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希金斯(英语:Marguerite Higgins,1920年9月3日—1966年1月3日)是一位美国的战地记者,曾亲赴第二次世界大战、韩战及越南战争中采访[1],因为其在韩国深入战场的报导和成就而声名大噪,并成为普立兹奖的第一位女性得主。
早年
玛格丽特·希金斯的父亲,劳伦斯·希金斯(Lawrence Higgins)在香港的造船公司任职,而她也因此在那出生,三年后希金斯一家人就搬回美国。之后希金斯就读于柏克莱加州大学,在大一时加入校园刊物《加州人日报》(The Daily Californian)的写作阵容、也成为一兄弟姐妹会(Gamma Phi Beta,ΓΦΒ)的会员。1941年拿到法语文学士的学位,之后又以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硕士身分毕业。
战地记者生涯
希金斯到《纽约先驱论坛报》任职两年后,即1944年时,由于渴望成为战地记者,而说服了上司派他去欧洲,先后驻过伦敦和巴黎。1945年3月时调去德国,并在4月亲身采访了同盟国军解放达豪集中营的经过、并因为在武装亲卫队投降时协助过友军,而获得美国陆军颁发战役勋章,之后也报导了纽伦堡大审[2]。
1950年,希金斯当上先驱论坛报东京分社的社长。当她到日本不久后,韩战就爆发了,于是与同事一起组成了首批进入韩国上火线报导的战地记者团之一。6月28日凌晨,就在朝鲜人民军攻入首都汉城(今首尔)之前,希金斯与3位同事目睹了汉江大桥爆破事件,也因此困在汉江北岸[3]。当乘著竹筏才得以过河后,希金斯赶去美军在水原的指挥部,但是指挥官沃尔顿·沃克将军却以女性不应在前线、军方无暇保障其安全为由,要求她离开韩国。希金斯却继续将请求向上呈报,传到了沃克的长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那边。麦克阿瑟之后拍电报给先驱论坛报,写道:“对女记者入韩的禁令已经解除了,玛格丽特·希金斯要受到所有人对专业的最高尊重”[4]。
因此,希金斯对麦克阿瑟的请求获得了成功,而得以继续留在该国从事前线报导工作[5],而这对一位女性战地记者而言算是项重要的创举。她在该年9月15号时跟随著投入仁川登陆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部队、很快地建立了杰出战地记者的形象,报导风格也颇受美国公众欢迎。10月时《生活杂志》发表了一篇以她为主题的文章[6]。1951年,希金斯将自己在韩国的见闻写成《War in Korea: A Woman Combat Correspondent》一书,很快就在市面上大卖。她也因为在韩战当中的报导,而在1951年成为第一位获得普立兹奖的女子,奖项为国际报导奖。1952年,她与在柏林分社时认识的美国空军少校威廉·伊凡斯·霍尔结婚,育有一子一女。
希金斯在之后的记者生涯中还进行过数次外事报导,采访的对象包括了西班牙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雪夫和印度总理尼赫鲁等外国高官。1953年,到越南报导奠边府战役,并差点于一次与知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并肩行走的过程中丧命——罗伯特·卡帕便是在那次意外中误触地雷而身亡[6]。1955年,她到先驱论坛报新创设的莫斯科分社担任社长。1963年,加入《华盛顿新闻报》,接著再度前往越南报导战事,在当地造访数百座村庄、采访过许多要员,之后将这段时期的经历出书,名作《Our Vietnam Nightmare》[7]。
逝世及后续
玛格丽特·希金斯于1965年外派越南期间,不慎感染了一种称作“利什曼病”的热带疾病,之后使她于1966年1月3日在华盛顿特区病逝,享年45岁。希金斯最后与其丈夫霍尔一起下葬于阿灵顿国家公墓。
2010年9月2日,大韩民国政府将修交勋章(수교훈장)追授给玛格丽特·希金斯,外交通商部部长柳明桓在首尔将这项荣誉交给希金斯的女儿和孙子[8]。
注释及资料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