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1961年—),北京人,中国人工智能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讲席教授[1],大学新明工程学教授[2]、大数据研究所主任[3]。兼任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特约教授、博士生导师[4]。
此条目疑似为广告或包含宣传性内容。 (2021年1月9日) |
生平
1985年于马里兰大学天体物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1987年于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硕士学位。1989年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5]。
2012年,在香港成立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并担任首席主任。[6]
2014年,任香港科技大学新明工程学讲座教授。[7]2015年,任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系主任。 [8]
2015年, 创建IEEE刊物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IEEE TBD)任首届主编。[9]2015年,创建“微信-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WeChat-HKUST Joint AI Technology Lab, WHAT LAB)。
2016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创建大数据研究所。[3]
2018年,出任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CAIO)。[10]同年创立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任理事长。
2019年, 与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合作,筹划建设香港智慧城市以及香港国际数据港项目。[11]
奖项和荣誉
- ACM Fellow(2017年)
- ACM杰出科学家[12](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2011-
- 首位华人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I)Fellow[13][14], 2013-
-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Fellow[15],2009-
- 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Fellow[16], 2012-
-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Fellow[17], 2012-
-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 (RSC)Royal Society of Canada Fellow[18], 2021-
- 加拿大工程院 (CAE)The 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 Fellow[19], 2021-
著作
- 《学术研究你的成功之道》[20]
- 《隐私计算》[21]
- "Crafting Your Research Future: A Guide to Successful Master's and PH.D. Degrees in Science & Engineering"[22]
- "Intelligent Planning: A Decomposition and Abstraction Based Approach"[23]
- "Constraint-Based Design Recovery for Software Reengineering: Theory and Experiments (International Serie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24]
- "Transfer Learning"[25]
- "Federated Learning"[26]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