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德烈·米哈伊洛维奇·库尔布斯基亲王(俄语:Андре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Курбский,罗马化:Knyaz Andrey Mikhailovich Kurbsky,1528年—1583年),俄罗斯贵族,沙皇伊凡四世的好友兼政敌,两人的互动关系十分耐人寻味。他的姓氏在波兰立陶宛被改写为克鲁普斯基(Krupski)。[1][2][3]
库尔布斯基家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留里克王朝,起源于雅罗斯拉夫尔近郊一个称为库尔巴(Kurba)的村庄。安德烈·库尔布斯基早年在俄国与喀山汗国的恶战中崭露头角,在最后的围城战期间,他负责指挥俄军右翼,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其后,他继续留在当地镇压乌德穆尔特人的暴动,并获得沙皇的提拔,进而成为伊凡四世的亲信。
在利沃尼亚战争期间,安德烈率领俄军进攻多尔帕特要塞,尽管战役胜利,但安德烈却与沙皇互相猜忌而决裂[4],于1564年4月30日投向立陶宛一方。同年,安德烈反率波兰立陶宛联军入侵俄国,劫掠了大卢基一带;他在战后受封于沃林尼亚的科韦利,在此安度晚年,并捍卫当地东正教信徒的权益,安德烈·库尔布斯基亲王也是俄国最早的政治流亡者。[5]
库尔布斯基亲王最有名的事迹是他在流亡国外后,仍与伊凡四世相互通信十馀年,两人在书信往返中不断批判彼此;安德烈还在1573年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抨击沙皇的绝对专制与残忍暴行,以及对太子一派的同情,但他的主张仍有许多可议之处。库尔布斯基亲王经常站在俄国的反对派一边,他的孙子西美昂·伊凡诺维奇(Semyon Ivanovich)娶了被贬黜的乌格里奇亲王安德烈之女,且对伊凡四世的继任者全都抱持敌意,包括受到部分波兰贵族支持的伪德米特里。
安德烈·库尔布斯基亲王逝世后,他的后人改宗天主教,定居于白俄罗斯地区。[6]在后世的文艺作品中,安德烈被描绘为一位权倾一时的强大贵族,例如爱森斯坦的电影《伊凡雷帝》。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