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基督教建筑中,洗礼堂或洗礼池(古法语:baptisterie;拉丁语:baptisterium;希腊语:βαπτιστήριον,意为“沐浴场所”)是一种独立的中央结构,围绕著洗礼池。洗礼堂可能会被纳入教堂或大教堂的主体内,并设有祭坛作为礼拜堂使用。在早期教会中,慕道者会在洗礼堂接受指导并施行洗礼圣事。
洗礼堂的重要性及其建筑的宏伟反映了洗礼对基督徒的历史意义。自四世纪开始,意大利的洗礼堂经常被设计成八边形。一个专门建造为洗礼堂的建筑是罗马的拉特朗洗礼堂,其八边形设计成为广为效仿的模型。[1]洗礼堂有时会设计成十二边形,甚至是圆形,如比萨的洗礼堂。[2]
在洗礼堂的前厅或前室中,慕道者会接受指导并在洗礼前宣告信仰。洗礼堂的主要内部空间围绕著洗礼池(piscina),受洗者会在池中被三次浸泡。池中有三阶台阶通向池底,池上可能悬挂著金或银制的鸽子。墙上的壁画或马赛克通常描绘施洗约翰的生平场景。最初,洗礼池通常由石头制成,但后来金属也经常被使用。
拉特朗洗礼堂的洗礼池由天然泉水供应。在这个地点成为拉特朗家族的宫殿之前,该泉水为宫殿的众多居住者提供水源。随著基督教对洗礼堂的需求增加,圣泉被基督教化成为洗礼堂越见普及。卡西奥多罗斯在公元527年写的一封信中描述了一个在前异教神殿的春季集会,这个神殿被基督教化成为洗礼堂。同样的例子还有图尔的圣格列高利和都灵的马克西姆斯。[3]
洗礼堂曾经见证过有大量的成人慕道者到教会接受洗礼的兴盛时期,而在当时浸礼是常规做法。在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格拉提安和瓦伦提尼安二世颁布《萨洛尼卡敕令》使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之前(即四世纪前),洗礼堂并不常见。到六世纪,洗礼池通常建在教堂的门廊,后来移至教堂内部。随著婴儿洗礼的普及,九世纪之后很少建造新的洗礼堂。
一些早期的洗礼堂非常大,以至于有记载在其中举行过议会和宗教会议。洗礼堂需要很大,因为早期教会的主教通常会在一年中的特定圣日为其教区内的所有慕道者施行洗礼。洗礼堂因此附属于大教堂,而非堂区教堂。在意大利乡村,pieve是一种带有洗礼堂的教堂,其他没有洗礼堂的教堂依赖于它。
在没有洗礼仪式的月份中,洗礼堂的大门会被主教的印章封闭,以控制教区内所有洗礼的正统性。有些洗礼堂分为两部分,以分隔不同性别的受洗者;或者有时教堂会有两个洗礼堂,每个性别一个。洗礼后,常常会提供壁炉来为受洗者取暖。
在大部分欧洲地区,早期基督教的独立洗礼堂建筑在中世纪晚期已经不再普遍,因为当时的洗礼通常是对婴儿进行的,并使用圣水洒水而非浸礼。然而,在北义大利,独立的洗礼堂再次兴起,可能主要作为市民自豪感的表现,通常建在大教堂旁边,并经常配有独立的钟楼。[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