

至顺年间(1330年5月 - 1333年10月:18岁 - 22岁),刘基考中进士,担任江西行省瑞州高安县的县丞,获得廉洁正直的名声。行省要提升他,刘基谢绝离去。后来出任江浙儒学副提举,论御史失职之罪,被台臣所阻,刘基两次上奏弹劾,后弃官还乡。刘基博通经史,无书不读,尤其精于天文。西蜀赵天泽在评论江右人物时,首推刘基,将他比作诸葛亮[6]

至正十六年(1357年:46岁)时,方国珍起兵海上,抢劫郡县,相关部门无法控制,行省复任刘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基建议修筑庆元诸城威逼方国珍,方国珍为之气沮[7]。等到左丞帖里帖木儿招降方国珍时,刘基说方氏兄弟首先作乱,不杀他们无以惩后。方国珍心里害怕,重贿刘基,刘基拒不接受。方国珍便派人从海路行船至京,贿赂掌权者。于是朝廷下诏招抚方国珍,授予他官职,而责怪刘基滥用权力,擅作主张,并让刘基离京去管理绍兴,方氏于是更加骄横[8]。不久,山寇蜂拥而起,行省又召刘基前去剿捕,与行院判石抹宜孙一起驻守处州。经略使李国凤将其功劳上奏,主持政事者因方氏之故压制刘基,授他为总管府判,却不让他掌握兵权。刘基于是弃官归隐青田,在他47至50岁时著《郁离子》一书以明志。当时躲避方氏的人都纷纷投靠刘基,刘基稍做部署,贼寇便不敢来犯[9]

辅佐朱元璋

Thumb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攻下浙东,刘基前往辅佐。

至正十九年(1359年:刘伯温48岁),朱元璋攻下浙东,闻知刘基及宋濂等人的名声,便以钱财招聘,刘基没有答应。总制孙炎两次写信坚决邀请,刘基始出。到了应天,刘基陈时务十八策[10]。朱元璋大喜,马上命人建造礼贤馆让刘基等居住,对他们宠信备至。当初,朱元璋因为韩林儿自称宋朝之后,对其遥相尊奉。每年年初中书省设御座行礼时,唯独刘基不拜,并说:“韩林儿只是一个牧童罢了,尊奉他干什么?”因此刘基去拜见朱元璋,陈天命之所在。朱元璋向他询问征取之计,刘基说道:“张士诚只顾保全自己,不值得担心。陈友谅则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又地处上游,其心无日忘我,应当先谋取陈友谅。陈氏灭亡,张氏便势孤力弱,一举即可平定。然后北伐中原,帝王大业便可成功。”朱元璋十分高兴地说:“先生有什么好的计谋,尽管说出来吧。”[11]

当时陈友谅攻陷太平,谋求东下。朱元璋手下有人建议投降,有的建议逃往钟山,只有刘基瞪着双眼不说话。朱元璋便将他召入内室,刘基愤然说道:“主张投降或逃走的,应该斩首。”朱元璋便问:“先生有什么计策?”刘基回答:“陈贼已骄,我们可以待其深入,伏兵拦击,将其打败,这很容易。天道后举者胜,取威制敌以成王业,就在此举了。”朱元璋采用了他的计策,引诱陈友谅军到龙湾,然后将其击败[12]。朱元璋以克敌之功赏赐刘基,刘基推辞不受。不久陈友谅军复陷安庆,朱元璋打算亲自率军征讨,以此询问刘基,刘基极力赞成,于是朱元璋率军进攻安庆。从早晨到傍晚,仍未攻下,刘基请求直趋江州,直捣陈友谅的基地,于是全军西上。陈友谅始料不及,只得带领妻子儿女逃往武昌,江州遂降。龙兴路守将胡美派他的儿子前来表示投降,请求朱元璋不要解散他的部队,朱元璋面有难色,刘基从背后踢胡床暗示,朱元璋顿时醒悟,应允了胡美的要求。胡美遂降,江西诸郡全被攻下[13]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刘伯温51岁),刘基还乡为母亲举行奠礼。刘基丧母时,正值战事紧张,故未敢说,直到这时才请求还乡。恰好又逢苗军反叛,杀金华、处州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浙东形势动摇。刘基赶到衢州,首先为守将夏毅安抚诸属城,再与平章邵荣等谋划恢复处州,于是平定叛乱。方国珍一向害怕刘基,便致信刘基,对其母去世表示悼唁。刘基给方国珍回信,向他表明朱元璋的威德,方国珍于是向朱元璋进贡[14]。朱元璋多次写信到刘基家询问军国大事,刘基都逐条地详细作答,都能切中要害[15]。次年,刘基返回应天府,朱元璋正要亲自率军支援驻扎在安丰的小明王韩林儿,刘基劝说道:“汉(陈友谅)、吴(张士诚)都在伺机进攻,我们现在不可轻举妄动。”朱元璋不听劝告。而陈友谅知道这个情况后,乘机率军围攻洪都,朱元璋这才说道:“我没听你的意见,险些误失大计。”然后亲自带兵援救洪都,与陈友谅展开鄱阳湖之战,一天交战数十次。朱元璋坐在胡床上督战,刘基随侍身旁,忽然跃起大呼,催促朱元璋赶快转移到别的船上去。朱元璋仓促转移到另一小船上,还未坐定,飞炮便将他原来所乘御船击得粉碎,站在高处的陈友谅见御船被毁,大喜。而朱元璋所乘之船只进不退,汉军都大惊失色。当时湖中战斗相持了三日,未决胜负,刘基请求移军湖口以扼住汉军出口,在金木相克的这一天与陈友谅军决战。结果,陈友谅战败,在逃跑途中毙命[16]。其后,朱元璋按照刘基的谋划打败张士诚,北伐中原[17]

元年(1367年:刘伯温56岁),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刘基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天大旱,刘基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便当即命令刘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从天而降。刘基趁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朱元璋这时正要处决囚犯,刘基便问是什么原因,朱元璋将自己所做的梦告诉他。刘基说:“这是获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所以应当停刑等待。”三日之后,海宁归降,朱元璋很高兴,就将囚犯全部交给刘基释放。不久,又授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18]

洪武年间

Thumb
刘基与时任中书左丞相李善长有隙,在李善长攻击下,刘基被迫告老还乡。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刘基上奏制定军卫法。当初确定处州税粮时,仿照宋制每亩加五合,唯独青田县除外,明太祖说:“要让刘伯温家乡世代把此事传为美谈。”[19]明太祖巡幸汴梁时,刘基与左丞相李善长一起留守京城。刘基认为宋、元两朝都因为过于宽纵而失天下,所以现在应该整肃纲纪,于是便下令御史检举弹劾,不要有任何顾忌,宿卫、宦官、侍从中,凡犯有过错的,一律奏明皇太子,依法惩治,因此人人都畏惧刘基的威严。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图私利,纵容下属而被治罪,李善长一向私宠李彬,故请求从宽发落,刘基不听,并派人骑马速报太祖,得到批准,刘基便在祈雨时,将李彬斩首。因为这件事,刘基与李善长开始不和[20]

明太祖返京后,李善长便向明太祖诬告说刘基在坛壝下杀人,是不敬之举。那些平时怨恨刘基的人也纷纷诬陷刘基。当时正逢天旱,明太祖要求诸臣发表意见,刘基上奏说:“士卒亡故者,他们的妻子全部迁往他营居住,共有数万人,致使阴气郁结。工匠死后,腐尸骨骸暴露在外,将投降的吴军将吏都编入军户,便足以协调阴阳之气。”明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但十天过后仍不见雨,故而发怒。而李善长曾与刘基争论法令,以至于辱骂刘基,刘基内心更加不安[21]。此时恰好刘基的妻子死了,所以刘基请求告辞还乡。明太祖正在营造中都凤阳府,又积极准备消灭扩廓帖木儿。刘基临走上奏说:“凤阳虽是陛下的故乡,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王保保不可轻视。”不久,元军在定西之战中失利,扩廓帖木儿逃往漠北,从此成为边患[22]。这年冬天,明太祖亲自下诏,记叙刘基征伐的功勋,召他赴京,赏赐甚厚,追赠刘基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多次要给刘基进爵,刘基都固辞不受[23]

先前,明太祖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明太祖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明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明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明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明太祖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陛下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陛下留心物色就是了。目前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24]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家乡[25]

晚年

Thumb
刘伯温画像

明太祖经常写信给刘基,询问天象,刘基都非常详细地逐条回答,然后将其草稿烧掉。刘基大致说,霜雪之后,必有阳春,现国威已立,应当稍微采用宽大政策来治理天下。刘基隐居后,只是饮酒下棋,从不提起自己的功劳。青田县令求见,被刘基拒绝,于是便穿着便服,装成乡野之人去见刘基,刘基当时正在洗脚,便让堂侄将他引入茅舍,以黄米饭招待。县令这时才告诉刘基:“我是青田知县。”刘基大惊起身称民,然后谢罪离去,终不相见[26]

最初,刘基说瓯、括之间有一块空地叫谈洋,南抵界,是盐盗的巢穴,方国珍由此叛乱,故请求设巡检司守卫,民众叛乱便不那么方便了。时逢茗洋逃兵反叛,官吏都匿而不报,刘基便令长子刘琏将此事上奏,但未先通报中书省。胡惟庸当时正以左丞相的身份主管中书省,对以前与刘基的过节怀恨在心,于是便派手下官员攻击刘基,说谈洋这个地方有帝王之气,刘基想将它作为自己的墓地,因为当地百姓不答应,刘基便请求设巡检司将百姓赶走。明太祖虽然没有加罪于刘基,但颇为这些言论所打动,因而剥夺了刘基的俸禄。刘基心中害怕,入朝谢罪,然后呆在京城,不敢返乡。不久,胡惟庸当了丞相,刘基悲叹道:“若是我的话不应验的话,那便是苍生之福了。”遂因忧愤交加而发病。[27]

洪武八年(1375年:刘伯温64岁),刘基不良于行,但仍和京官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颂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正月中旬,宋濂的门人刘刚来到刘基的住处,商请刘伯温将宋濂的百馀卷作品,摘选并编辑成书,又请刘基为之序。正月下旬,刘基偶感风寒,朱元璋让胡惟庸派医生来给他治病,刘基吃了药后,腹中便出现了像拳头大的石头一般的异物[28]。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地向他禀告胡惟庸带著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只是讲些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29]。三月下旬,病情恶化,明太祖亲自撰文赐给刘基,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30]。到家后病情加重,便将《天文书》授给长子刘琏,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陛下,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祈求上天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陛下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陛下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陛下密奏吧!”最后于四月十六日卒于故里,享寿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31][32]

明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朝廷加赠他为太师,谥号文成[33]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因刑部郎中李瑜的建言,朝廷再度讨论刘基的功绩,并决议刘基应该和徐达等开国功臣一样,配享太庙[34]

著作

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命理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作有:

此外,民间亦有多部与刘伯温有关的小说。当中,有说他经常微服出巡,体察民情。亦有说他很会占卜,并著有《烧饼歌》,向朱元璋暗示大明日后所发生的事,甚至明亡之后数百年的事。不过,由于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就已离世,使这些故事和预言的真确性不容易辨证[35]。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刘伯温的《救劫碑文》又名《陕西太白山刘伯温碑记》,是在一场地震中震出来的。《刘伯温碑记》出于陕西太白山,传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地震中,一石壁倒塌,人们从而发现此碑文。此碑文以这样的方式显现已经足以令人震惊,此碑文更记载了惊人预言:在一个猪鼠年到来之际,将有一场巨大的劫难降临人间。下面只引用部分原文“天有眼,地有眼,人人都有一双眼。天也翻,地也翻,逍遥自在乐无边。贫者一万留一千,富者一万留二三。贫富若不回心转,看看死期在眼前。平地无有五谷种,谨防四野绝人烟。若问瘟疫何时现,但看九冬十月间。行善之人得一见,作恶之人不得观。世上有人行大善,遭了此劫不上算。还有十愁在眼前:一愁天下乱纷纷,二愁东西饿死人,三愁湖广遭大难,四愁各省起狼烟,五愁人民不安然,六愁九冬十月间,七愁有饭无人食,八愁有人无衣穿,九愁尸体无人捡,十愁难过猪鼠年。若得过了大劫年,才算世间不老仙。就是铜打铁罗汉,难过七月初一十三。任你金钢铁罗汉,除非善乃能保全。谨防人人艰难过,关过天翻龙蛇年。幼儿好似朱洪武,四川更比汉中苦..."。[36]

家庭

Thumb
刘基像,取自明王圻、王思义撰《三才图会》

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原创研究?]

  • 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率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 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 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读,躬耕自食。[原创研究?]
  • 刘集,受父亲影向,没有出任官职,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原创研究?]
  • 刘濠,曾在宋朝为官,任翰林掌书。宋亡之后,县城男子林融倡导义旅。事情败露,元朝派使臣将其同伙列成名册,许多人被株连。使臣中途留宿刘濠家,刘濠便将使臣灌醉,然后放火烧了他的宿舍,名册全被烧毁,使臣毫无办法,只得更改名册,被株连者都得以幸免[37]
  • 刘庭槐,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 刘爚,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子女

  •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洪武十年(1377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亡[38]
  •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在明成祖登基后对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因此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身亡[39]

后人

  • 刘畾:刘基之孙,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袭诚意伯爵位,增禄至五百石。次年因罪革去爵位,永乐年间逝世。
  • 刘法:刘畾之子。
  • 刘禄:刘法曾孙,刘柜之孙,刘昙之子。景泰三年(1452年)世袭《五经》博士[40]
  • 刘瑜弘治十三年(1500年)任处州卫指挥使。嘉靖十一年(1532年)六月续封诚意伯爵位,年禄七百石[41]
  • 刘世延:刘瑜之孙。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六月袭诚意伯爵位,后因犯罪夺爵。隆庆二年(1568年)复爵。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因犯罪被处死[42]
  • 刘盖臣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袭诚意伯爵位,天启元年(1621年)领南京右军都督府[43]
  • 刘孔昭天启三年(1623年)袭诚意伯爵位,崇祯年间官至少保。崇祯十一年(1638年)领南京右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44]。明亡后,参与建立南明弘光政权,后航海不知所终[45]

纪念

相关影视剧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