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朝鲜半岛传统民族服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韩服 (朝鲜语:한복/韓服),或朝鲜服(朝鲜语:조선옷/朝鮮옷),或朝鲜族服饰(中国朝鲜语:조선족의복)[1],是朝鲜半岛、朝鲜民族(韩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韩服一方面与汉服文化有著相当程度的互相影响,一方面也有自己的演化,并产生有一定的区别与韩民族独有的特征[2]。大致在18世纪时朝鲜半岛正式完成独立的、现代的韩服体系。[3]韩服可以分为王室礼服、官服、士大夫服制以及平民服制。
韩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朝鲜三国时代位于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句丽服饰[4][5]。从最早的6世纪高句丽墓葬壁画中,人们就可以看到包括襦、把持、裳等韩服构件。这些基本的韩服设计与构成一直延续到现在[6]。
新罗法兴王时期,曾模仿中国制定官员公服制度,百官服色为紫、绯、青、黄四色,几乎和隋到初唐时的官员常服色序列一致。真德女王派金春秋入唐请兵,并请章服,唐太宗赐予其冠服,于是真德王三年( 650) ,“始服中朝衣冠”。664年,文武王下令新罗王后采纳唐朝服饰,随后新罗女性也开始接受唐朝服饰文化[7]。据称,圆衫也是在统一新罗时期从唐朝引入[8]。
新罗统一三国后,从唐朝和波斯引入各种的丝绸、锦缎和服饰潮流。期间,新罗从唐朝的第二个首都洛阳引入了齐胸襦裙。类似款式在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很流行,这与西方的Empire silhouette也很相像。这个款式在新罗引进之初只在贵族女性穿着,普通民众并没有采纳。在统一新罗后的高丽王朝,这样的款式开始没落,但后又被贵族复兴[9][10]。
在高丽王朝初期,继承新罗服装的唐朝遗风,高丽国王王建临死前召大匡朴述熙亲授十条训要, 其四曰“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殊方异土人性各异,不必苟同。契丹是禽兽之国,风俗不同,言语亦异。衣冠制度慎 勿效焉。”[11] 在高丽前期,王、王妃及百官服饰主要受辽、宋的赐服。 宋朝建立伊始,高丽就向宋朝朝贡,奉正朔,接受册封;数十年后又开始向辽国奉表称臣,接受辽主的册封和赐服。 辽宋对高丽的赐服,基本都以宋制或者说“汉式”为主,比如九旒冕服、紫公服等等。 除赐服外,高丽本国所指定的礼服制也仿造唐宋制度制定,比如皇帝的袍、冕服,百官礼服也仿照宋制。
到高丽王朝后期,则主要以元朝服装为主。高丽降元以后曾获得“衣冠从本国俗,皆不改易”的许可,高丽大臣劝说“效元俗、改形易服”,高丽元宗还以“未忍一朝 遽变祖宗之家风”为由拒绝。 但很快到了元宗之子忠烈王在位时,自上而下开始了主动大规模蒙古化。 忠烈王在大都做人质时接受了蒙古习俗,回国即“辫发胡服”,尽弃高丽旧俗,直接下令在国内推行蒙古服装与发式,以政令的形式由上而下展开:
“令境内皆服上国衣冠,开剃。蒙古俗,剃顶至额,方其形,留发其中,谓之开剃。时自宰相至下僚,无不开剃。”
高丽曾成为元朝的驸马国达80年。当时元丽修“舅甥之好”,元朝公主齐国大长公主嫁入高丽为王妃,忠烈王以降,高丽国王世代为元朝驸马,忠烈王并担任元朝在其国土设立的征东行省长官。从此改穿蒙古服饰,在他以后的数位高丽王的统治内,所有官员都要剃去头发,并要穿著蒙古服饰。 元朝也不断赐予高丽王、王妃及大臣服饰。 比如忠烈王四年(1277)元皇后赐王妃袍服,元帝赏赐王、公主、臣下金搭子表里。
于是就这样,高丽上下“皆服上国衣冠”,主动向元朝示好,如《高丽史·舆服志》所说“事元以来,开剃辫发,袭胡服,殆将百年”, 甚至都超出元朝统治者的预期,至元十五年世祖皇帝问康守衡高丽服色如何,康守衡回答“服鞑靼衣帽,至迎诏贺节等时以高丽服将事”时,忽必烈很惊讶,并说:“汝国之礼何遽废哉。”
高丽王朝末期(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王朝,又实行亲明朝政策,接受明朝赐服,全面更换回汉式的明代冠服。高丽恭愍王十九年(1369),朱元璋赐九旒冕服、远游冠服,马皇后赐高丽王妃冠服,包括七翚二凤九树冠、九等翟衣等,也是标准的明代亲王妃礼服。民间和日常服装,男装也高度模仿明装,圆领、搭护、贴里、道袍、深衣等等各种明代服装都被广泛使用,女装以袄裙为主,形制裁剪都是借鉴了明朝女性服饰。
唐朝时官员的乌纱襆头的后系带为下垂带样式,新罗官员襆头同为此样式,而明代之后改为展角样式,朝鲜王朝也改为短展角;王妃大礼服一直都为中国亲王妃翟衣样式。 是朝鲜王朝最高女性的服饰,作为宫中大礼服穿至朝鲜王朝末期。 朝鲜王朝对中国称属国,其王称王不称帝,国王正妻(王妃)对最高级别礼服为揄翟,无讳衣,王世子嫔最高礼服亦为揄翟。朝鲜王朝最早的赤翟衣最初是明朝皇帝惠宗朱允炆赏赐给朝鲜王妃的,是特许的亲王妃级别的服饰。 朝鲜嫔妃,中宫在朝贺仪,朝见仪测风仪中服翟衣揄翟。 朝鲜王朝贵族女子服装亦改为明朝汉服式样,初期衣带在右侧,较幼及短,中后期移到较中间的位置并加粗、加长,女服为袄裙,到后期上衣(襦或袄)亦缩短。 朝鲜时代的女性宫廷常服称唐衣。 礼服、朝服参照明朝式样。 朝鲜王朝时期的王室及宫廷的文官,王室戴的冕冠、翼善冠、通天冠、皮弁等,文官们戴的主要有梁冠、乌纱帽、襆头等都比明朝的等级低,工艺粗略些。 帝王大礼时所带的冕冠等,明朝皇帝穿十二章冕服带十二旒冕冠而朝鲜王朝按亲王服制穿九章冕服带九旒冕冠。
朝鲜人崔溥曾说:“盖我朝鲜地虽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国……”朝鲜文人徐居正亦曾作诗云:“明皇若问三韩事,衣冠文物上国同。”这里的 “上国”指的自然就是中国。 明王朝对朝鲜王朝也格外施恩,明太祖曾言:“九州之外,则每世一朝,所贡方物,表诚敬而已。惟高丽颇知礼乐,故令三年一贡。 ”这些都道出了明朝与朝鲜非同一般的关系。与明朝一样,朝鲜王朝也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以衣冠制度别上下君臣、明等级礼仪。明朝在赐予朝鲜君臣服饰之时,十分注重君臣等级有别。对朝鲜国王及王妃等王室人员,明朝主要是给以冕服、玄圭绛纱袍、玉佩、玉带等物,而对于一般的使节则是给予一般的文武官朝服和公服,并根据他们官位的不同,也给与不同品级的冠服。这种等级分明的赐服制度对李朝服饰制度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
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朝鲜世宗李祹认为世子冠服同陪臣一等,有所不便,请加梁数,于是宣宗特赐世子六梁冠等朝臣二品,从此以后成为定制。宣德五年(1430年)又赐世子朝服一副,其中玉带玉环更为明一品章。李裪对此感叹:“其重我世子至也”。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年),李祹又因为永乐年间未赐远游冠绛纱袍而请赐。代宗景泰元年(1450年)夏四月,李祹又奏请赐世子冕服。
从朝鲜国王的不断请赐中,可以看出其对中华服饰文化的仰慕和对服饰等级制度的重视。
嘉靖时期朝鲜陪臣在议论本国冠服制度时,就主张效仿中国变革以“从时王之制”者,认为“中朝必嘉其同文同轨之化”、“仪章制度,皆效中华,中朝所以待我国异诸外国”等。明也极赞朝鲜”文物存商制,衣冠备汉仪”。
朝鲜也因遵循华制,而称为小中华。[12]从事农商的百姓全都穿著白苎布和乌巾四带。 因此朝鲜族又自称为白衣民族(백의민족)。
高宗二十一年(1884),由于衣服简化令的颁布,士庶都将漆笠、周衣改良作为日常服。 [13]中国明亡清起,朝鲜王朝在服制上却未作任何改动,依然延续明朝冠制,直至西方入侵。贵族则开始流行西装。 甲申衣制改革遭到大臣崔益铉的坚决反对,认为“徒以用夷变夏,降人为兽”。 [14]1897年从清朝朝贡体制摆脱出来的朝鲜改名“大韩帝国”,在日本侵略压力下,朝鲜半岛的国族认同和国家主义的兴起孕育了“韩服”这个概念。 1960年代,为了让韩服成为日常生活实用服,改良运动兴起。 1960年代中期,开始正式礼服化。 富裕阶层开始穿名牌高级韩服。 直到1970年代,韩国开始正视本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尤其是以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起点,国民突然就对固有文化原形有了一种保护的观念,整个国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了。 [15]汉城奥运会代表团前面的礼仪小姐均身著传统韩服。 对传统文化的热衷也带动了以传统素材设计改良的韩服,特别是高价苎麻和纻布等传统布料成为流行的夏季衣料。 1990年代后,韩国开始意识到了韩服的国际化及其重要性。
朝鲜官服、朝服、宫廷重要礼服一直保留汉服制度,悉遵华制,并随汉服变化而变化。 《世宗庄宪大王实录》中五礼的作法、服饰以及器物都是源自明朝周礼制度。根据朝鲜五礼《序文》,朝鲜世宗大王命令拟定吉凶兵军嘉五礼,“取本朝已行典故,兼取唐、宋旧礼及中朝之制。”中朝指的就是当时朝鲜的宗主国明朝。[16]
朝鲜王朝时代,王妃、嫔御、公主、翁主,以及贵族妇女进宫时以及尚宫、医女,会穿著“唐衣”,上衣的前襟和后襟较长、有些长到及膝的程度,穿时要把双手放在前襟之内。唐衣是正面常常垂下的赤古里(저고리),王侯贵族女性的第二礼装,用于出席主要庆典。王室女性的唐衣有金色镶边,其他人则没有。女性大礼服则是圆衫。圆衫是朝鲜时代(西元1392-1910)王族女性、贵族女性和贵妇的正礼装,材料为绢(蚕丝),肩上、胸和背面前镶有代表阶层的金箔装饰的大袖服装。作为中国附属国时,朝鲜王后所穿的圆衫是红色的。朝鲜公主和王妃所穿的圆衫是绿色的。上面饰有寿福二字。王妃绿圆衫的补子是茶色的,胸背上有双凤纹。绿圆衫也是王后和公主、翁主在较小规模庆典上穿著的小礼服,也是宫中的高级别宫女和贵妇人的主礼服。到了朝鲜时代末期,也允许平民在婚礼上穿著,但其款式较为简单。民间用袖口大多以彩色缎子代替烫金图案,以此与宫廷礼服区别。男女外出时会穿著称为“袿衣”的长外套,贵族女性出门则需用绿袿衣遮盖头部。
朝鲜冕服是高丽时代和朝鲜时代明朝皇帝赏给朝鲜国王的祭拜宗庙和社稷的祭服(제복)以及正朝、冬至、朝会、受册和纳妃所穿的大礼服。[17][18]九章冕服最早是明太祖朱元璋下赐给朝鲜国王李成桂的,同时还赐给王妃珠翠七翟冠和霞披金坠。九章冕服是明朝郡王级别的冕服。明朝的赤翟衣最初是明朝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下赐给朝鲜国王的,是特许的亲王级别的服饰。[19]朝鲜嫔妃、中宫在朝贺仪、朝见仪、册封仪中服翟衣[20]朝鲜纳妃仪中,朝鲜王子服冕服,王妃服翟衣。[21]朝鲜官员的夫人多着圆衫。[22]嘉礼仪式中着唐衣。[23]朝鲜甚至照搬汉服的丧服服制。[24][25]朝鲜丧服也体现了亲亲尊尊。[26]
嘉靖前,明朝皇帝均以藩王之礼待朝鲜国王,从未有所突破。以赐服为例,建文和永乐皇帝,均赐朝鲜国王九旒冕服。清朝在甲午战争战败,1897年朝鲜王朝宣布脱离清朝,朝鲜高宗李熙称帝,改元“光武”,改国号为“大韩”。遂改为天子等级的十二章冕服,追封闵妃为明成皇后,以天青翟衣为皇后礼服。朝鲜国王始服黄袍,王妃所穿的圆衫也变为黄色。
新罗始制百官公服。至真德王二年,始成唐制。[27]朝鲜官服继承了明朝的官服制度。服是官府发给官吏的制服,又叫做团领,团领前后佩戴胸背(흉배)。朝鲜国王服衮龙袍。朝鲜后期官吏大分为文官和武官,并穿戴各自不同的官服,穿着官服时还要佩戴冠帽﹑带﹑靴等各种附带品。[28]官吏的品阶不同,官服的颜色或附带品的材料和纹样等都存在差异。整套官服包括袍子﹑带子﹑纱帽﹑木靴。袍子两腋有衽。[29]官阶不同,官袍的颜色﹑胸背的纹样﹑带子的材质都有所不同。朝鲜国王的官服是红底金色图案的蟒袍。高级官员按照唐宋公服制度,文官以瑞鸟补子,武官以猛兽补字区分官阶。[30]胸背采用与袍子一样的面料,在上面绣上飞禽走兽以装饰官服,也代表官位的不同。还会绣上云﹑如意珠﹑波浪﹑岩石﹑水纹﹑不老草﹑水珠﹑花﹑牡丹等纹样。双鹤纹样用于堂上官(正三品以上的官员)级别的文班。双虎胸背用于正三品级以上的堂上官武班。官服的头饰是纱帽,其具有前低后高的双层结构,后侧有两翼,用竹丝和马尾毛勾勒出形态后罩上薄绸缎制作而成。犀带是正一品级的官员才能使用的官带,由犀角制成。正二品用钑金,从二品用素金,正三品用钑银,从三品以及四品用素银,五品以下黑角带[31]。庶人在官者,用团领而无胸背。诸生用方领。
朝鲜官服内着深衣。[32]朝鲜官员的常服为道袍、方巾。[33]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34]武官服装即军服的一部分,叫做同多里(동다리),是一种大身和袖子颜色不同的直领袍,特点在于身和袖用不同的布料制作。战服是武官套在同多里外面的无袖长两当。
儒家兴盛以来,朝鲜儒学者盛行穿根据《礼记·深衣》所载由苎麻所制的白纻深衣,且呼以大敞衣、中致莫(중치막)、小敞衣等袍衣类名称。乃至以深衣送终。[35]中致莫是朝鲜士人的一种直领袍,源自明朝的中单。高丽王以皂巾白纻袍为燕居之服。[36]朝鲜李朝学者李滇认为“东俗以签子及白布道袍为最尊之服,吉凶通用。”周衣(주의)式样同袄,只是比袄长,垂至膝下,是成年男子的礼服。有单、夹、棉之分,常用苎麻、木棉、绸缎等制作,颜色多青色或灰色。道袍,多用麻布缝制,斜领、左衽、宽袖,下摆长至脚面,前后垂有同肩宽的布条,垂直下摆,胸上部扎道袍带。18世纪朝鲜士族于公服外皆用明䌷。子女嫁娶自纳采以至衣裳,用䌷而不用缎。深衣之缘则用黑缎。[37] 士族平居多戴幅巾、方冠、程子冠、东坡冠。街上俱用黑笠,穿唐鞋、云鞋。儒服道袍,朝士常服亦用之。[38]网巾用皂纻。[39]
阔衣是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公主和翁主的大礼服。阔衣上饰有红线绣上的十种高贵植物和动物,在朝鲜文化里代表了长寿、幸运和富贵。同时阔衣也是皇室女性和贵族女性结婚仪式上所穿的嫁衣。阔衣在朝鲜时代起初是上流阶层妇女们的礼服,到后期平民也被允许穿著。礼服的面料多以枣红色贡缎、花纹缎、洋缎等做成;衬里则多用蓝色,无花纹。由于阔衣相当昂贵,普通百姓则以绿圆衫作为新娘结婚礼服。袄裙是朝鲜王朝女性的常服,沿用了明朝以前的制式,[40]而只有贵族女子才能着长衫。[41]庶民女性则在裤子外罩上蓬松的裙子。从18世纪末开始,朝鲜平民女子的上衣长度逐渐变短,甚至露出了胸部,但此理据在后代具有很大的争议。朝鲜日治时期,日本殖民者禁止女性韩服原来开胸,方便哺乳的设计[42]。
平民的日常服是短衣、裤子,没有冠帽(多扎白巾)。朝鲜男装白色居多,爱穿“灯笼裤”。男子的上衣衣短、斜襟、宽袖、右衽、无纽扣。
男性和女性都会在头上扎辫子,直至成年或结婚为止。成年或已婚男子会把头发结成发髻在头顶(戴乌纱帽或戴代表道学的程子冠),白丁则只能扎头巾与戴草笠,[43]成年未婚的少数女性和一般宫女(内人)、官婢(如巴只、医女等)则把辫子盘在脑后并以称为唐只的粗带束起(古代朝鲜人多数早婚,大部份人在未成年前已经结婚)。
已婚女性、妓生(艺妓)、高级女官(尚宫、尚仪、尚服等)会戴上加髢(假髻),即把假发弄成盘状戴上,始于高丽,忠烈王下令高丽全国穿蒙古服、留蒙古发髻(编发)。后来朝鲜太祖李成桂开国,采“男降女不降”政策,男性恢复汉制,女性则“蒙汉并行”,后来发展成“加髢”样式。
加髢是身份、财富的象征,有钱人、贵族妇女和妓生喜欢在加髢上加上各种饰物,有些妇女,尤其是贵族妇女,加髢甚至超过三圈,宫中甚至发展出“木头假髻”,平民及家境一般的妇女则只有一圈。王族妇女礼服的加髢正面正上方有玉板一个,左右各有花簪作为头饰,通称为“凤首”,这也是牒纸的一种,代表身分与地位,有严格规定。王族妇女、尚宫会于加髢和头顶之间放一“子供枕”。
后来妇女的加髢越来越大,形成奢侈风气,时有妇女因加髢过重折断颈项至死,宫中才禁止已婚王族妇女及女官于日常佩戴加髢,但仍然会在重大日子佩戴。后来已婚妇女就改为只把辫子盘成发髻并插上发簪而不戴加髢。
韩服按不同的场合而分为不同类型,包括:日常生活、典礼和特定场合。典礼服饰是在一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时穿著,例如婴儿满月、婚礼和葬礼。朝鲜婚礼新娘戴花冠,穿背子。[44]新郞跨白马,衣紫绡团领、系犀带、戴复翅纱帽。雁父朱笠黑团领,捧雁徐步在前。乳母戴黑缯羃罗,跨马随后。[45]
由于韩服穿著不便,加上二战后西服开始普及,除了在正式的场合和一些古老乡村外,现在已很少韩国人会在日常生活中穿着韩服。近年亦有人制造改良韩服(又称生活韩服)作日常生活穿著之用,不过整体来说现代穿著韩服的人主要还是女多男少,而穿著的场合大部份也都是像节庆、婚礼等隆重场面居多。在北韩则有较多人仍然经常穿著韩服,尤其是农村地区,一些学校也会以改良韩服作为校服。
而朝鲜王朝时代,即使是贱民男人在婚礼时也可穿一次官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