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老街位在台湾彰化县二水乡,主要是指位在二水车站前方的光文路,以及相连的员集路三段、四段一带。而光文路与与员集路交会处一带称为“三角仔”,此处有三栋具有特色的红砖街屋,分别是张老嘤宅、谢毛宅与郑鼎宅(旧英源医院)[1][2]。二水车站到“三角仔”之间的光文路,是二水乡最繁荣的地区[1]

Thumb
二水张老嘤宅
Thumb
二水谢毛宅

老屋

张老嘤宅

张老嘤(1889─1944)是日治时期二水一地的大富翁[1]。年少时家贫未就学,贩卖竹材为生[1]。后来因获得三井竹山营业所竹材总经销权,以及收购制材厂时在贮木池底部挖出不少木材等际遇,而逐渐富裕起来[1]。1923年与谢毛集资设立香蕉市场收购香蕉运往日本贩卖,但据说因为事先未打通关节,最初数批香蕉都被定为劣级品[1]。张老嘤与谢毛感觉有异便前往日本横滨港,装成码头工人参与验货流程,结果评审人员连看都没看就直接说不合格[1]。张老嘤遂将事前请来的律师与当地主管人员找来逐一重新检验,结果是一级品[1]。之后两人告上法院,日本的组合团体自知理亏而请求协议和解,将过去的香蕉都列为一级品并补足差额[1]。相传这笔赔偿金额有12、3万,相当于新台币2、3亿[1]。两人将赔偿金均分之后,据说张老嘤便买下三角仔的土地盖红砖街屋[1]

张老嘤宅过去的规模据说是四合院式建筑,最前面是光文路上街屋,也是仅存的部分,分成四间店面[1][2]。店面后面有左右厢房与中庭花园,再来则是第二进的住屋,长有60公尺,到现在的二水超市旁[1]。但后来因为张家家道中落,街屋后方的部分都已变卖改建[1]。另外日治时期这四间店铺之中,过去开有“丹凤楼”(有女服务生陪酒)及“朝鲜亭”(可住宿,今光文路102号),是富豪乡绅时常造访之处[1]

谢毛宅

谢毛宅是三角子三间红砖街屋中规模最小,但正面立面装饰最华丽的[1][2]。二楼女儿墙上面有“M”和“商店”字样,而“M”可能是指谢毛的“毛”字[1][2]

郑鼎宅

Thumb
二水郑鼎宅,旧英源医院
Thumb
二水郑鼎宅后面两进

郑鼎宅在谢毛宅对面,二水国小校门旁[1][2][3]。郑鼎(1896年─1953年)是二水出生的首位西医[注 1],第一进街屋过去便是他所开设的英源医院,是从鹿港请来的名师所建[1][2][3]。而在街屋后方则有中庭及回廊、第二进厅堂、小花园、第三进内厅[注 2],这些部分是1950年落成,是郑鼎聘请二水当地匠师王秋逢(文枝师)增建[1][3]。在左回廊走道下过去曾设有防空洞,是二次大战躲避空袭而设,但后来因已失去功能,为避免幼童跌入而封闭起来[1][3][4]

郑鼎宅的格局是三进两院,第一进是两间店面,后面两进则是三合院的样子,建材则包括红砖、木头、钢筋混凝土等[4]

英源医院

Thumb
二水英源医院

英源医院是二水首间钢筋混凝土建筑,是郑鼎长子郑瑞堂[注 3]在1964年因旧有院址(郑鼎宅)空间不够,而另外新建的建筑[1]。1966年4月17日落成,里头有诊疗室、化验室、候诊室、观察室、病房和X光室,当初规划时也预留给郑瑞堂之弟郑天助(心脏科医师)回乡服务的空间[1]。兴建费用约是当时的新台币7、80万元,而同时期街道上一间店面约是值2万元[1]

其他

二水乡有谚语“庄脚做戏食肉,街仔路做戏食搭”,是指过去农历十月妈祖出巡,各村轮流拜拜时落,以邀请住在街上的亲友到家中“看冬尾戏”吃拜拜为荣[1]。但轮到。老街上的人拜拜时,却少有礼尚往来的邀请乡下亲友去吃拜拜[1]

参见

注释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