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I型潜艇(德语:U-Boot-Typ UC I)是UC级近岸潜艇(U艇)的一个亚型,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可执行布雷任务的潜艇(尽管俄国的螃蟹号更早开建)。它由德意志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合共建造了15艘,其中14艘在战争中丧失。意大利海军的X级潜艇也是UC-I型的逆向工程及改进版本。
概况 | |
---|---|
建造者 | |
使用者 | |
建造期 | 1915年 |
服役期 | 1915-1918年 |
规划数 | 15 |
完成数 | 15 |
损失数 | 14 |
报废数 | 1 |
保存数 | 0 |
技术数据 | |
船级 | UC级潜艇 |
船型 | 近岸布雷潜艇 |
排水量 |
|
船长 |
|
型宽 | 3.15米 |
高度 | 6.30米 |
吃水 | 3.04-3.06米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
船速 |
|
续航力 |
|
潜航深度 | 50米 |
乘员 | 1名军官、13名水兵 |
武器装备 |
|
设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为配合欧洲大陆的战事,德意志帝国海军鱼雷监察局于1914年9月向潜艇监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提议,研制小型布雷潜艇用于在法国近岸水域实施水雷封锁。潜艇监察局随即在UB-I型潜艇的基础上完成了代号为“35a号工程”的设计方案,即UC-I型布雷潜艇。该艇全长33.99米,舷宽则同样限定在3.15米以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水面最高航速6.2节(11.5千米每小时),水下5.2节(9.6千米每小时)。作为专用的布雷潜艇,UC-I型艇取消了艇艏鱼雷发射管,改为六具倾斜布置的水雷投放井,携带12枚UC120型水雷。布雷时只需将存储井底部的盖板打开,水雷即可凭借自身重量滑入水中。此外,UC-I型艇还有一个经过改进的艇艏部分和升级版的发动机,以补偿增加的排水量和不太流线的外形。[1]
UC-I型艇的水面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168吨和183吨,吃水深度在3.04-3.06米之间。艇只搭载有一台可在水上使用、功率为90匹公制马力(66千瓦特)的戴姆勒或奔驰制六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以及一台在水下使用、功率为175匹公制马力(129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电动发电机;它们用以驱动一根单轴直径为1.08米长的三叶螺旋桨。艇只的最大潜航深度为50米。[2]
这款潜艇在水面上的最高速度为6.2节(11.5千米每小时),在水下则为5.22节(9.67千米每小时)。它可以5节(9.3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上巡航780海里(1,44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下巡航50海里(93千米)。除布雷装置外,UC-I型艇在甲板上还配备有一挺8毫米口径机枪作为辅助武器。其标准船员编制为1名军官和13名水兵。[2]
1914年11月23日,国家海军办公室向汉堡伏尔铿和不来梅威悉两家船厂发出了首批15艘UC-I型潜艇的建造订单。次年4月26日,第一艘同型艇在汉堡下水,其余14艘也均在1915年交付。当中UC-1至UC-11号是通过铁路发往比利时佛兰德,加入佛兰德区舰队;UC-12至UC-15号则运至奥匈帝国军港普拉,加入地中海区舰队并驰援奥匈帝国海军。由于当时尚无关于如此小尺寸潜艇的运用数据或经验,专家们对其可能的用途存在不信任,从而导致订单量低。[3]
同型艇
艇名 | 船厂 | 下水 | 入役 | 沉舰 [注 1] |
沉吨 [注 2] |
结局 |
---|---|---|---|---|---|---|
UC-1号[4]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4月26日 | 1915年7月5日 | 41 | 58936 | 1917年7月19日在尼乌波特附近失踪 |
UC-2号[5]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5月12日 | 1915年5月17日 | 0 | 0 | 1915年6月30日在雅茅斯附近遭自身水雷炸沉 |
UC-3号[6]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5月12日 | 1915年5月17日 | 22 | 30592 | 1916年5月27日在泽布吕赫附近触雷沉没 |
UC-4号[7]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6月6日 | 1915年6月10日 | 36 | 44788 | 1918年10月5日在泽布吕赫附近凿沉 |
UC-5号[8]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6月13日 | 1915年6月19日 | 30 | 37231 | 1916年4月27日在希普瓦什浅滩搁岸,后遭英国人缴获 |
UC-6号[9]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6月20日 | 1915年6月24日 | 55 | 64129 | 1917年9月28日在北福尔兰角附近触雷沉没 |
UC-7号[10]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7月6日 | 1915年7月9日 | 32 | 49254 | 1916年7月5日在泽布吕赫附近失踪 |
UC-8号[11]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7月6日 | 1915年7月5日 | 0 | 0 | 1915年11月4日在荷兰海岸搁浅,后遭荷兰当局扣押及征用 |
UC-9号[12]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7月11日 | 1915年7月15日 | 0 | 0 | 1915年10月20日在隆滩附近遭自身水雷炸沉 |
UC-10号[13] | 伏尔铿船厂 | 1915年7月15日 | 1915年7月17日 | 18 | 31004 | 1916年8月21日在斯豪文滩附近遭英国潜艇E54号击沉 |
UC-11号[14] | 威悉船厂 | 1915年4月11日 | 1915年4月23日 | 27 | 33708 | 1918年6月26日在多佛尔海峡触雷沉没 |
UC-12号[15] | 威悉船厂 | 1915年4月29日 | 1915年5月2日 | 6 | 3289 | 1916年3月16日在塔兰托附近遭自身水雷炸沉 |
UC-13号[16] | 威悉船厂 | 1915年5月11日 | 1915年5月15日 | 3 | 344 | 1915年11月29日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搁浅后报废 |
UC-14号[17] | 威悉船厂 | 1915年5月13日 | 1915年6月5日 | 16 | 22289 | 1917年10月3日在泽布吕赫附近触雷沉没 |
UC-15号[18] | 威悉船厂 | 1915年5月19日 | 1915年6月28日 | 3 | 1224 | 1916年11月30日在黑海的多瑙河口附近失踪 |
注释
脚注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