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约前336年—前279年),[1]姓,名[注 1],又作燕昭襄王,中国战国时期燕国君主。燕王哙之子。燕王哙死后,燕人共立为燕王,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东胡朝鲜[2]、上将军乐毅联合五国攻齐,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剩即墨二城)。

事实速览 燕昭王, 统治 ...
燕昭王
Thumb
燕昭王于明朝小说《前七国志》登场的插图
统治前313年—前279年
出生约前336年
逝世前279年
谥号
昭(一说昭襄)
政权燕国齐国地区(除即墨二城)
父亲燕王哙
关闭

生平

燕王哙禅让给相国子之太子平因要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市被和百姓反攻太子平,其后市被及太子平死,以徇。齐宣王起兵攻破燕国,子之被杀,王哙亦死,后碍于三晋诸侯反对声浪,又有燕人叛乱的状况下,迫使齐军不得不撤退。时赵国韩国接回公子职,派乐池护送公子职回国,燕人共立公子职,是为燕昭王。

昭王登位之初,决心要令燕国强大,故四处寻找治国的良才。因礼待老臣郭隗,筑宫而敬以为师,结果各国群贤聚集燕国,史载“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唐代诗人陈子昂有诗:“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即是形容燕昭王以重金聘用了苏秦。《战国策》里也记载他千金市马的故事,一时燕国成为“人才高地”。燕昭王三十年(前284年)燕国联合五国攻齐,上将军乐毅攻破齐国,占领齐国七十多城(齐国疆土只剩即墨二城),成就了燕国最辉煌的时期。

昭王任内(前283年)有燕将秦开东胡作为燕国的人质,东胡人很信任他。秦开归国后,起兵袭击东胡及朝鲜,“东胡却千馀里”、取朝鲜“地二千馀里,至满番汗为界”,结果大大开拓了燕国的疆域,辽东及辽西地区成为燕国版图,而燕国亦随即开始修筑北长城。北长城西端起自造阳(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东北),向东到达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北面)[3][4][5]

在位年代

Thumb
燕昭王

《史记·六国年表》及《燕世家》并作为前311年至前279年,在位33年。

即位年方面,旧有说法是前311年为燕昭王元年。但据近年新出土的《燕王职壶》有刻铭曰:“唯郾王职,践祚承祀,厇几三十,东会盟国,命日壬午,克邦毁城,灭郊之获。”该壶说明燕入临淄在燕昭王三十年,即《秦本纪》秦昭王二十三年(前284年)五国攻齐之事。依此回推,则燕昭王元年应在前313年左右[6]

卒年方面,《乐毅列传》记载,燕臣乐毅率燕军循齐五年,后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乐毅被疑而奔赵,传统说法是发生于前279年。《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年,白光琦说为前281年),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7],据《六国年表》及近人整理过后的《战国年表》,该年燕昭王尚在世。一说此时乐毅已奔赵,并以此推定卒年在前281年,在位33年[8]。一说攻魏伯阳之将非乐毅[9]。另一说伯阳在赵魏边界处,乐毅身兼赵燕2国之相,故能率赵军攻魏[10]。还有一说认为伯阳是人名,不久后赵奢攻齐麦丘时有所合作,隔年乐毅因昭王过世使他被骑劫取代而奔赵[11]

因各方说法颇有道理,故燕昭王卒年乃从《史记·六国年表》及《燕世家》在前279年;即位年从前313年说,则在位有35年。

公子职与燕昭王

Thumb
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的燕昭王绣像

许多书都记载燕昭王是太子平,但有一种说法是太子平与将军市被同在内乱中被杀,后来继位的燕昭王是赵国拥立在韩国作为人质的公子职。从后世考古出土证据显示,“燕王职”一说应该属实,燕昭王应为公子职。

古代史籍中记载出现的矛盾,应该有两种来源:一是“公子平”(《史记》误改为“太子平”)出于《战国策》[12],另一“公子职”的说法则出于《竹书纪年》。

在《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应是据《战国策·燕一·燕王哙既立》“二年,燕人立公子平……”。其后认同“太子平为燕昭王”的各家说法,包含史记《燕召公世家》在内,应该都是源于这一则材料。但有些学者已经指出,战国策中的公子“平”,当为公子“职”之误,而史记抄录时,又将“公子平”误写成“太子平”,因此舛误更甚。《史记集解》、《史记索隐》也支持燕昭王为太子平而否定赵国送公子职回国继位的说法,但都只是很主观的推论,没有确实的证据。

而另一说法燕昭王为公子职,应该是源出于《竹书纪年》。“徐广曰:《纪年》云立燕公子职。”(《史记六国年表》集解)。《竹书纪年》则说:“子之杀公子平,不克”。《史记六国年表》:“君哙及太子、相子之皆死”。《赵世家》称武灵王十年,“齐破燕。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为燕王,使乐池送之。”

莫衷一是的说法直到1950年代中国大陆挖出一些战国兵器后才得到有实物证据支持的可靠说法;近世出土燕国兵器铜戈及宝剑有“郾(燕)王职”,器多出燕下都,亦曾出于山东之益都、临朐,此“郾王职”即公子职,亦即燕昭王,兵器之出于山东,当为伐齐时所遗留。这些证据已经证实燕昭王是公子职而不是太子平。

学者方诗铭在《古本竹书纪年辑证》的论述:《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十年,……齐破燕,燕相子之为君,君反为臣。十一年,王召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集解:“徐广曰:‘《纪年》亦云尔。’”索隐:“《燕系家》无其事,盖是疏也。今此云‘使乐池送之’,必是凭旧史为说,且《纪年》之书,其说又同。”《存真》据此作“‘赵召燕公子职于韩,立以为燕王,使乐池送之’”;《辑校》作“赵立燕公子职”。皆列于今王五年。《国策‧燕策一》:“子之三年,燕国大乱,百姓恫怨。将军市被、太子平谋,将攻子之。……太子因数党聚众,将军市被围公宫,攻子之,不克。(将军市被及)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将军市被死已殉国。……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杨宽先生以“将军市被及”五字为衍文(《战国史》第103页),是《史记‧燕世家》集解、索隐引《六国年表》云:“君哙及太子、相子之皆死。”(诗铭案:今本刊去“太子”二字,误。)是《纪年》、《国策》、《六国年表》皆称太子平已死,其后被立为昭王之公子平,自不得为太子平。《国策》简札讹舛,《史记‧燕世家》照录策文,又有窜改,以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实则市被本太子平之党,攻子之不克,百姓乃反攻太子平及将军市被,二人皆“死已(以)殉国”。《燕策》称所立者为“公子平”,称“公子”而不称“太子”,其误当在“平”字,《燕世家》则改“公子”为“太子”,益滋混乱。(《战国策》鲍彪、吴师道校注本更据《燕世家》之文改“公子”为“太子”,误。)雷学淇《竹书纪年义证》卷40云:“《燕策》立太子平句,本是立公子职之误,《燕世家》又承其讹也。”

以前的众说纷纭,经学者反复推敲不同史料间的逻辑性,加上地下文物的出土,燕昭王名职,现在已成明确的定论。

另外,陈直《史记新证》认为“太子平”和“燕王职”为同一人的不同名字。

评价

  • 姜再恒:“燕昭纳郭隗之说,得乐生,以报万乘之齐,天下称之,至今以为贤,此自战国之世言之也,非先王取士之道也,先王取士之道,如之何,致其敬尽其礼,竭诚意而致之,若汤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太公是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有美玉于斯,蕴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昭王之志之盛如此,而功烈如此其卑者,由不得致士之道也,不然,以燕之众,得圣贤之佐,为政于天下,犹反复手也,何齐之足云,而区区于死马之骨,汲汲于金台之贤,六月之功未终,而即墨之牛已燧矣,惜哉。”(‘立斋遗稿’ 卷14, 论, 燕昭王论)

在位年与西历对照表

更多信息 燕昭王, 元年 ...
燕昭王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西元 前313年 前312年 前311年 前310年 前309年 前308年 前307年 前306年 前305年 前304年
干支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燕昭王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西元 前303年 前302年 前301年 前300年 前299年 前298年 前297年 前296年 前295年 前294年
干支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燕昭王 21年 22年 23年 24年 25年 26年 27年 28年 29年 30年
西元 前293年 前292年 前291年 前290年 前289年 前288年 前287年 前286年 前285年 前284年
干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燕昭王 31年 32年 33年 34年 35年
西元 前283年 前282年 前281年 前280年 前279年
干支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关闭

影视形象

电视剧

更多信息 年份, 剧名 ...
年份 剧名 演员 剧中称谓
2015 芈月传 秦浩博 燕昭王
2017 大秦帝国之崛起 孙荣 燕昭王
2019 风云战国之列国 王劲松 燕昭王
关闭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