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小美洲鸵高90-100厘米,重15-25公斤。[2]它们的翼较其他鸵鸟大,故奔跑得很好。它们最高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可以脱离掠食者的追捕。它们的爪很锋利,是很有效的武器。它们的羽毛有褐色及白色的斑点,上肢也有羽毛。[2]
科学分类
小美洲鸵的种小名意指“有翼”,是由达尔文同期的竞争对手阿尔西德·道比尼(Alcide d'Orbigny)所起的。[3]它们以往是被分类在Pterocnemia属内。于2008年,美国鸟类学者协会将美洲鸵鸟属及Pterocnemia合并。[4]
小美洲鸵共有三个亚种:
行为
雄鸟在孵蛋时会特别带有攻击性,所以雌鸟会在巢边产后来的蛋,而非在巢内。大部份的蛋都是由雄鸟搬入巢内,但有些也会留在巢外变坏,吸引苍蝇。雄鸟与出生的雏鸟会吃这些苍蝇。孵化期约为30-44天,每胎约产5-55颗蛋。蛋约有87-126毫米大,呈黄绿色。[2]在繁殖期以外,小美洲鸵较为社交性的,会以5-30只鸟聚居。[2]
分布及栖息地
小美洲鸵栖息在巴塔哥尼亚及安地斯山脉平原的辽阔丛林,横跨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及秘鲁。[1]所有小美洲鸵的亚种都喜欢栖息在草原、丛林及沼泽。指名亚种的R. p. garleppi分布在低于海拔1500米以下,而其他的亚种则分布在介乎海拔3000-4500米的地方,南至海拔1500米的地方。[7]
发现历史
在小猎犬号第二次旅程中,达尔文(Charles Darwin)于1833年在巴塔哥尼亚北部的里奥内格罗地区发现一种细小及稀有的美洲鸵鸟属。它们继续寻找却不果,后来小猎犬号向南航行,于12月23日抵达阿塞维多港。羿日,达尔文射杀了一只原驼作为圣诞大餐。于1月1日,画家马腾斯(Conrad Martens)射杀了一只美洲鸵鸟属。他们烹煮享用之时,达尔文发现这只其实是较为细小的美洲鸵鸟属,而非幼雏的美洲鸵鸟,最后只能保留其头部、颈部、脚、一只翼及大部份羽毛。达尔文将这些部份送往剑桥的约翰·史蒂文斯·亨斯洛(John Stevens Henslow)。于1月26日,达尔文等人进入麦哲伦海峡,当地人告诉达尔文小美洲鸵是当地的特有种。他们于是前往圣塔鲁斯河(Santa Cruz River),并发现了几只小美洲鸵。达尔文最初认为大美洲鸵及小美洲鸵是同一种鸟的不同形态,但在旅程的后期则确定它们是不同的物种。[8]
保育
小美洲鸵因猎杀、捕蛋及栖息地分散而变得近危。[2][1]农业令它们失去大部份栖息地。它们的分布地只有1百万平方公里。[7]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