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披披群岛(泰语:เกาะ พีพี,罗马化:keāa phīphī;中文常简称为披披岛[1]、皮皮岛或PP岛)是泰国的旅游胜地,位于普吉岛与泰国本土同样属于南部地区的甲米府(Krabi)之间之海面上。由于近年愈来愈多人前往布吉岛度假,使不少向往宁静假期的人选择邻近布吉的披披群岛。因此泰国旅游当局从1990年代开始开发这个群岛,并开办旅行团到此游玩。
电影《海滩》(The Beach)在小披披岛取景时,电影公司在拍摄前为了把当地的沙滩建设成与原著近似的样貌,把当地大量可以防风防浪的植被挖走,然后移植100棵椰树之类的外来植物,以及兴建度假屋。当年拍摄电影时,电影公司之举受到世界环保人士的猛烈批评。
2004年12月26日,披披群岛在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中受到严重破坏。事后,有关当局在当地重新种植大树,以希望将来再有地震发生时,大树可以帮助卸去地震带来的海啸所造成的冲击,从而减轻损害。
披披群岛于1983年成为国家公园,范围内共有六个主要岛屿组成[2],还有两个主要海湾。
披披岛(发音为 "phi-phi")的名字源自马来语。岛屿的原名是Pulau Api-Api("火热的岛")。这个名字指的是岛上的Pokok Api-Api,或 "火红的树"(灰色红树林)。
披披群岛的观光重点在它的海滩和海景,约在1990年代初期,披披群岛的景点才被游客发掘,当时岛上只有简单的住宿地点,后来逐渐转变成喀比重要的观光景点。岛上的观光活动包括潜水、独木舟、赏鸟、悬崖跳水、海上航行、捕捞、水疗等。
通塞湾有多样的夜生活,在顶级的饭店中提供爵士、蓝调和古典类型的酒吧,也可在星空下享用鸡尾酒。在通塞湾的闹区是酒吧的集中区,有些酒吧提供现场演奏音乐。当地法律规定凌晨两点之后不得大声演奏放送音乐,但部分申请到许可证的商家,可在两点之后持续营业。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所引发的海啸,毁掉岛上70%的建筑,一直到2005年7月底,陆续有850具尸体被发现,估计还有一千两百人失踪,当地的旅游单位估计约共有四千人罹难。在大披披群岛上的居民,有104名生还的儿童成为孤儿。
在灾难发生后,岛上的民众立刻被疏散,泰国政府宣布暂时关闭披披群岛,原来居住在披披岛的居民被安置在喀比府。
2005年1月6日,居住在披披岛的荷兰人Emiel Kok成立了一支志愿服务队,名为“Help International Phi Phi”,缩写为Hi Phi Phi,并由难民营召募了68个泰籍人手,同时也是暂时的背包客志工,返回披披岛展开重建工作。2005年2月18日,第二个重建组织“披披潜水队”(Phi Phi Dive Camp)成立[4],主要工作是清理海湾内和珊瑚礁区域,主要的区域为同塞海湾(Ton Sai Bay)。
到了2005年7月底,清出了2万3千吨的废弃物,其中的7千吨是由这些服务队队员亲手清出。组队的Emiel Kok表示:“我们尝试并尽量用手来清理,如此一来就可以找到更多的护照或其他证明物品。”大部分的建筑物由政府单位修复,约300个左右的商业活动也重新在岛上展开。Hi Phi Phi也因此被时代杂志提名亚洲英雄奖[5]。
2005年10月31日,喀比官方提出升级披披的酒店和餐厅等级,并限制入岛观光人数,藉以维护当地的地貌的提案[6],但是当地的居民反对这项提案。到了2005年12月6日,将近1500间旅馆开张,政府在志工的帮助下,在岛上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