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激进侧翼效应(Radical flank effect)指社会运动中,激进派给持同一目标的温和派所造成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认为激进派的存在会使公众给予持同一目标的温和派更多支持。[1]美国社会学家莱利·顿拉普(Riley Dunlap)认为,这一概念在研究社会运动的学者中享有广泛的可信度。[2]
“激进侧翼”这一概念系于1975年首次提出。乔·弗里曼在《女性解放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Women's Liberation)中,[3]:28用“激进侧翼”指称女性解放运动中更具革命性的一类团体。“在这些(激进)社团的映衬下,女权主义的其他组织与个人倍显得体可敬。”[4]:236
“激进侧翼效应”则是由赫伯特·H·海恩斯(Herbert H. Haines)创设。[5]1984年,海恩斯发现,美国黑人运动激进派兴起后,温和的黑人运动组织所受资助不降反升。 [6] 在其1988年出版的《黑人激进派与民权运动主流:1954-1970》一书中,海恩斯质疑了当时的主流观点:“对抗性强的激进黑人活动家造成了‘白人的反冲(white backlash)’,使更温和的民权运动亦受到针对,陷入不利。”[7]:2 海恩斯反而论称“激进派所造成的混乱对黑人运动的进步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其为主流民权运动社团提供了帮助[7]:2
海恩斯将温和派在外部收入上的增加与在立法上取得的胜利作为研究的因变量,以此计量激进侧翼效应的积极影响。尽管因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与种族平等会议等组织拒绝透露完整的财政记录,海恩斯研究中近半的温和派收入数据缺失或系估算而成,[8] 但其数据运用与道格・麦克亚当之资源动员研究相比,仍堪全面广泛。在部分温和派(如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收入数据上,海恩斯的数据甚为详尽。[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