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丽纹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爪哇丽纹蛇(学名:Calliophis bivirgatus)是眼镜蛇科的一种蛇,通常被称为蓝长腺珊瑚蛇[1]或蓝马来珊瑚蛇[2][3]。原生于东南亚。[1]
地理范围和分布
这种陆生蛇分布于汶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1]和缅甸[3]。它生活在海拔100-1100米的高度。[1]
共有三个亚种:[3]
- C. b. bivirgatus —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
- C. b. flaviceps —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缅甸
- C. b. tetrataenia —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汶莱
描述
该物种曾被分配到长腺蛇属(Maticora)中,直到系统发育研究发现该属嵌套在丽纹蛇属中,是长腺丽纹蛇(Calliophis intestinalis)的姊妹种。[4]
这是一种中型珊瑚蛇,身体修长。成年蛇体长可达1.8米。它有红色的头、尾巴和腹部。背部呈深蓝色至黑色,两侧通常有一条大的蓝色[2]或白色条纹。[5]
这种蛇经常与红头铁线蛇(Calamaria schlegeli)混淆,它们有相似的栖息地和外观。但后者要小得多,其最大长度为50厘米。红头铁线蛇无毒,而爪哇丽纹蛇可能致命。[2][3]它们也非常类似于另一种毒蛇,即红头环蛇(Bungarus flaviceps)。
生物学
这种不常见的蛇被认为是半掘地动物,存在于原始森林和次生林的落叶层中。[1]它以其他蛇类为食。当受到威胁时通常会逃跑,但可能会竖起红色尾巴留在原地,以示警戒。[2]
毒性
爪哇丽纹蛇的毒液偶尔会致人类死亡。[6]这个物种有异常长的毒腺,延伸到身体长度的25%。[6]与眼镜蛇科的其他蛇类不同,它的毒液不含神经毒素,[6]相反是一种称为calliotoxin的独特细胞毒素,[7]它通过阻断受害者的钠离子通道导致近乎瞬间的麻痹。毒液中还含有磷酸二酯酶,可促进腺苷的释放,进而导致猎物和其他被咬伤者出现低血压、炎症和神经递质阻滞。[6]这种能力对它们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的猎物主要是其他毒蛇。目前还没有已知的解毒剂,但有希望证明这种毒液对治疗人类慢性疼痛的作用。[8]
参考资料
拓展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