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左”是中国大陆的一个网络用语,是“白人”与“左派”两个标签结合组成的称号,于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起流行于中文网络社区[1][2]。“白左”是中国大陆在2010年代后发明的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那些支持废除死刑、[3]动物保护、环境保护、身材平权、肤色平权、LGBT、女性主义、素食主义、大麻除罪化、安乐死、堕胎和移民迁入等政策,即欧美世界的文化左派思想的人群。[4][5]主要由中国的民族主义网民或中国倾向美国保守主义的自由派网民使用。
一些人认为“白左”一词带有贬低的意涵,中国的“白左”一词经常被其反对者使用,而支持者则不太会使用。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会认为“白左”所涉及的议题均不属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左派,并往往对社会上的各类平权运动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这类反对者中,“白左”一词还可以引申为同情心泛滥的、不具备彻底革命性的、被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所腐蚀的左派。“白左”中的“白”在狭义上可指代白人,在广义上也可指代全体西方人、欧美人,以及拥有和欧美左派相同价值观的中国人及其他非欧美国籍、非白人人士。在此语境下“白”亦同时指代政治意义上的“反动”。类似的有白匪、白区等[5][6]。
起源和演进
传播学研究者方可成认为,该词最早出现于人人网用户、右翼自由意志主义者和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李硕”发表的文章《西方白左和中国爱国科学家的伪道德》,批评西方同情共产党中国的左翼人士(举的例子是乔姆斯基和阳早寒春夫妇),主要指的是经济和政治思想的左派[5][7][a]。之后经过演化和概念变形,至今其“左”仅指社会议题上之左右派,已与经济思想的左右派无关。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白左”开始被中国网民广泛使用[8]。
中国大陆政治学者张晨辰总结了中国网路上对“白左”的定义,张晨辰认为“白左”指的是喜欢关心深度问题,而对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毫无概念的西方人:“他们是崇尚政治正确的虚伪人道主义者,只是为了满足他们自己的道德优越感;自认关心女权却又能容忍伊斯兰那种最践踏女权的价值观,觉得这叫文化多元。他们信仰的福利国家只能让搭便车的懒人受益。”[8][9]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上,观察到了一些与西方右翼民粹主义相同的民族主义叙事,如认为引进移民将导致多数民族被取代、反精英主义、反主流媒体情绪、身份认同主义、民族复兴、本土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实用主义[12][13]。作为一种关键的修辞手段,这些思想被“白左”这一术语相互联系在一起。[13]倾向民族主义叙事的中国网民采用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干预煽动了叙利亚内战的说法,并因而指责西方国家在难民问题上是虚伪的。[13][14]
随着特朗普于2015年宣布参选美国总统,中国更多的民族主义者和自由派受到了特朗普右翼选举策略的吸引[15][13]。对于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来说,特朗普的民粹主义和反移民运动吸引了他们,尽管这种吸引也被认为更多地是对美国自由主义,甚至是自由民主制本身的反对[16];而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由派来说,特朗普对中强硬的态度和保守主义立场吸引了他们。支持特朗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由派援引了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等事件作为对美国左派的整体批判,并认为美国的左派也会导致这些事情在美国发生——他们将移除联盟国纪念碑类比为破四旧,“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类比为红卫兵,#MeToo运动类比为大字报和批斗,这使得他们得出了“白左”正在摧毁美国的结论[15][17]。对美国右翼民粹主义的支持也被视为中国实用主义的结果[15][18]:对于民族主义者来说,这个词的使用伴随着中国崛起和竞争意识的表达[19];对于自由派知识分子来说,对“白左”的批判和对特朗普的赞美代表着他们的非民族主义情绪和亲市场情绪[15]。
海外影响
该词在德国受到关注,被反对者用来批评中右翼基督教民主主义领导人安格拉·默克尔的移民政策。[20][21]之后开始被西方媒体注意和报导[22]。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