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嘎裂声(又称吱嘎声、挤喉声、紧喉声等等,声乐领域又叫气泡音,英语:creaky voice)是一种特殊的发声态,低于常态音区。[1][2]喉部的杓状软骨被拉拢,因此声带强烈地收紧,使得声带又短又紧、短厚而僵硬,其频率极低[3],远低于发音人的最低声域[4],通常以20~50 Hz的频率不规则振动,低于常态浊声约两个八度,通过声门的气流非常缓慢。嘎裂声可能见于音高极低的情形下(如韵律单位末),但也可能见于较高的音高。[5]所有这些都会使说话者的声音听起来吱吱作响或沙哑。
嘎裂声 | |
---|---|
◌̰ | |
编码 | |
HTML码(十进制) | ̰ |
Unicode码(十六进制) | U+0330 |
在英语公认发音中,嘎裂声被描述为声门强化的一种方式:attempt [əˈtʰemʔt]可以实现为[əˈtʰem͡m̰t]。[6]
哈拉帕马萨特克语等语言中,嘎裂声具有音位地位,即嘎裂声的存在与否会改变单词的意义。[7]国际音标中,语音的嘎裂声表示为波浪号附加符号 U+0330 ◌̰ COMBINING TILDE BELOW,如[d̰]。丹麦语韵律特征stød是喉化形式的一个例子,具有音位功能。[8]朝鲜语辅音出现的轻微喉化称作“僵声”。[9]
说话和演唱中使用的嘎裂声常称作“气泡音”"(vocal fry)。
有证据表明,21世纪初,美式英语人群中年轻女性口语的气泡音变得越来越普遍。[10]研究人员Ikuko Patricia Yuasa发现,美国大学生认为女性的嘎裂声是“犹豫不决、不具攻击性、不正式的,但也是受过教育、面向城市、上进心强的表现”。[10]
有理论认为,女性可能会用嘎裂声模仿男性的低沉声区,让自己听起来更“权威”、更可信。[11][12][13][14]Yuasa[10]还进一步推论说,由于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流行文化的中心,许多娱乐业都扎根于此,美国年轻人可能会因为所消费的媒体,而不自觉地多用嘎裂声。
嘎裂声因其特殊性,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中,都有很多名称。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