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黄子卿(1900年1月2日—1982年7月23日),家名荫荣,字碧帆,男,广东梅县人[1],中国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2][3][4]他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研究,尤其是热力学、溶液理论的范畴[1],并出版《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等教科书。[5]
生平
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6]。1922年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主修化学,并于1924年获理学学士学位。[7]192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同年九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从事电化学的研究,改进测定电解质溶液离子迁移数的装置。[8]其后因公费到期,于1927年回国。[9]
回国后到北平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研究助理,在生物化学家吴宪的领导下,在测定蛋白质分子量、蛋白质变性等方面进行研究。[8]1929年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9]。
1934年六月黄子卿再次赴美,师从比泰教授(J.A. Beattie),精确测定水的三相点,193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9]1935年到1952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其中1937年至1945年为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10],1948年至1949年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客座教授,作晶体学的研究[11]。
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9],并被评聘为一级教授,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6]。1964年,他又兼物理化学及胶体化学研究室主任。[10]
贡献
黄子卿进行热力学绝对温标的研究,并准确测定水的三相点温度[13]。他仔细处理样品,如以氢氧化钡处理以脱去二氧化碳;又对结果进行校正,例如透过测定样品的电导率,再按著溶液依数性(凝固点降低)做校正[8]。经过一年的测量,测出水的三相点温度,即为0.00981±0.00005°C[11]。1938年,黄子卿、贝蒂、本笛克特等人在《美国艺术与科学院汇刊》发表有关论文[14]其数值受到国际温标会议的采纳,而被设为国际温度标准之一,黄子卿因而入选美国的《世界名人录》[5]。
黄子卿对盐-水-非电解质体系和溶液理论有所研究,透过实验规律提出盐效应的机制,又检验了非电解质的偶极矩与盐效应的关系[8]。黄子卿对此课题发表论文十馀篇[12]。
黄子卿于1956年编著出版的《物理化学》为当代中国第一部中文物理化学参考书[15]。另著有《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等书籍[13]。
黄子卿执教五十多年[16],致力于中国物理化学的教育,讲授过物理化学、热力学、动力学、统计力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等课程[17]。指导过的学生有钱伟长[18]等。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