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莫斯科-立陶宛战争(Muscovite–Lithuanian Wars)也称为莫斯科-立陶宛大公国战争、莫斯科战争(Muscovite Wars)或立陶宛战争(Lithuanian Wars)[nb 1],是指立陶宛大公国(中间有数次和波兰王国联盟),和莫斯科大公国(后来的俄罗斯沙皇国)之间的一连串冲突,时间从1492年至1583年。
在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和瓦西里三世多次攻击立陶宛之后,立陶宛人越来越依赖波兰的协助,这也是后来形成波兰-立陶宛联邦(卢布林联合)的重要因素。因为蒙古西征解体了正统的基辅罗斯,立陶宛大公国在十五世纪之前入主包含基辅到莫扎伊斯克的东南罗斯诸地。而莫斯科人在金帐汗国治下崛起,往西边诸罗斯扩展势力的过程中,也控制了许多旧罗斯国土[1][2]。
自从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纳斯统治开始,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就开始了一连串的冲突。格迪米纳斯在尔平河之战打败了鲁塞尼亚人,入主基辅,即基辅罗斯的正统中心。之后立陶宛继续扩张势力,在十四世纪中合并了切尔尼戈夫和西维利亚。格迪米纳斯的继任者阿尔吉尔达斯和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二世形成了联盟,与莫斯科间发生三次战争,想于年轻的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在位时得到战略优势,不过德米特里·顿斯科伊指挥的军队抵御了对方的进攻。
立陶宛军队在1363年第一次攻进莫斯科公国。阿尔吉尔达斯在1368年率军第一次远征莫斯科。立陶宛王子摧毁莫斯科的边境,击溃了斯塔罗杜布王公西蒙·德米特里耶维奇·克拉皮瓦,奥博连斯克王公康斯坦丁·尤里耶维奇的军队。在11月21日在特罗斯纳河上击溃了莫斯科的侦察部队。不过无法占领莫斯科的克里姆林。阿尔吉尔达斯摧毁城市周围的地区,掳获许多的莫斯科人。后来阿尔吉尔达斯在1370年发起了另一次远征,摧毁了沃洛科拉姆斯克周围的地区,12月6日围攻莫斯科,开始要破坏邻近的地区,但得知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维奇王公出兵的消息后,退兵回到立陶宛。阿尔吉尔达斯在1372年第三次攻击莫斯科公国,攻到柳布茨克,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击退立陶宛的侦察部队,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阿尔吉尔达斯在1375年打败了斯摩棱斯克公国[3]。
莫斯科公国出于重新一统全罗斯的野望,希望控制更多由立陶宛大公国入主的原基辅罗斯诸领土(许多是在现今白罗斯和乌克兰的地区)。而且莫斯科公国希望扩展势力,可以进出重要的贸易路线波罗的海。因此,莫斯科和立陶宛之间势必会出现冲突[4][5]。
德米特里的儿子瓦西里一世·德米特里耶维奇在位时,两国冲突再度爆发,瓦西里一世娶了立陶宛维陶塔斯大公的独生女索菲娅。维陶塔斯在1394年摧毁了梁赞大公国,许多住处变成废墟。他在1402年和女婿为了争夺斯摩棱斯克公国的控制权而发生争执。在维陶塔斯攻进首都后。尤里·斯维亚托斯拉维奇逃到瓦西里一世的宫廷,想要争取他的帮助,收复斯摩棱斯克。瓦西里犹豫了,直到后来维陶塔斯的部队往普斯科夫前进,他才打定主意。立陶宛的持续扩张是个警讯,瓦西里派遣军队协助普斯科夫人和他的岳父对抗。俄罗斯和立陶宛军队在乌格拉河附近遭遇,双方指挥官都没有打算开始战斗,因此维持了和平,而维陶塔斯控制了斯摩棱斯克。
瓦西里一世的孙子,莫斯科公国的君主伊凡三世自认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以及东正教会的守护者。他自称是“全罗斯的统治者”并要求世袭以前基辅罗斯的土地[6],其野心使得莫斯科公国的领土和权力日渐增大。有“蒙古之轭”之称的钦察汗国在1480年对阿黑麻汗在乌格拉河对峙的失败后走向衰亡,莫斯科则逐渐扩张,在1456年将影响力扩展到梁赞大公国,1477年并吞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1483年又并吞了特维尔大公国[7]。伊凡三世的进一步扩张和立陶宛的利益发生了冲突。
约在1486年至1487年,立陶宛在靠近奥卡河上游处和莫斯科国界定义不清的地区,受到莫斯科[7]及其盟友克里米亚汗国的明里·格来汗的攻击[8],随后紧张情势继续升高,1492年8月,伊凡三世未经宣战即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占领并且焚毁了姆岑斯克、柳布茨克、谢尔佩斯克和梅晓夫斯克[9],突袭了莫萨利斯克,还攻击维亚济马公爵的领土[10]。莫斯科保证保护东正教贵族免于军事攻击,而且让他们不会受到天主教立陶宛人的宗教歧视,因此东正教贵族渐转向莫斯科,伊凡三世在1493年宣战,而冲突很快就结束了[10]。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一世·雅盖隆契克派代表团去莫斯科谈和,在1494年2月5日谈成了“永久的”和平条约,此协议是立陶宛首次将领土让给莫斯科,包括维亚济马公国以及奥卡河上游的一大片地区[6],失去的领土估计有87000平方公里[11]。两国结姻修好,在官方签订和平条约的前一天,亚历山大一世·雅盖隆契克和伊凡三世的女儿莫斯科的海伦娜订婚(因为亚历山大在波兰,仪式中由斯坦尼斯洛瓦斯·凯斯盖拉扮演新郎的角色)[12]。
1500年5月两国冲突再起[13],伊凡三世拒绝让其女海伦娜改宗天主教,他趁波兰与匈牙利进攻鄂图曼土耳其帝国、无暇协助立陶宛之时,以“东正教的守护者”之名,指称立陶宛宫廷迫害东正教,因而向立陶宛发起进攻[6]。
莫斯科迅速占领了立陶宛在布良斯克、维亚济马[13]、多罗戈布日、托罗佩茨和普季夫利的堡垒[14]。当地的贵族,特别是沃罗滕斯基贵族,也加入了莫斯科的行动。另一波攻击是来自东南方,往基辅省、沃里尼亚和波多里亚[12]。立陶宛在1500年7月14日在韦德罗沙战役中残败,大军事指挥官康斯坦蒂·奥斯特罗夫斯基被俘,这次的失败也是波兰和立陶宛组成米尔尼克联合的原因之一[15]。立陶宛在1501年11月败于姆斯季斯拉夫尔战役。克里米亚鞑靼人在1502年摧毁了立陶宛盟国金帐汗国的首都新萨莱[16]。
波兰国王扬一世·阿尔布雷赫特在1501年6月过世,留下他的兄弟,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一世·雅盖隆契克,是波兰王位继任者中最有实力的。亚历山大要专心的处理继位问题[17],为了消解宗教上的分歧,亚历山大设法在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建立教会联合,让东正教可以维持其宗教上的传统,但要接受教宗的神圣主权[18]。基辅宗主教区同意此一安排,但海伦娜不同意。波兰贵族,包括主教Erazm Ciołek和红衣主教Fryderyk Jagiellończyk,开始讨论王室离婚的议题[19]。
此时战争仍然继续,但对莫斯科方并不顺利。因为立陶宛军队已到达此地区,莫斯科军队只好缓慢的移动。而且立陶宛的友军,由沃尔特·冯·普利登堡带领立窝尼亚骑士团,也加入战局[14]。立窝尼亚骑士团在1501年8月赢得西里察河之战,围困普斯科夫,在1502年9月在斯莫利诺湖战役(Battle of Lake Smolino)中胜利。伊凡三世在1502年组织军队要围困斯摩棱斯克,但军队战略不佳,也没有足够的大炮,斯摩棱斯克没有被攻下来[14]。1502年中开始寻求和平方案,亚历山大请波西米亚和匈牙利的乌拉斯洛二世担任调解人,在1503年的报喜节(3月25日)休战[20]。立陶宛大公少了210,000平方千米(81,000平方英里)的土地[11],约立陶宛领土的三分之一:失去的城市有切尔尼戈夫、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斯塔罗杜布、奥卡河上游附近的土地[6]。俄罗斯历史学家Matvei Kuzmich Liubavskii提到立陶宛损失了70个乡(volost)、22个镇、13个村庄[21]。立陶宛也承认伊凡三世的称号“全罗斯的统治者”[8]。
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一世在1506年过世,莫斯科的瓦西里三世在1505年接续父亲伊凡三世的王位,计划要争夺波兰的王位[22],不过波兰贵族选择齐格蒙特一世成为波兰国王和立陶宛大公。齐格蒙特一世在1507年派遣使节去莫斯科,要求归还1503年休战时割给莫斯科的领土[23]。同时克里米亚汗国的明里·格来汗因为莫斯科攻打喀山,断绝和莫斯科的盟约[22]。莫斯科和立陶宛又展开了战争。
米哈伊尔·格林斯基的叛变(格林斯基兵变)也是在这次战争中发生的。他是立陶宛元帅,在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时相当受宠,是个机会主义者 [24]。齐格蒙特一世在1506年接续亚历山大一世王位后,不再宠信格林斯基。他的政敌特拉凯省总督约翰·扎布热津斯基指控格林斯基叛国,他声称格林斯基毒害亚历山大一世,对王位有野心[25]。格林斯基发起了叛变,在1508年2月谋杀了扎布热津斯基,自命为东正教信仰的守护者(不过他本人是有蒙古血统的天主教徒)[25]。他的支持者攻击考纳斯城堡,试图要释放被监禁大帐汗国的可汗阿合马,最终没有成功[26]。后来格林斯基退到图罗夫,联络莫斯科的瓦西里三世。格林斯基设法往莫斯科移动,并且想要攻打明斯克、斯卢茨克、姆斯齐斯拉夫和克里切夫。后来是因为他的亲戚打开了莫济里的大门,他才攻下莫济里[26]他在奥尔沙附近加入了莫斯科的军队,之后被立陶宛最高军事首领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奥斯特罗斯基打败[27]。格林斯基虽宣称保护东正教的权利,但大多数民众不支持他,因此叛变也没有扩展[26]。最后莫斯科和立陶宛的战争以1508年10月8日没有说服力的的“永久和平条约”结束,维持1503年时的领土边界[28]。
莫斯特和立陶宛虽然签署了和平条约,两国关系仍然紧张。米哈伊尔·格林斯基目前在莫斯特,但齐格蒙特一世想到引渡他回国,而瓦西里三世希望立陶宛善待他已是寡妇的姊妹海伦娜[29]。瓦西里三世也发现齐格蒙特一世有出资给克里米亚汗国的大汗明里·格来,要他攻击莫斯特大公国[30]。此时普鲁士的阿尔布雷希特成为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不想依第二次托伦和约所要求的,承认波兰的宗主权[31]。最后引发波兰-条顿战争,而神圣罗马帝国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瓦西里三世联盟[30]。
莫斯特大公国在1512年12月进攻立陶宛大公国,想要攻下主要贸易中心斯摩棱斯克[32]。在1513年前六周的围攻失败了,接下来四周的围攻也不成功[33],后来城市在1514年攻陷[34],由寡言太子瓦西里·舒伊斯基(Vasily Nemoy Shuysky)担任斯摩棱斯克的摄政[34],当时已投向莫斯科的格林斯基原以为可以担任摄政,后来因此威胁要重新投向立陶宛的齐格蒙特一世一方,不过被俄罗斯人所监禁[35]。
俄罗斯在此处也遭受一连串的失败。立陶宛最高军事首领康斯坦丁·伊万诺维奇·奥斯特罗斯基在1512年打败了六千名的的俄罗斯军队,破坏了西维利亚。俄罗斯在1514年9月8日在奥尔沙之战也受到很大的挫败[36]。不过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虽然胜利,其行进速度太慢,因此无法再攻下斯摩棱斯克[37]。1518年发生了波洛茨克围城战,俄罗斯军队被击败[38],在传说中,立陶宛军队是被其主保圣人圣卡齐米日所启发而战胜。俄罗斯1519年再度入侵立陶宛,袭击奥尔沙、莫吉廖夫、明斯克、维捷布斯克和波洛茨克[39]。
齐格蒙特一世在1521年打败了条顿骑士团大团长,和喀山以及克里米亚鞑靼人结盟对抗莫斯科[40]。克里米亚汗马赫默德·格来对莫斯科发动毁灭性的攻击,最后莫斯科大王子承诺进贡[41]。达什科维带领的立陶宛军队也参与进攻,而且想要攻下梁赞[42]。
瓦西里三世在1533年去世,继承人是他三岁的儿子伊凡四世。伊凡四世的母亲叶连娜·瓦西里耶芙娜·格林斯卡娅担任摄政王,同时和亲戚及波雅尔进行权力斗争[45]。波兰—立陶宛的国王决定利用此一情势,要求莫斯科归还伊凡三世时攻下的土地[46]。最高军事首领耶日·拉齐维乌和鞑靼人摧毁了切尔尼戈夫、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克、拉多戈什、斯塔罗杜布及布良斯克周围的地区[40]。不过在1534年十月时,由奥夫契纳-捷列普涅夫-奥博连斯基亲王、尼基塔·奥博连斯基亲王和瓦西里·舒伊斯基亲王率领的军队入侵立陶宛,侵入维尔纽斯和新格鲁多克,第二年在谢别日湖建立了要塞[47]。军事首领拉齐维乌、安德烈·涅米罗维奇(Andrei Nemirovich),波兰军事首领杨·塔尔诺夫斯基(Jan Tarnowski)和塞门·贝尔斯基(Semen Belsky)带领的军队发动反击,攻下了戈梅利和斯塔罗杜布[48]。
涅米罗维奇的军队在1536年试图攻占谢别日要塞,没有成功,莫斯科军队攻击柳别奇(Liubech),夷平了维捷布斯克,在韦利日和Zavoloche建造了堡垒[48]。立陶宛和莫斯科签署了停战五年的条约,不交换囚犯,戈梅利仍在波兰—立陶宛国王的控制之下,而莫斯科控制谢别日和Zavoloche[49]。
年份 | 面积(概略) | 说明 |
---|---|---|
1429年 | 930000平方公里 | 最大领土 |
1430年 | 减少了21000平方公里 | 在立陶宛内战时将西波多里亚割给波兰 |
1485年 | 减少了88000平方公里 | 将叶迪山割给克里米亚汗国 |
1494年 | 减少了87000平方公里 | 第一次和俄罗斯的战争 |
1503年 | 减少了210000平方公里 | 第二次和俄罗斯的战争 |
1522年 | 减少了56000平方公里 | 第四次和俄罗斯的战争,包括斯摩棱斯克 |
1537年 | 增加了20000平方公里 | 第五次和俄罗斯的战争 |
1561年 | 增加了85000平方公里 | 从维尔纽斯条约中获得了立窝尼亚公国 |
1569年 | 减少了170000平方公里 | 由于卢布林联合,将乌克兰的土地转给波兰 |
1582年 | 减少了40000平方公里 | 立窝尼亚战争 |
1583年 | 365000平方公里 | 立窝尼亚战争后的领土 |
莫斯科大公在1547年正式成为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加冕时的头衔是沙皇及“基辅罗斯全地的统治者”,宣言要“收复”鲁塞尼亚人所住的原基辅罗斯诸地,进而和波罗的海周遭其他统治者间发生立窝尼亚战争。
在齐格蒙特·奥古斯特主政波兰和立陶宛时期,伊凡四世入侵了立窝尼亚。第一次是在1568年,当时利沃尼亚骑士团寻求和波兰和立陶宛的联盟,波兰和立陶宛只能保卫利沃尼亚的南部,波兰和立陶宛一开始和丹麦结盟,抵抗俄罗斯沙皇和瑞典的联盟。但几年后局势变化,波兰和立陶宛改和瑞典联盟,而俄罗斯和丹麦结盟。最后在1570年停火,将立窝尼亚分给各国控制,立陶宛控制里加,俄罗斯掌握纳尔瓦,因此可以进出波罗的海。
立陶宛人日渐受到来自沙皇的压力,而立陶宛的小贵族也和大公施压,希望获得和波兰贵族(什拉赫塔)一样的权利(即贵族民主制)。后来齐格蒙特将许多大公的领土转移给波兰,再经过数个月艰难的谈判后,立陶宛接受了波兰的要求,加入卢布林联合,形成波兰-立陶宛联邦。伊凡四世在1577年利用联邦内部内乱(在波兰史学上称为但泽战争),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发生第二段冲突,在巴托里·斯特凡统治波兰-立陶宛联邦时,再度入侵立窝尼亚,很快的攻下立窝尼亚,只有里加和瑞威尔(现在的塔林)没有攻下。这场战争从1577年至1582年。
巴托里·斯特凡之后有一连串对俄罗斯的攻击,试图让立窝尼亚不要和俄罗斯统治的地区接壤。1579年的第一次攻击动用二万二千名兵力,收复了波洛茨克,波兰-立陶宛军队也摧毁了斯摩棱斯克地区,以及西维利亚地区,一直到斯塔罗杜布[51]。第二次的进攻是在1580年,巴托里·斯特凡带了二万九千名精兵,攻占了Velizh、Usvyat[51]和大卢基。立陶宛军队在1581年焚毁了旧鲁萨[51]。巴托里·斯特凡带了十万精兵开始了普斯科夫围攻,但没有拿下堡垒。在长期没有结果的围攻之后,双方开始谈判,在教皇使节安东尼奥·波塞维诺的协助下,完成了Jam Zapolski和平协议,沙皇放弃对立窝尼亚和波洛茨克的领土要求,但保留其他的俄罗斯领土。这一段的和平维持了25年,一直到1605年的波兰-莫斯科战争才结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