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广州大学[1]是1927年至1951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一所私立大学。校训为“博学笃行”。
- 1927年(民国十六年)1月,陈炳权(1896年-1991年,字公达,广东省台山人,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吴在民等人创立私立广州大学。
- 1928年,校方在广州天香街(位于小北路)开办附属中学。
- 1930年8月,校方购买了广州市东横街(文德南路和万福路交汇处)的旧警署作为校舍。
-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广州,沦陷前夕私立广州大学迁至香港。
-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在香港的私立广州大学迁至粤北山区。
- 1944年秋,日本侵略军进攻粤北,学校又迁到粤西山区。
-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私立广州大学在广州东横街恢复运作。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充公了私立广州大学校舍。学校迁至香港,注册成广大书院(Canton College),成为已迁往台湾的中华民国教育部授权发学位之海外十三所大学之一;但后期大专部停办,只开办私立中学。
- 1951年2月,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私立广州大学、私立广东国民大学、私立文化大学、私立广州法学院4间私立高校被当局合并成华南联合大学。
- 1952年夏天,创办人之一兼原校长陈炳权,将广大在港分教处另立为广侨书院,取广州大学侨港分校意思[2],以延续广州大学血脉为目标。
- 1956年,在亚洲协会协助下,广侨书院与另外四所播迁香港的院校,合并成联合书院(陈氏继续参与校政),并于次年与新亚书院及崇基学院成立“中文专上学校协会”。而在拟议成立联合的初期,广大书院亦拟加入,但后来退出。
-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联合书院成为三所成员书院之一,陈氏亦同时加入中文大学,服务至1965年9月退休。由此,私立广州大学之血脉,最终由中文大学传承。
- 1997年后,已迁往香港的广大书院(新界葵涌和宜合道122号4楼)停办私立中学,至此私立广州大学正式结束。
- 1927年-1931年:金曾澄(1879年-1957年)
- 1931年-1932年8月:陈炳权
- 1932年9月-1936年8月:金曾澄代理
- 1936年9月-1943年8月:陈炳权
- 1943年8月-1948年:王志远代理
- 1948年8月-1949年:陈炳权
- 1949年-1951年:许崇清
1928年,私立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为“广大中学”)成立,校址在广州天香街。后由于日军入侵关系,先后迁至香港、澳门、台山。
1993年1月,广州市教育委员会(现广州市教育局)发文(穗高教【1993】1号文《关于广州大学与私立广州大学衔接问题的批复》),同意“广州大学可与原私立广州大学的关系衔接,以利于加强海内外校友的联系,并为广州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1996年11月,在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广州大学与原私立广州大学隆重举行衔接大会。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政协主席邬梦兆出席大会,并代表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政协向新老广大顺利衔接表示祝贺。
2000年合并后的新广州大学将私立广州大学视为本校的最早溯源,校训保留“博学笃行”字句;而私立广州大学校友会在广州市人民政府的主持下,1996年11月同意与当时位于广州麓湖的原广州大学(2000年合并到新广州大学)校史相衔接[3],将其以及2000年后成立的新广州大学视为母校的延续。
东横街原私立广州大学,1950年代后归属广东省文教厅,后改建为宿舍大院,大院南起东横街,北可达仰忠街,后文教厅分立为教育厅和文化厅,大院被一分为二,南部变为东横街12号大院,北部变为仰忠街11号大院。
- 万川楼 建于1930年,系文学院用楼。现门牌越秀区文德路19号,由文德路小学南校区使用,列为文物保护清单。
- 全美至孝笃亲纪念堂,为校长陈炳权于1946年10月于美国大埠的全美至孝笃亲公所举行的恳亲大会上,提议敬请美洲各埠陈、胡、袁之团体及个人合力捐资兴建。旧有陈颖川总堂及陈文楼、陈孔芳、陈正珀、胡能济先生等之纪念室在内[4][5]。现门牌仰忠街11号大院2栋楼,1950年代后广东省文教厅曾在此开办幼儿园,现为广东省文教厅职工宿舍[6]。
- 图书馆兼大礼堂,现门牌仰忠街11号9栋楼。共和国成立后曾做过广东省实验中学教工宿舍,2008年被当局认定为危房,后住户迁出,一直空置。大楼业权为华侨所有[6]。
迈进中的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三十年, 1963-1993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3
陈炳权回忆录——大学教育五十年 1970年6月 香港南天书业公司代理 立信印刷公司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