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大白鷺的亞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方大白鹭(学名:Ardea alba modesta)是来自苍鹭属属的一种鹭,通常被认为是大白鹭(A. alba)的亚种。在纽西兰,它被称为白鹭或以其毛利语名字kōtuku。它于1831年由英国鸟类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首次描述。
这个物种最初于1831年由格雷描述为“印度的纯白鹭”,Ardea modesta,但后来一般被认为是 Ardea alba 的同物异名,从1861年埃尔曼(Ellman)到1979年彼得斯(Peters)名录都是如此。[1][2] 它于1990年由Sibley和Monroe再次提升为物种地位,[3] 并在2005年的鹭类修订中得到支持。[4] 它有时仍被认为是大白鹭的亚种。Ardea alba.[5]
东方大白鹭身长83—103厘米(33—41英寸),体重0.7—1.2千克(1英磅9盎司—2英磅10盎司),是一种全身白色的巨大鹭。在繁殖季节其喙为黑色,其他时候为黄色,[6] 其长腿为红色或黑色。繁殖季节脸部裸露部位的颜色会变成绿色。[6] 繁殖羽毛还有长长的颈部羽毛和绿色的脸部区域。[7] 东方大白鹭与亚洲和澳洲的其他白鹭和苍鹭的区别,在于其脖子很长,是其身体长度的一倍半。[7]
东方大白鹭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大洋洲,繁殖种群分布在澳洲、孟加拉、中国、尼泊尔、印度、印度支那、印尼、日本、韩国、缅甸、纽西兰(在怀唐基罗托自然保护区)、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三宝颜)、俄罗斯(东北部)、所罗门群岛、斯里兰卡、泰国和台湾。[8][9]
大白鹭在澳洲各地皆有繁殖,但在大陆西南部或干燥内陆地区很少见。[10] 澳大利亚最大的繁殖群落在北领地顶端地区和康乃尔草原,可以有数千对。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群落可以有数百对。[7] 这种鸟是塔斯马尼亚秋冬季节的罕见访客。[11]
食物包括鱼、青蛙、小型爬行动物、小型鸟类和啮齿动物等脊椎动物,以及昆虫、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东方大白鹭通过在浅水中涉水或静止不动,用喙“刺”猎物来捕食。[7]
东方大白鹭经常与其他鹭类、白鹭、鸬鹚、琵鹭和朱鹭一起在群落中繁殖。每年抚育一窝雏鸟,虽然在澳洲的繁殖季节各不相同。在该国北部,繁殖季节为3月至5月,在南部和中部昆士兰为12月至1月,在南部为10月至12月。筑巢于树顶高度20米(66英尺)或更高的地方,形状是一个平坦的宽平台,由干燥的树枝和枝干构成,中央有一个浅盆用于放置蛋和雏鸟。巢中通常有两到六颗淡蓝绿色的卵,三到四颗是最常见的数量。卵为椭圆形,大小约52乘36毫米(2乘13⁄8英寸)。[10]
这个亚种在澳洲受1974年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法保护。在纽西兰,白鹭濒临灭绝,仅在怀唐基罗托自然保护区有一个繁殖地点。在2023年,保护区内有56对kōtuku繁殖,这比近几年有所增加。这一增加主要归功于保护区周围的捕食者控制措施的效果。[12] kōtuku 在这个地点与 kōtuku ngutupapa 或皇家琵鹭共存。当伊丽莎白二世于1953年至1954年访问纽西兰时,她被比作 kōtuku——对稀有和尊贵访客的赞美。[13] 鹭类还出现在纽西兰币2元硬币的背面。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