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
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階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階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蓝领(Blue-collar worker)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简单来说就是从事劳动工作的雇员,典型的代表可能是工厂作业员、操作员、工地的营造工人、家庭装修的装修工、各类民生水电设施的维护人员,蓝领经常被用来与白领比较,蓝领族的生活型态很明显的不是在办公桌前从事文书工作。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蓝领”一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西方普遍对其的普遍定义是,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的工作者,特别指称工作时间要求穿工作服的阶层,在西方,他们一般拿“周薪”或“时薪”。不过在华人地区,有正式职业的蓝领拿的一般也是月薪,领时薪、周薪的临时工和蓝领实际上还是有所差别。
对蓝领群体的具体界定随着时间推衍不断变化,一般来说:18-60岁,参加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也属专业人员的一种。本质特征是具有统一的生产技能和职业规范,具有一定的组织化水准。所以后工业化的技术蓝领,工作条件也并不输给办公室,而界线逐渐变得模糊。在华语圈,安保人员和服务人员一般都不视为蓝领群体,但也不被视为白领职员。
蓝领源自于英文的“蓝色衣领”之意,因为自十九世纪开始,工人为了要在严苛的工作环境中避免衣料的磨损,通常都会穿著厚帆布或棉制工作服,让灰尘或油渍较不明显。据考证最早此词用在区分劳动阶级,是出现于美国爱荷华州1924年的一份当地报纸中,用来描述贸易类工作[1]。而这样的形容约在1950年代后,才逐渐常见于华文世界中的报纸或学术文献。在台湾最早可以在1957年一份在联合报发布的翻译文章中描述苏联工人阶级的差异[2],在中国大陆则要到1980年代才看得到相关的中文使用了。
许多蓝领族在工作上是相当有经验和博学的,尽管他们不见得都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累积了一定经验之后,通常会被上司指派为团队的负责人,如工头,就是一个例子。其他蓝领族的特色还有薪水的计算与发放方式,通常是以时计薪,可能领周薪而非月薪、亦可能是领现金、而非支票或汇款银行。实行轮班工作制的蓝领族,假期较不一定。蓝领族的薪水在多数情况下是低于白领族薪水的,但是某些非常专业的蓝领族亦可能领有高薪。最后,比起白领族,蓝领族所面对的职业伤害和风险是非常高的,通常也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险福利。
在西方,尤其是老牌欧洲大国,蓝领工会是加强蓝领族职业安全与福利的重要组织,蓝领工会经常就福利、工时和薪资等细节,与资方谈判,也有责任调解组织内的冲突。许多知名的罢工都是由蓝领工会执行的。
蓝领在社会上分布于中下阶层,除了少数专业技师、事业有成者之外,大多生活在高强度、低待遇、低自由的劳动环境中。通常也不是婚恋的首要人选,主流媒体环境下蓝领往往被与粗鄙、老百姓、学历文化低下、劳动力大军等形象挂勾。
在工作场域中,蓝领出身的员工通常在现场工作环境下升迁,从基层工人到组长、领班、工头,少数人可以成为课长、主任。但跟白领阶级相比,能够升迁的管道和机会少了很多,工作通常是操作、生产、维护、组装、维修、调整、运输等劳务,较少参与公司营运和规画管理,无形之中形成隐性歧视和职业天花板,被当作可抛弃式人力,较少被给予现场工作所需以外的教育训练和发展机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蓝领工作的教育训练主要是学徒制,由一名资深技师透过实际工作及高强度的劳务以实践和经验式的方式培养徒弟,常带有高压的侮辱和教训[3],每个国家和时代有不同的修业规则;例如在台湾早期,一般学徒修业期间被默认为三年四个月,其间经历学徒(小工)、半技师、技师三个非正式的职业发展阶段,至少要达到这种长度的时间和相应的技术工作能力才会被授予师傅级的职称和待遇,一旦学徒成为技师,在台湾会称之为“出师”。
即便现代工厂以标准化作业和教育系统来取代学徒制,例如在工厂内将教学工作交给领班或特定指导人员,将工人依照资历和技术能力评判职业阶级(例如台湾现在常见的作业员、技术员、技术师、资深技术师几个渐进阶段),并由制程工程师规划SOP,但实际上的蓝领工作依然保持了相当强度的学徒制特性,一般蓝领技师并没有传授学徒技能和经验的工作义务,工厂的SOP也往往沦为书面作业或单纯工程研究上材料,与实际的操作执行有隔阂,必须依靠学徒自身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累积起来的信任得到技师的接纳,才会逐步学习到深层的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