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艾德温·哈克佛(英语:Taylor Edwin Hackford,1944年12月31日—),美国男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同时也是美国导演工会的前主席。1978年,哈克佛所执导的《少年父亲》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实景短片奖[4]。哈克佛后来又相继执导了数部备受好评的电影,其中较知名的包括《军官与绅士》(1982年)、《魔鬼代言人》(1997年)和《雷之心灵传奇》(2004年),其中《雷之心灵传奇》还使自己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奖[5]。
早期生活
泰勒·哈克佛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塔芭芭拉[1],是女服务生玛莉·泰勒和乔瑟夫·哈克佛的儿子[7],于1968年从南加州大学毕业[2],他在校中专攻国际关系和经济学系。毕业后,哈克佛曾在玻利维亚担任和平工作团的志愿者,并在闲暇时玩著超8毫米胶片。哈克佛决定不进入法律行业,而是在KCET-TV中的邮件收发室就职[8]。1970年,他在KCET期间曾担任里昂·罗素的“Homewood”的联合制片人[9]。1973年,哈克佛曾在KCET制作了一小时特别节目《布考斯基》,该节目由李察·戴维斯执导,内容描述了诗人查理·布考斯基的相关故事[10]。
职业生涯
1978年,在哈克佛所执导的短片《少年父亲》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实景短片奖[4]后,他又执导了自己的首部长片《狂热的偶像》(1980年)。《狂热的偶像》的主演雷·沙基也为此赢得了金球奖最佳音乐及喜剧类电影男主角[11]。之后,哈克佛接拍了《军官与绅士》(1982年)。在制作过程中,哈克佛将小路易斯·格塞特与其他演员分开居住,好使他在自己的场景中好好发挥教育班长的角色[12]。李察·吉尔在拍摄该片的结局时,认为这结局太感伤,而哈克佛最初倾向同意吉尔的想法;直到排练时,演员们却为此欢呼和哭泣。这让吉尔后来才确信哈克佛的做法是正确的[13]。
他所执导的惊悚片《魔鬼代言人》于1997年上映,该片的主演包括基努·李维、艾尔·帕西诺和莎莉·赛隆。《魔鬼代言人》所获得的评价以正面居多,并在全球获得1.5亿美元的票房[14]。2004年,哈克佛的作品《雷之心灵传奇》在上映后获得普遍好评,在烂番茄上获得了81%的新鲜度,并使主演杰米·福克斯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尽管部分影评人认为其剧本太过平庸[15]。哈克佛透露自己最喜欢《雷之心灵传奇》中的情节:“我对《雷之心灵传奇》最自豪的一刻是在黑人俱乐部中。雷·查尔斯在音乐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人们会穿著燕尾服,静静地听天才的表演,并使人不得不跳舞,我试图创造的是一点点的能量和活力。音乐伟大就在于使听者跳舞。”[11]
在2005年的一次采访中,哈克佛证实,他从来没有看过自己的电影,“当我完成了一部电影,我就把它放在一边,我从来不再看它一次。”,并表示“我已经制作了很多的音乐。我拍摄音乐很舒服,我想你也能看到这一点。”[16]。此前,他还曾执导过菲尔·柯林斯的“Against All Odds (Take a Look at Me Now)”[17]和莱诺·李奇的“Say You, Say Me”之MV。其中,“Say You, Say Me”还于2004年提名了AFI百年百大电影歌曲[18]。2009年7月25日,哈克佛当选成为美国导演工会(DGA)的主席[19]。2011年6月25日,他在洛杉矶举行的DGA上再次连任主席。其任期共两年[20]。
哈克佛执导的《偷天派克》于2013年上映,该片由杰森·史塔森主演[21][22],其剧情改编自唐纳德·E·韦斯特莱克的小说《Flashfire》(同时也是第19部派克系列小说)。电影上映后所获得的评价以负面居多,并在全球获得4850万美元的票房[23]。2015年7月,哈克佛取代了马丁·史柯西斯成为了《喜剧明星》的导演[24]。电影于2016年上映,尽管这使劳勃·狄尼洛赢得好莱坞电影奖的好莱坞喜剧奖,但电影本身却获得了负面的评价和失败的票房[25],并在烂番茄上仅获得25%的新鲜度[26]。
个人生活
哈克佛已结了三次婚。他于1970年与他的第一任妻子乔吉·洛瑞丝结婚;他们有一个孩子里约·哈克佛。这对夫妻于1975年后离婚。1977年,哈克佛与琳恩·李特曼结婚,并又产下一子,名为亚历山大·哈克佛。他们的婚姻一直持续到1987年。1997年,他与曾获奥斯卡金像奖的英国女演员海伦·米兰结婚[6]。两人首次是在《飞越苏联》(1985年)中所认识,但一开始米兰向哈克佛试镜时,她的态度有些冷淡。“遇见海伦的方式很奇怪,因为她是一个可爱的人”,哈克佛说,“但她没忍住自己的猛烈。”[27]哈克佛与米兰结婚已超过12年,虽然年轻时的米兰曾发誓过永远不会结婚[27]。哈克佛与米兰这对夫妻自1986年以来就一直待在洛杉矶生活[6]。
作品列表
年份 | 标题 | 导演 | 监制 | 编剧 | 附注 |
---|---|---|---|---|---|
1973 | 布考斯基 Bukowski |
是 | 是 | 纪录片 | |
1978 | 少年父亲 Teenage Father |
是 | 是 | 短片 奥斯卡最佳实景短片奖[4] | |
1980 | 狂热的偶像 The Idolmaker |
是 | 未挂名 | ||
1982 | 军官与绅士 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 |
是 | 提名-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电影导演 | ||
1984 | 再看我一眼 Against All Odds |
是 | 是 | ||
1985 | 飞越苏联 White Nights |
是 | 是 | ||
1987 | 青春传奇 La Bamba |
是 | |||
查克贝里演唱会 Hail! Hail! Rock 'n' Roll[28] |
是 | 纪录片 | |||
1988 | 爱到最高点 Everybody's All-American |
是 | 是 | ||
1993 | 豪情三兄弟 Blood In Blood Out |
是 | 是 | ||
1995 | 热泪伤痕 Dolores Claiborne |
是 | 是 | ||
1996 | 拳王阿里 When We Were Kings |
是 | 纪录片 | ||
1997 | 魔鬼代言人 The Devil's Advocate |
是 | |||
1999 | 爵士丛林 G:MT – Greenwich Mean Time |
是 | |||
2000 | 千惊万险 Proof of Life |
是 | 是 | ||
2004 | 雷之心灵传奇 Ray |
是 | 是 | 故事 | 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5] 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与史都华·班杰明和霍华·鲍德温共享)[5] 提名-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电影导演 葛莱美奖最佳影视媒体作品作曲专辑(与史都华·班杰明和詹姆斯·奥斯汀共享)[3] |
2010 | 爱情牧场 Love Ranch |
是 | 是 | ||
2013 | 偷天派克 Parker |
是 | 是 | ||
2016 | 喜剧明星 The Comedian |
是 | 是 |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